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人类含101011~501011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具有辅助功能,如保持神经元合适的微环境(星形胶质细胞,它们的足突与软脑膜,毛细血管接触),形成髓鞘(外周神经系统 的雪旺氏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以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等 (一)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和脊髓中的网状支架;细胞迁移的基础 (二)修复和再生:细胞具有增值能力,能填充;外周轴索可沿施万细胞 构成的索道生长。 (三)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贴附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功能,还能产生神经营养因子 (五)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六)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第二节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 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的定义 (一)突触的分类 (二)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基本同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突触后膜上产生的电位变化成为突触后电位( postsynapticpotentia (四)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变化 1.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特点:电位大小取决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 产生过程 传入神经冲动到达末梢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 →膜对Na+、K+,尤其Na 的通透性增加 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去极化(EPSP) →EPSP达一定程度,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神经传导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效应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IPSP的产生过程: 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⑧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⑧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 →膜对K+、C-或C 的通透性增加 膜电位超极化即IPSP →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效应 →产生抑制效应 (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1.突触后抑制 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引起的,二 、神经胶质细胞 (Neuroglia) 人类含 10 ´ 1011 ~ 50 ´ 1011胶质细胞, 是神经元数量的 10~50倍. 具有辅助功能, 如保持神经元合适的微环境 (星形胶质细胞,它们的足突与软脑膜,毛细血管接触), 形成髓鞘 (外周神经系统 的雪旺氏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 ) 以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等. (一) 支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和脊髓中的网状支架;细胞迁移的基础 (二) 修复和再生:细胞具有增值能力,能填充;外周轴索可沿施万细胞 构成的索道生长。 (三)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星形胶质细胞突起贴附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 具有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功能,还能产生神经营养因子。 (四) 绝缘和屏障作用 (五) 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六) 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 一、经典的突触传递 突触的定义: (一) 突触的分类: (二)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三)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基本同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过程。 突触后膜上产生的电位变化成为突触后电位(postsynapticpotential). (四) 突触后神经元的电变化 1. 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特点:电位大小取决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 产生过程: 传入神经冲动到达末梢 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 ® 膜对Na+、 K+,尤其Na+ 的通透性增加 膜电位降低,出现局部去极化 (EPSP) ® EPSP达一定程度,在轴突始段产生动作电位 ® 动作电位沿神经传导 ® 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效应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IPSP) IPSP的产生过程: 抑制性神经元兴奋 ®神经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递质与后膜特异受体结合 ® 膜对 K+ 、Cl- 或Cl- 的通透性增加 膜电位超极化即IPSP ® 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效应 ® 产生抑制效应 (五) 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1.突触后抑制 所有的突触后抑制都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原的活动引起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