思想的火花智慧的光芒 思想的火花智慧的光芒 序 论真理 二论死亡 三论宗教信仰 四论复仇 五论逆境 六论韬晦 七论家庭 八论婚姻 九论嫉妒 十论爱情 十一论权位 十二论勇敢 十三论善良 十四论贵族 224589022367902267 十五论叛乱 十六论无神论 十七论迷信 十八论旅行 28 十九论帝王 十论忠告 32 一论时机 论狡猾 二三论自私 二四认革新 二五论迅速 二六论小聪明 38 二七论友谊 二八论消费 九论强国之道 三十认养生之道 三一论猜疑 三二论言谈 论殖民事业 三四论财富 三五论预言 六论野心 三七论宫廷化装舞会 三八论天性
思想的火花 智慧的光芒 思想的火花 智慧的光芒 ........................................................................................1 序...............................................................................................................................2 一 论真理.................................................................................................................2 二 论死亡.................................................................................................................4 三 论宗教信仰.........................................................................................................5 四 论复仇.................................................................................................................8 五 论逆境.................................................................................................................9 六 论韬晦...............................................................................................................10 七 论家庭...............................................................................................................12 八 论 婚 姻...........................................................................................................12 九 论 嫉 妒...........................................................................................................13 十 论 爱 情...........................................................................................................16 十一 论权位...........................................................................................................17 十二 论勇敢...........................................................................................................19 十三 论善良...........................................................................................................20 十四 论贵族...........................................................................................................22 十五 论叛乱...........................................................................................................22 十六 论无神论.......................................................................................................26 十七 论迷信...........................................................................................................27 十八 论旅行...........................................................................................................28 十九 论帝王.......................................................................................................29 二十 论忠告.......................................................................................................32 二一 论时机...........................................................................................................34 二二 论狡猾..........................................................................................................35 二三 论自私..........................................................................................................36 二四 认革新..........................................................................................................37 二五 论迅速...........................................................................................................38 二六 论小聪明...................................................................................................38 二七 论友谊..........................................................................................................39 二八 论消费...........................................................................................................43 二九 论强国之道..................................................................................................43 三十 认养生之道...................................................................................................47 三一 论猜疑...........................................................................................................48 三二 论言谈...........................................................................................................49 三三 论殖民事业...................................................................................................50 三四 论财富...........................................................................................................51 三五 论预言...........................................................................................................52 三六 论野心...........................................................................................................54 三七 论宫廷化装舞会...........................................................................................55 三八 论天性...........................................................................................................56
三九论习惯. 四十论幸运 四一论贷款 四二论青年与老年 5566 四三论美 四四论残疾人 四五论建筑 四六论园艺 四七论谈判 四八认仆侍 四九论律师 五十论读书 五一论党派 五二论礼貌 69 五三论称赞. 五四论虚荣 五五论荣誉 五六论法律 1234 五七论愤怒 五八论变迁 译者的话 说明: 谨以此敬献于 英格兰海军大将巴金汉公爵 公爵阁下 所罗门有一句名言:英名自能流芳百世。尊敬的先生,正如此话所说,您的英名必 将流芳百世。值此拙作《培根论人生》岀版之际,请允许我将阁下的大名冠于书首,以 炳盛德,并略表区区之诚意。此书乃鄙人平生著作之中,最为大众所欢迎者,其主题均 系关于人性以及人生问题之研讨。本书发行拉丁语和英语两种版本。拉丁语是通行世界 的语言,所以我祝愿阁下的大名亦将伴随这一版本而远播。前此,鄙人曾将拙著《伟大 的复兴》奉献于英王陛下,将《享利七世传》(也有拉丁文版本)以及《自然及实验史》 奉献于王子殿下,那么在这里,请允许我将这部作品,奉献给阁下您。 尊敬的阁下,为了以上几部书的完成,首先自当感谢上帝赐我以灵感,但鄙人也曾 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衷心祝愿上帝保佑您! 您最恭顺的仆人弗兰西斯·圣奥尔本子爵① ①培根1621年被授予圣奥尔本子爵的封号。 论真理
三九 论习惯...........................................................................................................57 四十 论幸运...........................................................................................................58 四一 论贷款...........................................................................................................59 四二 论青年与老年...............................................................................................61 四三 论美...............................................................................................................62 四四 论残疾人.......................................................................................................63 四五 论建筑...........................................................................................................63 四六 论园艺...........................................................................................................65 四七 论谈判...........................................................................................................66 四八 认仆侍...........................................................................................................67 四九 论律师...........................................................................................................67 五十 论读书...........................................................................................................68 五一 论党派...........................................................................................................69 五二 论礼貌...........................................................................................................69 五三 论称赞...........................................................................................................70 五四 论虚荣...........................................................................................................71 五五 论荣誉...........................................................................................................72 五六 论法律...........................................................................................................73 五七 论愤怒...........................................................................................................74 五八 论变迁...........................................................................................................75 译者的话.................................................................................................................78 说明: .......................................................................................................................79 序 谨以此敬献于 英格兰海军大将巴金汉公爵 公爵阁下: 所罗门有一句名言:英名自能流芳百世。尊敬的先生,正如此话所说,您的英名必 将流芳百世。值此拙作《培根论人生》出版之际,请允许我将阁下的大名冠于书首,以 炳盛德,并略表区区之诚意。此书乃鄙人平生著作之中,最为大众所欢迎者,其主题均 系关于人性以及人生问题之研讨。本书发行拉丁语和英语两种版本。拉丁语是通行世界 的语言,所以我祝愿阁下的大名亦将伴随这一版本而远播。前此,鄙人曾将拙著《伟大 的复兴》奉献于英王陛下,将《亨利七世传》(也有拉丁文版本)以及《自然及实验史》 奉献于王子殿下,那么在这里,请允许我将这部作品,奉献给阁下您。 尊敬的阁下,为了以上几部书的完成,首先自当感谢上帝赐我以灵感,但鄙人也曾 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衷心祝愿上帝保佑您! 您最恭顺的仆人 弗兰西斯•圣奥尔本子爵① ①培根 1621 年被授予圣奥尔本子爵的封号。 一 论真理
“真理是什么东西?”①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 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②,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 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事。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却仍大 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艰苦的,也不仅 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 位哲学家③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竞能如此迷人, 尽管它们即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 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会幻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 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 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清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的渺小、 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曾有先哲责备“诗”,诬之为“魔鬼迷幻药酒”④,因为诗不仅出自幻想,而且其 中总有虚幻的成分。但其实诗又怎能比谬误更为诱惑人呢?真正可怕的,还不是那种人 人难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尽管人世腐败,但只要人接触到真理,还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因为真理既是衡 量谬误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迟度。神圣的教义是——追求真理而与之同在,认识真 理要敢于面对,更要信赖真理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在上帝创世的最初日子里,他首先创造了光—第一是知觉,其次是理智,最后赐 给人类以良知的心智之光⑤。上帝把光明赐予浑沌的物质世界,又在安息日以光明照亮 了人类的心灵,并且至今他还把神圣的光辉赐予他所恩宠的那些选民。 有一派感性主义哲学在许多方面是肤浅的,但其中一位诗人⑥却由于向往真理而流 芳于世。他曾说过:“居高临下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垒中遥看激 战中的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视尘世中的种种谬 误与迷障、烟雾和曲折更愉快了!”——只要作这种俯看者不自傲自满,那么这些话的 确说得好极了!是啊,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 永远只围绕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步入天堂了 以上谈了神学和哲学方面的真理,还要再谈谈实践的真理。甚至那些根本不相信真 理存在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是一种崇高的德性。伪善正如假币,也许可以骗取 到货物,但它毕竟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欺诈的行为像蛇,它无法用足站立,而只能靠 肚皮爬行⑦
“真理是什么东西?”①彼拉多当年玩世不恭地取笑说,他提这个问题是不指望得 到答案的。世人多数心随境变②,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自戴一种枷锁,会使思 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事。虽然作为一种学派的怀疑论早已消逝,但持这种观点者却仍大 有人在——尽管他们的观念未必像古人那样清晰而透彻。 使人们宁愿追随诡言,而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艰苦的,也不仅 由于真理会约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诡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恶习。后期希腊有一 位哲学家③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诡言竟能如此迷人, 尽管它们即非像诗歌那样优美,又不像经商那样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人们仅仅是为了爱好虚假而追求虚伪吗?也许因为真理好像阳光,在它照耀下 人世间所上演的那种种假面舞会,远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烛光下会幻而华丽。 对世人来说,真理犹如珍珠,它要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变得明亮。真理不是那种红玉 或钻石,需要借助摇曳不定的烛光而幻化出五色缤纷的浮光。 真真假假的诡言会给人带来愉快。假如一旦把人们内心中那种种虚荣心、虚妄的自 我估计、各种异想天开的揣想都清除掉,许多人的内心将会显露出原来是多么的渺小、 空虚、丑陋;以至连自己都要感到厌恶。对这一点,难道有谁会怀疑吗? 曾有先哲责备“诗”,诬之为“魔鬼迷幻药酒”④,因为诗不仅出自幻想,而且其 中总有虚幻的成分。但其实诗又怎能比谬误更为诱惑人呢?真正可怕的,还不是那种人 人难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尽管人世腐败,但只要人接触到真理,还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因为真理既是衡 量谬误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迟度。神圣的教义是——追求真理而与之同在,认识真 理要敢于面对,更要信赖真理而对之皈依,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在上帝创世的最初日子里,他首先创造了光——第一是知觉,其次是理智,最后赐 给人类以良知的心智之光⑤。上帝把光明赐予浑沌的物质世界,又在安息日以光明照亮 了人类的心灵,并且至今他还把神圣的光辉赐予他所恩宠的那些选民。 有一派感性主义哲学在许多方面是肤浅的,但其中一位诗人⑥却由于向往真理而流 芳于世。他曾说过:“居高临下遥看颠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垒中遥看激 战中的战场也是愉快的,但是没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视尘世中的种种谬 误与迷障、烟雾和曲折更愉快了!”——只要作这种俯看者不自傲自满,那么这些话的 确说得好极了!是啊,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 永远只围绕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步入天堂了。 以上谈了神学和哲学方面的真理,还要再谈谈实践的真理。甚至那些根本不相信真 理存在的人,也不能不承认光明正大是一种崇高的德性。伪善正如假币,也许可以骗取 到货物,但它毕竟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欺诈的行为像蛇,它无法用足站立,而只能靠 肚皮爬行⑦
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了!所以蒙田⑧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 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 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时那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 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 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 ①、见《圣经·新约∽约翰音》第18章。彼拉多( Pontius pilate)是罗马委任的犹 太国总督。他审讯耶稣,当耶稣说,我来到世间是为了传播真理时,他嘲笑地说了这样 句话。 ②、指古希腊的智者派,古罗马的怀疑派哲学。 ③、指古希腊哲学家卢西恩( Lucian,125-180)。晚期希腊哲学中怀疑主义的批判 ④、此语源于柏拉图( St Jerome,347-420)、圣奥古斯丁(354-430)亦责备诗 歌是“魔鬼之诱饵”、“药酒”等。 ⑤、见《圣经·约·创世纪》第1章 ⑥、指伊璧鸠鲁派哲学家克莱修( Lucretius,罗马人,约前99约前55)。名著 有《特质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的尺度。 ⑦、《圣经》中的故事,说蛇引诱亚当、夏娃犯罪,于是神诅咒蛇:“你必用肚子 行走,终生吃土”。 ⑧、蒙田( Michelde Montaiguel533-1592),法国名作家,著有《散文集》,引文 见该书卷二《论荒言》。 二论死亡 犹如儿童畏惧黑暗,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 其实,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一 视之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如果将死亡看作人对大自然的被迫献祭,那么当然会对死亡心怀恐惧。但是,在那 种宗教的沉思中,也难免掺杂有虚妄与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录中,可以读到这样 的说法:试想一指受伤就何其痛苦!那么当死亡侵损人的全身时,其痛苦更不知大多少 倍。实际上,死亡的痛苦未必比手指的伤痛为重—因为人身上致命的器官,并非也是 感觉最灵敏的器官啊!所以,塞涅卡①(以一个智者和一个普通凡人的身份)讲的是对 的:“与死俱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将死前的呻吟与痉挛,惨白 的肤色,亲友的悲嚎,丧具与葬仪,如此种种都指导死亡的过程衬托得十分可怖。 然而,人类的心灵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可
没有任何罪恶比虚伪和背叛更可耻了!所以蒙田⑧在研究“骗子”这个词为何如此 可憎时说得好:“深思一下吧!说谎者是这样的一类人,他敢于狂妄地面对上帝,却不 敢勇敢地面对世人!” 正是如此!曾经有一个预言,说基督返回人间时那刻,就是在大地上找不到诚实者 的时刻——而谎言就是请求上帝来执行末日审判的丧钟之声。对于虚伪和欺诈者们,这 乃是一个严肃的警告啊! ①、见《圣经•新约•约翰音》第 18 章。彼拉多(Pontius Pilate)是罗马委任的犹 太国总督。他审讯耶稣,当耶稣说,我来到世间是为了传播真理时,他嘲笑地说了这样 一句话。 ②、指古希腊的智者派,古罗马的怀疑派哲学。 ③、指古希腊哲学家卢西恩(Lucian,125—180)。晚期希腊哲学中怀疑主义的批判 者。 ④、此语源于柏拉图(St Jerome,347—420)、圣奥古斯丁(354—430)亦责备诗 歌是“魔鬼之诱饵”、“药酒”等。 ⑤、见《圣经•旧约•创世纪》第 1 章。 ⑥、指伊璧鸠鲁派哲学家克莱修(Lucretius,罗马人,约前 99—约前 55)。名著 有《特质论》。认为感觉是一切的尺度。 ⑦、《圣经》中的故事,说蛇引诱亚当、夏娃犯罪,于是神诅咒蛇:“你必用肚子 行走,终生吃土”。 ⑧、蒙田(Michelde Montaigue1533—1592),法国名作家,著有《散文集》,引文 见该书卷二《论荒言》。 二 论死亡 犹如儿童畏惧黑暗,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也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怪传说而增大。 其实,与其视死亡为恐怖,倒不如采取一种宗教性的虔诚,从而冷静地看待死—— 视之为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以及对尘世罪孽的赎还。 如果将死亡看作人对大自然的被迫献祭,那么当然会对死亡心怀恐惧。但是,在那 种宗教的沉思中,也难免掺杂有虚妄与迷信。在一些修道士的苦行录中,可以读到这样 的说法:试想一指受伤就何其痛苦!那么当死亡侵损人的全身时,其痛苦更不知大多少 倍。实际上,死亡的痛苦未必比手指的伤痛为重——因为人身上致命的器官,并非也是 感觉最灵敏的器官啊!所以,塞涅卡①(以一个智者和一个普通凡人的身份)讲的是对 的:“与死俱来的一切,甚至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这是指将死前的呻吟与痉挛,惨白 的肤色,亲友的悲嚎,丧具与葬仪,如此种种都指导死亡的过程衬托得十分可怖。 然而,人类的心灵并非真的如此软弱,以至不能抵御和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人类可
以召唤许多伴侣,帮助人克服对死的恐怖——仇忾之心压倒死亡,爱情之心蔑视死亡, 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 前心灵就先死了。 在历史中我们曾看到,当奥陶大帝伏剑自杀后②,他的臣仆们只是出自忠诚的同情 (一种软弱的感情),而甘愿毅然从之殉身。而塞涅卜说:“厌倦和无聊也会使人自杀, 乏味与空虚能致人于死命,尽管一个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惨。” 但有一点也应当指出。那就是,死亡无法征服那种伟大的灵魂。这种人,直到生命 的最后一刻,也始终如一不失其本色 在奥古斯都大帝的弥离之际他唯一关注的只是爱情:“永别了,丽维亚,不要忘记 我们的过去!”③ 提比留斯大帝根本不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佗所说:“他虽然体力日衰,智慧 却敏锐如初。” 菲斯帕斯幽默地迎候死亡的降临,他坐在椅子上说:“难道我就将这样成为神 卡尔巴之死来自不测,但他却勇敢地对那些刺客们说:“你们杀吧,只要这对罗马 人民有利!”随后他从容地引颈就戮 塞纳留斯④直到临死前所惦念的还是工作,他的遗言是:“假如还需要我办点什么, 就快点拿来。”诸如此类,视死如归,大有人在。 那些斯多葛学者们未免把死亡看得过于严重了。以至他们曾不厌其烦地讨论对于死 亡的种种精神准备。而朱维诺却说得好⑤:“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 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同样痛苦。在炽热如火的 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痛楚的。而一个坚定执着、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畏 惧而陷入恐怖。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 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 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一正 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却将为人类所敬仰! ①、塞涅卡( Lucius seneca4-65),罗马哲学家、作家、道德哲学家。 ②、参中塔西佗《历史》第2卷49章 ③、奥古斯都、泰比瑞斯、斯菲斯帕斯、塞纳留斯,均为古罗马皇帝及英雄人物 上述史事参见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④、参见卡西斯《罗马史》第67章。 ⑤、朱维若( Surena,155-135),罗马作家。 三论宗教信仰
以召唤许多伴侣,帮助人克服对死的恐怖——仇忾之心压倒死亡,爱情之心蔑视死亡, 荣誉感使人献身死亡,哀痛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 前心灵就先死了。 在历史中我们曾看到,当奥陶大帝伏剑自杀后②,他的臣仆们只是出自忠诚的同情 (一种软弱的感情),而甘愿毅然从之殉身。而塞涅卜说:“厌倦和无聊也会使人自杀, 乏味与空虚能致人于死命,尽管一个人既不英勇又不悲惨。” 但有一点也应当指出。那就是,死亡无法征服那种伟大的灵魂。这种人,直到生命 的最后一刻,也始终如一不失其本色。 在奥古斯都大帝的弥离之际他唯一关注的只是爱情:“永别了,丽维亚,不要忘记 我们的过去!”③ 提比留斯大帝根本不理会死亡的逼近,正如塔西佗所说:“他虽然体力日衰,智慧 却敏锐如初。” 菲斯帕斯幽默地迎候死亡的降临,他坐在椅子上说:“难道我就将这样成为神 吗?” 卡尔巴之死来自不测,但他却勇敢地对那些刺客们说:“你们杀吧,只要这对罗马 人民有利!”随后他从容地引颈就戮。 塞纳留斯④直到临死前所惦念的还是工作, 他的遗言是: “假如还需要我办点什么, 就快点拿来。”诸如此类,视死如归,大有人在。 那些斯多葛学者们未免把死亡看得过于严重了。以至他们曾不厌其烦地讨论对于死 亡的种种精神准备。而朱维诺却说得好⑤:“死亡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 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一个婴儿的降生也许与死亡同样痛苦。在炽热如火的 激情中受伤的人,是感觉不到痛楚的。而一个坚定执着、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畏 惧而陷入恐怖。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 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 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它能够消歇尘世的种种困扰,打开赞美和名誉的大门——正 是那些生前受到妒恨的人,死后却将为人类所敬仰! ①、塞涅卡(Lucius seneca 4—65),罗马哲学家、作家、道德哲学家。 ②、参中塔西佗《历史》第 2 卷 49 章。 ③、奥古斯都、泰比瑞斯、斯菲斯帕斯、塞纳留斯,均为古罗马皇帝及英雄人物。 上述史事参见苏维托尼乌斯《罗马十二帝王传》。 ④、参见卡西斯《罗马史》第 67 章。 ⑤、朱维若(Jurena,155—135),罗马作家。 三 论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支柱之一。如果宗教信仰是统一的,那么人类将是幸福 的 对于异教徒来说,他们似乎从来不曾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而陷于纷争。也许是因为 他们的宗教虽有典仪却缺乏理论吧。只要想想他们的教长都是浪漫的诗人,你就可以理 解他们的宗教到底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的上帝却是一位“忌妒”之神①,因此他既不允 F有不纯的信念,也不允许奉祀异教的神灵。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信仰保持一致,这 个问题值得深究一下。 保持信仰一致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与教会内部的人有关,一是与教会外部的人有 关。对前者来说,异教与其信徒是玷污圣灵的,是一切道德败坏中的最恶者。正如由人 体伤口进入的异物导致腐烂一样,精神上的腐败也会由此而来。 所以,散布对于信仰的各种不同见解,更能导致宗教的分裂。这犹如有人呼唤 看哪,基督正在旷野之中!而另一些人也在呼唤——看哪,基督正在圣坛之上!那么让 我们究竟追随谁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这就是基督自身说 过的那句名言:“你们既不要出动,也都不要相信!”② 圣保罗(他的使命是要感召那些无信仰者)曾说:“如果一个异教徒听到你们这些各 说各话的教义,他恐怕只会认为这里有一群疯子。”对于本来就无信仰者的无神论者, 看到宗教之中的这种矛盾冲突,更会使他们远离圣殿,而高踞于“亵渎者”的座位之上 从前有一位幽默家虚拟了一套丛书,其中有一本叫“异端教派的摩尔舞”。③也许 有读者会认为,在谈论如此重大的问题时援引此例未免不恭。然而他所嘲弄的却正是异 端攻讦者的可笑嘴脸 信仰是一致会给教徒带来和平。而和平就是幸福,和平树立信仰,和平培养博爱。 这样,以前浪费于写争论文章的精力,现在就可以转移到写信仰和诚实忏悔的论文上了。 至于如何使信仰一致,这也很重要。有两种极端的看法。对某些激烈分子而言,所 有的调和与妥协都是可憎的。正如《旧约》中所说:“和平不和平与你何干?使者你转 身回去吧!”这一派人是只要宗派不要和平的。与此相反的做法是,有些教派一味追求 妥协折中,甚至不顾信仰的基本原则。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就是: “凡是不帮助我们的,就是反对我们。”(凡不是我们朋友的就是我们的敌人) “凡是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凡不是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换句话说,只要在信仰的大前提上没有分歧,那些观点、教义和解释上的差别,就 可以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该为之煽动分裂 这里我还略有一点小小的见解 大家应注意,使宗教分裂的原因,往往是两种性质的争论。 一种是所争论的论点本来分歧不大,只是由于争论的态度激发了仇恨。圣奥古斯丁
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支柱之一。如果宗教信仰是统一的,那么人类将是幸福 的。 对于异教徒来说,他们似乎从来不曾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而陷于纷争。也许是因为 他们的宗教虽有典仪却缺乏理论吧。只要想想他们的教长都是浪漫的诗人,你就可以理 解他们的宗教到底是什么了。但是我们的上帝却是一位“忌妒”之神①,因此他既不允 许有不纯的信念,也不允许奉祀异教的神灵。但是,究竟如何才能使信仰保持一致,这 个问题值得深究一下。 保持信仰一致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与教会内部的人有关,一是与教会外部的人有 关。对前者来说,异教与其信徒是玷污圣灵的,是一切道德败坏中的最恶者。正如由人 体伤口进入的异物导致腐烂一样,精神上的腐败也会由此而来。 所以,散布对于信仰的各种不同见解,更能导致宗教的分裂。这犹如有人呼唤—— 看哪,基督正在旷野之中!而另一些人也在呼唤——看哪,基督正在圣坛之上!那么让 我们究竟追随谁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的办法恐怕只有一个,这就是基督自身说 过的那句名言:“你们既不要出动,也都不要相信!”② 圣保罗(他的使命是要感召那些无信仰者)曾说:“如果一个异教徒听到你们这些各 说各话的教义,他恐怕只会认为这里有一群疯子。”对于本来就无信仰者的无神论者, 看到宗教之中的这种矛盾冲突,更会使他们远离圣殿,而高踞于“亵渎者”的座位之上 了。 从前有一位幽默家虚拟了一套丛书,其中有一本叫“异端教派的摩尔舞”。③也许 有读者会认为,在谈论如此重大的问题时援引此例未免不恭。然而他所嘲弄的却正是异 端攻讦者的可笑嘴脸。 信仰是一致会给教徒带来和平。而和平就是幸福,和平树立信仰,和平培养博爱。 这样, 以前浪费于写争论文章的精力, 现在就可以转移到写信仰和诚实忏悔的论文上了。 至于如何使信仰一致,这也很重要。有两种极端的看法。对某些激烈分子而言,所 有的调和与妥协都是可憎的。正如《旧约》中所说:“和平不和平与你何干?使者你转 身回去吧!”这一派人是只要宗派不要和平的。与此相反的做法是,有些教派一味追求 妥协折中,甚至不顾信仰的基本原则。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就是: ——“凡是不帮助我们的,就是反对我们。”(凡不是我们朋友的就是我们的敌人) ——“凡是不反对我们的,就是帮助我们”(凡不是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 换句话说,只要在信仰的大前提上没有分歧,那些观点、教义和解释上的差别,就 可以求大同存小异,而不应该为之煽动分裂。 这里我还略有一点小小的见解。 大家应注意,使宗教分裂的原因,往往是两种性质的争论。 一种是所争论的论点本来分歧不大,只是由于争论的态度激发了仇恨。圣奥古斯丁
曾这样说过:“基督的服装是天衣无缝的,但是教会的衣服却有许多种颜色。”因此他 又说:“可以让衣袍有多种色彩,但是却不能将它撕裂。”这就是说,和谐统一与专制 划一并非一回事 另一种争论本来是关于实质问题的,但愈争到后来,却愈陷于诡辩。一个有学识的 人,时常会遇到一些无知浅学之辈提出某种表面的异议。他理解他们,因为他们的意思 在实质上和他并无分歧,虽然他们由于误解和浅见而在攻讦他。人对人尚能如此,那么 全知全能的上帝,难道还不能超越世俗教徒那些表面的纷争,而洞悉他们信仰的实质 吗?所以对此类争论,圣保罗曾这样警告我们: 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 但事实却是,某些人专喜欢那些新鲜的名词术语,不是让意义支配词藻,而是让词 藻支配意义。 信仰的一致,还有两种虚假的情况。 一种是盲从的愚昧为基础,比如在黑暗之中,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灰色的。 另一种是全盘吸收本质上互相矛盾的一切观念和理论。结果将真理和谬误搅在 起,就像听任铜像的盔甲沾满淤泥一样。 我们要注意真正信仰的一致,应有利于巩固人类之间的博爱和社会的组织。基督徒 手中握着两柄剑——一柄用于灵魂问题。一柄用于尘世问题。这两柄剑应该各有其用 但是,千万不要操起那另一把剑——这就是穆罕默德的剑④。我讲话的意思,就是绝不 能以武力、流血和屠杀来强制地推行一种信仰。当然,这并不包括诸如用宗教信仰煽动 武装叛乱那样的情况。 若试图以武力统一信仰,那是违背天意的,这是用上帝的一种训谕去否定另一种训 谕。要知道,上帝认为人类不仅是基督徒,而且首先应该是人。所以当罗马诗人卢克莱 修⑤看到阿伽门农王用亲生女儿向女神献祭时,他叹息说: “宗教信仰竟能使人犯下如此的罪恶!” 但如果他能看到法兰西1572年8月23日巴托罗缪节之夜的异教徒大屠杀,以及 1605年11月5日信徒福克斯谋杀英王和议员的阴谋,他就会更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并且更坚决地反对宗教和主张无神论了。 所以尘世之剑,最好不要为宗教信仰问题而挥舞!而如果把宗教之剑交给庸众去操 持,就更荒谬可怕了!这种做法只有魔法和那些“再受洗派”⑥的狂热迷信分子才会采 用 魔鬼说:“我要升临天堂与上帝并驾齐驱。”这固然是肆无忌惮的渎神言论,但是, 如果让上帝化为人身,并让他说“我将降临人间与魔鬼一样可怖”,那不是更肆无忌惮 的渎神之举吗?!但是,如果以宗教的名义谋杀君王、屠宰人民,颠覆国家和政府,把 圣灵的徽识由鸽子变成兀鹰和乌鸦,把普渡众生的慈航变做凶残的海盗之船,其所作所
曾这样说过:“基督的服装是天衣无缝的,但是教会的衣服却有许多种颜色。”因此他 又说:“可以让衣袍有多种色彩,但是却不能将它撕裂。”这就是说,和谐统一与专制 划一并非一回事。 另一种争论本来是关于实质问题的,但愈争到后来,却愈陷于诡辩。一个有学识的 人,时常会遇到一些无知浅学之辈提出某种表面的异议。他理解他们,因为他们的意思 在实质上和他并无分歧,虽然他们由于误解和浅见而在攻讦他。人对人尚能如此,那么 全知全能的上帝,难道还不能超越世俗教徒那些表面的纷争,而洞悉他们信仰的实质 吗?所以对此类争论,圣保罗曾这样警告我们: “不要滥用新奇的名词,制造似是而非的新学问。” 但事实却是,某些人专喜欢那些新鲜的名词术语,不是让意义支配词藻,而是让词 藻支配意义。 信仰的一致,还有两种虚假的情况。 一种是盲从的愚昧为基础,比如在黑暗之中,所有的猫看起来都是灰色的。 另一种是全盘吸收本质上互相矛盾的一切观念和理论。结果将真理和谬误搅在一 起,就像听任铜像的盔甲沾满淤泥一样。 我们要注意真正信仰的一致,应有利于巩固人类之间的博爱和社会的组织。基督徒 手中握着两柄剑——一柄用于灵魂问题。一柄用于尘世问题。这两柄剑应该各有其用。 但是,千万不要操起那另一把剑——这就是穆罕默德的剑④。我讲话的意思,就是绝不 能以武力、流血和屠杀来强制地推行一种信仰。当然,这并不包括诸如用宗教信仰煽动 武装叛乱那样的情况。 若试图以武力统一信仰,那是违背天意的,这是用上帝的一种训谕去否定另一种训 谕。要知道,上帝认为人类不仅是基督徒,而且首先应该是人。所以当罗马诗人卢克莱 修⑤看到阿伽门农王用亲生女儿向女神献祭时,他叹息说: “宗教信仰竟能使人犯下如此的罪恶!” 但如果他能看到法兰西 1572 年 8 月 23 日巴托罗缪节之夜的异教徒大屠杀,以及 1605 年 11 月 5 日信徒福克斯谋杀英王和议员的阴谋, 他就会更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感叹, 并且更坚决地反对宗教和主张无神论了。 所以尘世之剑,最好不要为宗教信仰问题而挥舞!而如果把宗教之剑交给庸众去操 持,就更荒谬可怕了!这种做法只有魔法和那些“再受洗派”⑥的狂热迷信分子才会采 用。 魔鬼说:“我要升临天堂与上帝并驾齐驱。”这固然是肆无忌惮的渎神言论,但是, 如果让上帝化为人身,并让他说“我将降临人间与魔鬼一样可怖”,那不是更肆无忌惮 的渎神之举吗?!但是,如果以宗教的名义谋杀君王、屠宰人民,颠覆国家和政府,把 圣灵的徽识由鸽子变成兀鹰和乌鸦,把普渡众生的慈航变做凶残的海盗之船,其所作所
为不正是这种渎神之举吗? 因此,对于一切以宗教和信仰名义进行的煽动的暴力行为,以及一切为这种行为辩 护的邪说,君王们都应当用他们的法律和剑,学者们也都应当以他们的笔—犹如天使 挥动夺魂的金杖,最无情地将其投畀豺虎,投诸地狱!在一切关于宗教的理论中,最高 明者无过于使徒圣雅各的这句话: 愤怒的情感并不能体现上帝的正义!” 还有一位古代神学家也说过同样坦率的话 “凡施压强制别人的人,肯定具有本身的目的和私利!” 这些话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呵! ①见《旧约.出埃及记》第20章第5节:“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 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有什么形象来象征天上、地下及水中万物,不可跪拜或侍奉那些 偶像。因为你的神,我耶和华是忌邪的神。” ②《新约.马太福音》第24章26节:“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 你们不要出去。或者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相信。” ③古代英国的民间舞。多在5月1日举行 ④穆罕默德是伊斯兰圣主,主张以武力传教。 ⑤卢克莱修,古罗马诗人、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生于前97-35年。 ⑥再受洗教派,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宗教狂热教派。 四论复仇 复仇是一种原始的公道。人的天性愈是趋向它,法律和文明就愈应当剪除它。因为 种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而私刑却公然取消了法律。 其实,报复只能使你与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谅别人的冒犯,就使 你比冒犯者高明。这种大度是君子之道。据说,所罗门①曾说“以德报怨是一种光荣 过去的事情毕竞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 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生性险 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它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不得已自行复仇,那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这 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避免违法,最好是能逃脱惩罚。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 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一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罚时。 有人乐于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赞佩的。因为复仇的动机不仅是为 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只 会暗箭伤人,却又不让人弄清箭从何来。这就未免如同鬼蜮了!
为不正是这种渎神之举吗? 因此,对于一切以宗教和信仰名义进行的煽动的暴力行为,以及一切为这种行为辩 护的邪说,君王们都应当用他们的法律和剑,学者们也都应当以他们的笔——犹如天使 挥动夺魂的金杖,最无情地将其投畀豺虎,投诸地狱!在一切关于宗教的理论中,最高 明者无过于使徒圣雅各的这句话: “愤怒的情感并不能体现上帝的正义!” 还有一位古代神学家也说过同样坦率的话: “凡施压强制别人的人,肯定具有本身的目的和私利!” 这些话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呵! ①见《旧约.出埃及记》第 20 章第 5 节:“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 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有什么形象来象征天上、地下及水中万物,不可跪拜或侍奉那些 偶像。因为你的神,我耶和华是忌邪的神。” ②《新约.马太福音》第 24 章 26 节:“若有人对你们说:看哪!基督在旷野里, 你们不要出去。或者说,看哪,基督在内屋中,你们不要相信。” ③古代英国的民间舞。多在 5 月 1 日举行。 ④穆罕默德是伊斯兰圣主,主张以武力传教。 ⑤卢克莱修,古罗马诗人、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生于前 97-35 年。 ⑥再受洗教派,是 18 世纪欧洲的一种宗教狂热教派。 四 论复仇 复仇是一种原始的公道。人的天性愈是趋向它,法律和文明就愈应当剪除它。因为 一种罪行只是触犯了法律,而私刑却公然取消了法律。 其实,报复只能使你与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谅别人的冒犯,就使 你比冒犯者高明。 这种大度是君子之道。 据说, 所罗门①曾说“以德报怨是一种光荣。 ” 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再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 只能使人枉费心力。 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 作恶都无非是为了利己自私罢了。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生性险 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乃是因为它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不得已自行复仇,那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这 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避免违法, 最好是能逃脱惩罚。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 一次是他冒犯你时,一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罚时。 有人乐于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赞佩的。因为复仇的动机不仅是为 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只 会暗箭伤人,却又不让人弄清箭从何来。这就未免如同鬼蜮了!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②大公卡西莫说 《圣经》上教导我们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们宽恕背信的朋友。”相比之下 《圣经》中约伯的话却高明得多,他说:“难道我们只能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坏的吗 ③?”对于朋友,岂非也可以这样提问呢?对于朋友,我们承受友谊,也要宽恕其过错 过错。 一个念念不忘旧恶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还是可以痊愈的。 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例如为恺撒被刺④,为波提那克斯和亨利 第三之死而复仇那样⑤。然而,为私仇而斤斤图报却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怨而图谋报 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妖巫般的阴暗生活。他们为此而活着有害于人,为此而死也 不利于己。 ①所罗门(前1015—前997)以色列贤王,以智慧著称 ②佛罗伦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卡西莫(1519-1574), 佛罗伦萨大公。 ③语出《旧约·约伯记》第2章。 ④恺撒,古罗马统帅。前44年被政敌刺杀。已见前注。死后由奥古斯都大帝为之 复仇。 ⑤波提那斯是公元2世纪之罗马皇帝,为叛乱士兵所杀。死后由部下将领复仇。亨 利三世是16世纪法国国王。遇刺而死,其子为之复仇 五论逆境 “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 Bona rerum secudarum optabilia, adversarum mirabilia.)这是塞涅卡效仿斯多派哲学①讲出的一句名言②。 确实如此。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么它常常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显现的。塞涅卡还 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 胜。”( Vere magnum, haerefoglitatem hominis, secnrita tem dei.)这是宛如诗句的 妙语,其境界意味深长。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 修斯的时候,他是坐着一个瓦罐漂渡重洋的。③这个故事其实也正是人生的象征:因为 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以血肉之躯的孤舟,横游戏波涛翻滚的人生海洋的 面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而论, 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所以,《圣经》之《旧约》把顺境看作神的赐福,而《新约》则 把逆境看作神的恩眷④。因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会给人以更深的恩惠和更直接的启 如果你聆听《旧约》诗篇中大卫的竖琴之声,你所听到的那并非仅是颂歌,还伴随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②大公卡西莫说: “《圣经》上教导我们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们宽恕背信的朋友。”相比之下, 《圣经》中约伯的话却高明得多,他说:“难道我们只能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坏的吗 ③?”对于朋友,岂非也可以这样提问呢?对于朋友,我们承受友谊,也要宽恕其过错 过错。 一个念念不忘旧恶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还是可以痊愈的。 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例如为恺撒被刺④,为波提那克斯和亨利 第三之死而复仇那样⑤。然而,为私仇而斤斤图报却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怨而图谋报 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妖巫般的阴暗生活。他们为此而活着有害于人,为此而死也 不利于己。 ①所罗门(前 1015——前 997)以色列贤王,以智慧著称。 ②佛罗伦萨,意大利的一座城市,文艺复兴发祥地之一。卡西莫(1519——1574), 佛罗伦萨大公。 ③语出《旧约•约伯记》第 2 章。 ④恺撒,古罗马统帅。前 44 年被政敌刺杀。已见前注。死后由奥古斯都大帝为之 复仇。 ⑤波提那斯是公元 2 世纪之罗马皇帝,为叛乱士兵所杀。死后由部下将领复仇。亨 利三世是 16 世纪法国国王。遇刺而死,其子为之复仇。 五 论逆境 “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Bona rerum secudarum optabilia,adversarum mirabilia.)这是塞涅卡效仿斯多派哲学①讲出的一句名言②。 确实如此。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么它常常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显现的。塞涅卡还 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真正的伟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躯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战 胜。”(Vere magnum,haerefoglitatem hominis,secnrita tem Dei.)这是宛如诗句的 妙语,其境界意味深长。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 修斯的时候,他是坐着一个瓦罐漂渡重洋的。③这个故事其实也正是人生的象征:因为 每一个基督徒,也正是以血肉之躯的孤舟,横游戏波涛翻滚的人生海洋的。 面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而论, 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所以,《圣经》之《旧约》把顺境看作神的赐福,而《新约》则 把逆境看作神的恩眷④。因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会给人以更深的恩惠和更直接的启 示。 如果你聆听《旧约》诗篇中大卫的竖琴之声,你所听到的那并非仅是颂歌,还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