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生 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其它形式。因此 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 和人的各种关系,尤其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因而,他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 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 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别的办法可解决的。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 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斗争,才能认识 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基于这 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一一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 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 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 产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3.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在全党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作了科 学的解释:“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 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 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 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把这种态度称为“有 的放矢”的态度。“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为此,他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 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 指导决策实践。 (二)毛泽东决策的客观依据 中国国情 1.民主革命时期: ①经济上一一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导,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 式微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一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建立,对内 无民主自由,对外无民族独立。 ③文化上——实行所谓的“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④社会性质一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生 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其它形式。因此, 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 和人的各种关系,尤其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因而,他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 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284 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 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别的办法可解决的。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 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斗争,才能认识 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 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87 页)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基于这 一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 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 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 产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15 页)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 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16 页) 3.1941 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在全党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作了科 学的解释:“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 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 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 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把这种态度称为“有 的放矢”的态度。“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为此,他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 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 指导决策实践。 (二)毛泽东决策的客观依据 —— 中国国情 1.民主革命时期: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导,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 式微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建立,对内 无民主自由,对外无民族独立。 ③文化上——实行所谓的“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