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15 No.4 汪政富等:高炉炉料层状分布的计算方法 ·347· 该高炉的装料方式为C↓C↓O↓O或CCOO,。以炉喉导料板位置表示时,基 本类型有CCO.O、CC1O,O4和CCO,O13种方式(C表示装焦,O表示装矿,下 标数字表示导料板档位。)为简化起见,本文将前2种归纳为CO4,后一种归为CO,按 2种典型布料模式进行计算。 表】布料计算主要参数 Table I Primary parameters of the burden distribution calculation 料线 风量 风压 批重(t)堆比t/m)自然堆角(c」 装料方式 (m} (m2min) (mPa) 矿 焦矿 焦 矿焦 CO, 2.2 6940 0.387 117.0031.101.840.5 35 40 0,C1 2.2 6940 0.387 117.0031.101.840.5 35 40 图4a、4b分别为C,O:及CO12种不同布料模式的模拟计算结果。 由图4a可以看出,前者加重中心,矿焦比O/C从边沿到中心逐渐增大,边沿气流 发展,软融带根部较高,顶部位置较低、形成比较偏半的软融带;由图b可以看出,按 C,O1方式布料则减轻中心,加重边沿、此时中心气流比较发展,软融带顶部位置较高, 根部位置较低,高炉透气性有所改善。 图4a、b中料面角度03(靠近中心一侧)的为26°,到第13矿层时、料面近似呈水 平分布,亦即从上一矿层到下一矿层料面角度变化约为2°,这与高炉解剖调查结果非常 吻合闭,较好地说明了本模型的适用性。 4结论 (I)开发的模拟整个高炉炉料层状分布的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各种布料模式下的 炉料分布。 (2)应用本模型模拟实际生产大型高炉的炉内料层变化规律,可以作为高炉装料制度 变化的依据,较好地符合高炉解剖研究结果。 (3)由本文开发的布料模型出发、可以应用于软融带预测模型及高炉控制模型的开 发。 参考文献 1 Muchi I.Trans ISIL,1967.7:233 2 Yagi J .Muchi I.Trans ISIJ.1970.10:392 3 Hatano M,Kurita K.Tetsu-to-Hagane.1980.66:1898 4 4 Yagi J.Takeda K.Omori Y.Tetsu-to-Hagane.1980,66:1888 5 Toyama A.et al.In:ISIJ ed.Blast Furnace Phenomena and Modelling.New York: Elsevier Applied Science Publisers Ltd,1987.326V O 1 . 1 5 N 0 . 4 汪政富等 : 高 炉炉料层状分布 的计算方法 · 3 4 7 · 该高 炉 的装 料方 式为 c 寺c 奋。 杏。 奋或 C C 奋0 0 奋 。 以 炉 喉导 料板位 置 表示时 , 基 本类 型 有 C , C IO : ` 0 5 、 C , C I O 3 O 4 和 C 4 C 3 0 1 0 1 3 种 方式 ( C 表 示装 焦 , O 表示 装矿 , 下 标数字 表 示 导 料板 档位 。 ) 为 简化 起见 , 本 文 将前 2 种 归 纳 为 C IO 4, 后一 种 归为 C 4 0 , , 按 2 种典型布 料模 式进行计算 。 表 1 布料计算主 要参数 T a b l e 1 P r im a r y P a r a m e et r s o f t h e b盯d e n d i s tr ib u jt o n e a l e u l a it o n 矿一巧 一佳一40 装 料方 式 C , 0 4 O 4 C I 料线 (m ) ) 勺 风 量 (m 只 / , n I n ) 6 9 4 0 6 9 4 0 风压 `m P a ) 0 . 3 8 7 0 . 3 8 7 批重 (t) 堆比重(t / 耐 ) 自然堆角( j 1 1 7 . 0 0 1 1 7 . 00 3 1 . 10 3 1 . 10 矿 1 . 8 4 1 . 8 4 佳 0 . 5 0 . 5 图 4 a 、 4 b 分 别 为 C IO 4 及 C 4O : 2 种不 同布 料模 式 的模拟计算结果 。 由图 4 a 可 以 看出 , 前者 加重 中心 , 矿 焦 比 O / C 从边沿到 中心 逐渐增 大 , 边沿 气流 发展 , 软融带根 部较 高 , 顶部 位 置较低 , 形 成 比较 偏 一 平的软 融带 ; 由 图 4 b 可 以 看 出 , 按 C 4 O : 方式 布 料 则减 轻 中心 , 加 重 边沿 , 此时 中 心气 流 比 较发 展 , 软 融 带 顶部位 置较高 , 根 部位 置较低 , 高炉 透气性有所 改善 。 图 4 a 、 b 中料面 角 度 口: (靠近 中心 一侧 ) 的为 2 6 。 , 到第 13 矿 层时 , 料面 近 似呈水 平分 布 , 亦 即从上 一 矿层 到 下一 矿层 料 面角 度变 化 约为 2 。 , 这与 高炉 解 剖调 查结 果 非常 吻合vl[ , 较好地说明了本 模型的适 用性 。 4 结 论 ( l) 开 发 的模 拟 整个 高炉 炉 料 层状分布 的数 学模 型 ,可 以 较好地 模拟各 种 布料 模 式 下的 炉料分 布 。 ( 2) 应用 本模型 模 拟实际生严 大 型高 炉 的炉 内料层 变化 规律 , 可 以 作 为高炉装 料 制度 变化 的依据 , 较好地 符合高 炉解 剖研究结 果 。 ( 3) 由本文 开 发 的布 料 模 型 出发 , 可 以 应 用 于 软 融 带预 测 模型 及 高炉 控制 模 型 的开 发 。 参 考 文 献 1 M u c h i l . T r a n s I S l l , 19 6 7 , 7 : 2 3 3 2 Y a g i J , M u e h i l . T r a n s I S I J , 19 7 0 , 10 : 3 9 2 3 H a t a n o M , K u r i t a K . T e t s u 一 t o 一 H a g a n e , 19 8 0 , 6 6 : 1 8 9 8 4 Y a g i J , T a k e d a K , O m o ir Y . T e t s u 一 t o 一 H a g a n e , 1 9 8 0 , 6 6 : 18 8 8 5 T o y a m a A , e t a l . I n : I S I J e d . B l a s t F u r n a e e P h e n o m e n a a n d M o d e lli n g , N e w y o r k : E l s e v i e r A P P li e d S e i e n e e P u b li s e r s L t d , 19 8 7 . 3 2 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