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三节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目标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和方法 、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 制定数学教学目标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性原则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因此,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制定各年级、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落实双基教学、加强思想情感教育,为实现教育的目的 任务服务。 2.适应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订,既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和数学的特征,也考虑到我国大多数 教师的状况和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理应是全体学生都应该达到 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动机、兴趣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制 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每 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中关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级学习水平的界说要叙述清楚, 涵义确切,界限明显,层次分明,这可用适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测题加以表征。测题是帮 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学习水平层次的最好、最具体的材料,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必须精心选择。 4.阶段性原则 数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教学要求要逐步提高。特别是其中较重要的知识点,如绝对 值的概念、函数的概念等,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 不同的要求,避免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出现要求偏高、偏低或前后脱节的现象。为此 教学目标的编制者必须纵观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理清各知识点出现时序的变化、要求的变 化和相互间的关系 5.可测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以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的,这是在教学后从学生的 行为变化反映出来的。因此,根据“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级水平编制的教学 目标,在描述上尽量行为化,所用的行为动词既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也要便于测量。 二、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 1.编写教学目标规格表 为了编写规格表,首先要钻研大纲和教科书,根据基础知识以及知识的相对独立性, 划分知识点,确定认知内容。认知内容构成规格表的一个维度。其次,将学习水平划分为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级水平,确定每一知识内容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构成 规格表的另一个维度。 例如,对于初中几何中的全等三角形,可以编制如表1-1的教学目标规格表第三节 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目标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和方法。 一、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原则 制定数学教学目标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服务性原则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因此,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制定各年级、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落实双基教学、加强思想情感教育,为实现教育的目的 任务服务。 2.适应性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制订,既考虑了社会的需求和数学的特征,也考虑到我国大多数 教师的状况和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理应是全体学生都应该达到 的。但是,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动机、兴趣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制 定教学目标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 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层次性原则 教学目标中关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四级学习水平的界说要叙述清楚, 涵义确切,界限明显,层次分明,这可用适当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测题加以表征。测题是帮 助教师和学生理解学习水平层次的最好、最具体的材料,在编制教学目标时必须精心选择。 4.阶段性原则 数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教学要求要逐步提高。特别是其中较重要的知识点,如绝对 值的概念、函数的概念等,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 不同的要求,避免在这些知识点的教学中出现要求偏高、偏低或前后脱节的现象。为此, 教学目标的编制者必须纵观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理清各知识点出现时序的变化、要求的变 化和相互间的关系。 5.可测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是以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衡量的,这是在教学后从学生的 行为变化反映出来的。因此,根据“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级水平编制的教学 目标,在描述上尽量行为化,所用的行为动词既要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也要便于测量。 二、制定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 1.编写教学目标规格表 为了编写规格表,首先要钻研大纲和教科书,根据基础知识以及知识的相对独立性, 划分知识点,确定认知内容。认知内容构成规格表的一个维度。其次,将学习水平划分为 “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级水平,确定每一知识内容应达到的学习水平,构成 规格表的另一个维度。 例如,对于初中几何中的全等三角形,可以编制如表 1-1 的教学目标规格表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