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4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3年No.4 6刘云彩.高炉布料规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杜,1987.326 7 Toyama A.In ISTJ ed.Blast Furnace Phenomina and Modelling.New York:Elser- vier Applied Science Publisers Lid,1987.331 主要符号说明 C:料流速度(m/s):h料线深度(m): R0:第2层堆尖无量纲半径(一方 h:大钟下缘至导料板料流撞击点垂直距离 R,炉缸半径(m: (m): R:炉腰半径(m): h2:导料板料流撞击点至料面的垂直距离(m: Vo矿层体积m): H:炉腹开始点高度坐标(m): Vc焦层体积(m'; H2:炉腰开始点高度坐标(m) H第i层料面中心点高度坐标(m: H:炉身开始点高度坐标(m: H2第i层料面堆尖点高度坐标(m: L,:料面堆尖距高炉中心距离(m: H3r第i层料面炉墙点高度坐标(m: m料批质量kg x炉腹角(为 i:表示第i层料(一 B:炉身角(°)方 P:料流所受煤气浮升力(N片 p:大钟角度(°方 Q料批重量(N): 0o:料自然堆角(°方 R:高炉半径(m): 日:料炉内堆角(°): R第i层料面中心点半径(m): 0:第1层料料面角(靠近炉墙侧(°)方 R2第i层料面堆尖点半径(m): 02:第2层料料面角(靠近炉墙侧X°方 R,第i层料面炉墙点半径(m小 0:第1层料面角(靠近中心侧)(°)片 R堆尖无量纲半径(一力 0:第2层料面角(靠近中心侧)(°). Ro:第1层堆尖无量纲半径(一):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4 8 9 9 N 3 1 3 4 o 刘 云 彩 6 . 高炉 布 料规律 . 北 京 : 冶 金 工业 出版社 , 19 87 . 32 6 7 T o y a m a A . I n I S T J e d . B l a s t F u r n a c e P h e n o m i n a a n d M o d e lli n g . N e w Y o r k : E lse r - v i e r A P P li e d S c i e n ce P u b li s e r s L id , 19 8 7 . 3 3 1 主要符号说明 C , : 料流速度 ( m / s) ; h : 料线深度( m ) ; h l : 大钟下 缘至 导料板料流撞击点垂直距离 (m ) ; 棍 : 导料板料流撞击点至 料 面的垂直距离 (m ;) H : :炉腹开始点高度坐 标 (m ) ; H Z :炉腰开始点高度 坐标 (m ) H3 : 炉 身开始点高度 坐标 (m ) ; xL : 料面堆尖距高炉 中心距离(m ) ; , : 料批质量 ( kg ) ; i- 表示第 i 层料 (一 ) ; 尸: 料 流所受煤气浮升 力 (N ) ; Q : 料批重量 (N ) ; R: 高炉半径 (m ) ; R t , 第 i 层料 面中心点半径 (m ) ; 凡厂第 i 层料 面堆尖点半径 (m ) ; 凡“第 i 层料 面炉 墙点半 径(m ) ; R’.0 堆尖无量纲半径(一 ) ; R 10 :第 l 层堆尖 无量纲半 径(一) ; R 2 0 :第 2 层堆尖 无量纲半径 (一 ) ; R : 炉缸半 径(m ) ; 凡 : 炉腰半 径(m ) ; 价 : 矿层体积 (m 乍 代 : 焦层体积(m ) , ; H . `: 第 i 层料面 中心点 高度 坐标 (m ) ; 丛石第 i 层料面堆尖点 高度 坐标 (m ) ; H杯 第 i 层料面 炉 墙点高度坐标 (m ) ; 仪了炉腹 角( “ ) ; 刀 : 炉身角 ( “ ) ; 甲: 大钟角度 ( “ ) ; 0 : 料 自然堆角( “ ) ; 庆料炉 内堆角( “ ) ; 仇 : 第 l 层料料面角(靠近炉 墙侧 )( “ ) ; 氏 : 第 2 层料料面 角 (靠近炉墙侧 )( “ ) ; 氏 : 第 1 层 料面 角 (靠近 中心侧)( “ ) ; 04 : 第 2 层料面 角 (靠近 中心侧 )( “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