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江西财经大学:《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教学资源(内容讲义)第六讲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337KB,团购合买
1、对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2、着重掌握毛泽东在决策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专题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对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2、着重掌握毛泽东在决策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通过解析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成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 设问题的决策范例,使同学们认识到党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 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进而深刻领悟: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贯串于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以化知识为能力,体 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考题: 1、你认为一个决策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2、你从有关决策的学习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引论 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都追求成功、渴望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决策 的正确。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或实现一个目标,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客观条件,借助一定方法,从提出的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 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简而言之,决策就是制定路线、方针、政 策、策略、办法等等。 决策与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的关系: 路线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路线又 可分为基本路线和具体路线。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基本路线。这个 路线的“总”字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从时间上来讲,它是指具有长久的 意义,即事物全过程都适用的意义;从空间上来讲,它是指具有普遍的意义,即 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要服从于它的意义。建国以后有过“党在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等提法。具体路线是指就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问题所要遵循的途径或准则。 方针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 则 ▲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1 专题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对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 2、着重掌握毛泽东在决策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通过解析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成功解决中国革命和建 设问题的决策范例,使同学们认识到党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事业 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进而深刻领悟: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贯串于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时数:3 课时 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以化知识为能力,体 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考题: 1、你认为一个决策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2、你从有关决策的学习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引论 每个人都希望有所作为,都追求成功、渴望成功,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决策 的正确。 决策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或实现一个目标,在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客观条件,借助一定方法,从提出的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 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抉择的过程。简而言之,决策就是制定路线、方针、政 策、策略、办法等等。 ●决策与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的关系: ◢路线是指思想上、政治上或工作上所遵循的根本途径或基本准则。路线又 可分为基本路线和具体路线。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就是基本路线。这个“总” 路线的“总”字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意义。从时间上来讲,它是指具有长久的 意义,即事物全过程都适用的意义;从空间上来讲,它是指具有普遍的意义,即 事物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要服从于它的意义。建国以后有过“党在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等提法。具体路线是指就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问题所要遵循的途径或准则。 ◢方针是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根据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 则。 ◢策略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 式。 ◢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相互关系:决策是为实现目的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的过程,而 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都是决策的结果。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具有 多方面的内容,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 论述,都属决策 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面对错综复杂 的斗争和风云变幻的形势,以其超常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识作出了许 多蔚为奇观和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大决策,显示出他非凡的决策艺术,闪烁着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决策思想的继承和创 造性发展。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了毛 泽东决策思想的特点,成为了党和国家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决策的哲学基础。它 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正确 决策的最根本的思想路线。 是求贯 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中,以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地吸取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 和朴素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借鉴了当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 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推向新的境界。 1.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

2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相互关系:决策是为实现目的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的过程,而 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都是决策的结果。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具有 多方面的内容,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关于政策和策略的 论述,都属决策。 毛泽东在领导党和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面对错综复杂 的斗争和风云变幻的形势,以其超常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见识作出了许 多蔚为奇观和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大决策,显示出他非凡的决策艺术,闪烁着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相结合的产物,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决策思想的继承和创 造性发展。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了毛 泽东决策思想的特点,成为了党和国家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 ——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决策的哲学基础。它 的灵魂和核心就是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正确 决策的最根本的思想路线。 1937 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中,以马克思主 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批判地吸取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 和朴素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借鉴了当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 践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推向新的境界。 1.毛泽东特别强调实践对认识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生 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其它形式。因此 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 和人的各种关系,尤其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因而,他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 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 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别的办法可解决的。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 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斗争,才能认识 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第287页)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基于这 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一一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 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 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 产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页) 3.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在全党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作了科 学的解释:“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 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 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 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把这种态度称为“有 的放矢”的态度。“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为此,他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 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 指导决策实践。 (二)毛泽东决策的客观依据 中国国情 1.民主革命时期: ①经济上一一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导,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 式微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一一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建立,对内 无民主自由,对外无民族独立。 ③文化上——实行所谓的“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④社会性质一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但是人的社会实践并不限于生 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活动等其它形式。因此, 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 和人的各种关系,尤其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因而,他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毛 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284 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 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别的办法可解决的。 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 践,才能认识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亲身参加变革现实斗争,才能认识 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阐明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 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87 页) 2.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出发的,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基于这 一认识论的原理,毛泽东强调任何决策都要以实践为依据。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指出:“无产阶级要取得胜利,就完全要靠他的政党——共产党的斗争策略的 正确和坚决。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 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 产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15 页)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毛泽东选集》第 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16 页) 3.1941 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批评了当时党内存在的教条主 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在全党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对“实事求是”作了科 学的解释:“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 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 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 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 义一般原理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把这种态度称为“有 的放矢”的态度。“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与靶的关系,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为此,他号召全党要有目的地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 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用以 指导决策实践。 (二)毛泽东决策的客观依据 —— 中国国情 1.民主革命时期: ①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为主导,垄断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与 式微的民族工商业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建立,对内 无民主自由,对外无民族独立。 ③文化上——实行所谓的“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 ④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社会阶级结构一一两头小中间大。 ⑥社会矛盾一一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①经济上一一居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一一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 ③文化上一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④社会性质一一新民主主义社会 ⑤社会矛盾一一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矛盾 3.一九五六年“一化三改”完成后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不发达、也很不平 衡 我国的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毛泽东决策的出发点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完全彻底地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一切为了 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 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7页)不同阶级的政党都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为不 同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 级政党则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因为“他们没有 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 的共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4页)所以共产党 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同时无产阶级还意识到“只 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 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 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 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第 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毛泽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就包含着这 么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一切共产 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牢记党的这一根本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4 ⑤社会阶级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⑥社会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①经济上——居领导地位的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 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②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 ③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④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⑤社会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 的矛盾 3.一九五六年“一化三改”完成后: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不发达、也很不平 衡。 我国的主要矛盾: ①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三)毛泽东决策的出发点 ——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完全彻底地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 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毛泽东自始至终把“一切为了 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三 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857 页)不同阶级的政党都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为不 同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 级政党则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利益、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因为“他们没有 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 的共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64 页)所以共产党 领导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62 页)同时无产阶级还意识到“只 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毛泽东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观点 和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经验,明确提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 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 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选集》第 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094~1095 页)毛泽东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就包含着这 么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004 页)一切共产 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牢记党的这一根本宗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2.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大公无私,为全人类谋利益,是共产党员的人 生追求,也是共产党人衡量自己行为的价值尺度。因而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 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 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3.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因而一切决策都应当对人民负责,就是要在客 观上使人民因为党的决策正确而获得益处,就是要力求使党的决策不犯或少犯错 误,避免给人民造成损失。因此,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选择有利于人民的最优方案,而不应当采取轻率态度 (四)毛泽东决策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人民不仅是旧世界的掘墓人,而且是新世界的创造者;人民的解放是人民自 己的事情,人民也有力量,有智慧解放自己。毛泽东就是依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确立的党的决策方针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 然结果。也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1.因为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直接活动舞台在本国。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但是,“如果不就 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 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2页)这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为无产阶级 的国际事业而斗争,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搞好本国的革命和建设。把本国的事 情办好了,这本身就是对其它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的支援,就是 在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所以,毛泽东一直把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舞台植根 于本国的沃土之中。 2.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需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 业。我们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是需要学习外国一切 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落后的大国, 靠外援,谁也包揽不起,谁也代替不了。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希望有外援, 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 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6页)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 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1958年毛泽东确立 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以之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处理 对外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 族之林的锐利武器 (五)毛泽东决策的着眼点

5 务作为决策的根本出发点。 2.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 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大公无私,为全人类谋利益,是共产党员的人 生追求,也是共产党人衡量自己行为的价值尺度。因而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 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 护为最高标准。”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096 页) 3. 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因而一切决策都应当对人民负责,就是要在客 观上使人民因为党的决策正确而获得益处,就是要力求使党的决策不犯或少犯错 误,避免给人民造成损失。因此,党的任何一项决策都要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 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选择有利于人民的最优方案,而不应当采取轻率态度。 (四)毛泽东决策的立足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人民不仅是旧世界的掘墓人,而且是新世界的创造者;人民的解放是人民自 己的事情,人民也有力量,有智慧解放自己。毛泽东就是依据这个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确立的党的决策方针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 然结果。也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根本立足点。 1.因为各国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直接活动舞台在本国。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但是,“如果不就 内容而就形式来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每 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62 页)这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为无产阶级 的国际事业而斗争,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搞好本国的革命和建设。把本国的事 情办好了,这本身就是对其它国家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的支援,就是 在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所以,毛泽东一直把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舞台植根 于本国的沃土之中。 2.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需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 业。我们不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是需要学习外国一切 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落后的大国, 靠外援,谁也包揽不起,谁也代替不了。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希望有外援, 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毛泽东 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016 页)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 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的能力。”(《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61 页)1958 年毛泽东确立 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以之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处理 对外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自立于世界先进民 族之林的锐利武器。 (五)毛泽东决策的着眼点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 德,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 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270页)他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6页)的口号。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单靠 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必须使整个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支持先锋队。他还根据俄国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 毛泽东在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革命尝试的时候,总结古今中外社会革命 的历史经验,分析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一一民众大联合。 1.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 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这种联合,于有一种改革或一种反 抗的时候最为显著 2.只有民众大联合才能战胜贵族和资本家的大联合。强权者的联合、贵族 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而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苦到了极点,社 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就有了改革,有了反抗,就有了民众的大联合。 3.民众的大联合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 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谋取 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民众大联合,人民大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毛泽东曾经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 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 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年版第394页) (六)毛泽东决策的根本方法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提出了方法问 题:“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 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1年版 第139页)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找到了一种决策方法,这就是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正如他在1943年《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 题》中所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 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虑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

6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党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把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同心同 德,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因此,正确处理阶级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 大联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 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70 页)他还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 286 页)的口号。列宁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单靠 先锋队是不能胜利的,必须使整个阶级和广大群众都支持先锋队。他还根据俄国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的口号。 毛泽东在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开始革命尝试的时候,总结古今中外社会革命 的历史经验,分析社会革命的客观需要,得出了一个科学结论——民众大联合。 1.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 有较大的联合。最大的运动必有最大的联合。这种联合,于有一种改革或一种反 抗的时候最为显著。 2.只有民众大联合才能战胜贵族和资本家的大联合。强权者的联合、贵族 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而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苦到了极点,社 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就有了改革,有了反抗,就有了民众的大联合。 3.民众的大联合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 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得多。 中国共产党人是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事业,党确定的各项任务,都 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团结全体人民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就是团结全体人民为谋取 共同利益而奋斗。党的决策目标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而实现任务的根本方法是 民众大联合,人民大团结。所以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是毛泽东决策的根本着眼点。毛泽东曾经预言:“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 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 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毛泽东早期文稿》 湖南出版社 1990 年版 第 394 页) (六)毛泽东决策的根本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34 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中明确提出了方法问 题:“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 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39 页)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找到了一种决策方法,这就是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正如他在 1943 年《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 题》中所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 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虑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 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1 年版第89页)这段精辟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群众路线 的决策方法的科学内涵 1.从群众中来 ①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根据群众的意愿决策 ▲通过多条渠道,倾听各种不同的呼声: a.直接听取第一线工人、农民群众的呼声 b.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 C.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意见 d.听取决策咨询系统的意见 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体现民意、符合实际的决策 2.到群众中去 ①把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b.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c.抓两头带中间 ②检验和丰富决策 (七)毛泽东决策的指导原则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党的决策,既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 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有 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 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髙明,就在 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 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略目 标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决 策思想。正式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这两个词表述这一思想,是在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 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和必需的灵活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436页) 1.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 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2.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互为作用、不可分割 方面,原则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 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成 为僵死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离开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 则,就会导致事业失败的严重后果。我们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就是属于这种类

7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 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899 页)这段精辟的论述,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阐明了群众路线 的决策方法的科学内涵。 1.从群众中来 ①广泛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根据群众的意愿决策 ◢通过多条渠道,倾听各种不同的呼声: a.直接听取第一线工人、农民群众的呼声 b.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 c.听取地方党政领导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意见 d.听取决策咨询系统的意见 ②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作出体现民意、符合实际的决策 2.到群众中去 ①把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a.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b.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c.抓两头带中间 ②检验和丰富决策 (七)毛泽东决策的指导原则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党的决策,既包括长远目标和现阶段任务的战略决策,又包括为实现战略目 标和战略任务的策略决策和战术决策。为了保证决策的政治方向的正确,就要有 原则的坚定性,为了保证我们在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情况下能够用自己的策略武 器打击敌人,战胜困难,就要有策略的灵活性。毛泽东的决策之所以高明,就在 于他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 起来,善于根据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制定灵活机动的战术和策略实现战略目 标。 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提出的重要决 策思想。正式用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这两个词表述这一思想,是在党的 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他说:“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 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和必需的灵活性。”(《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1436 页) 1.原则的坚定性,就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和进行斗争时,必须牢记 党的最终目的,不忘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坚持革命原则。 2.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革命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 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和斗争方式,战胜敌人和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3.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对 立统一的关系。原则性和灵活性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但又互为作用、不可分割。 一方面,原则要灵活执行。因为原则是长期起作用的带有方向性的东西,如果不 能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条件,采取符合原则的、灵活的策略和方法,原则就会成 为僵死的、不可能实现的东西;如果离开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机械地搬用原 则,就会导致事业失败的严重后果。我们党内历次“左”倾错误就是属于这种类

型。另一方面,灵活性要有原则性作指导。灵活的策略和方法是实现战略原则的 手段,一定要体现原则的精神,有利于原则的实现。如果离开原则性讲灵活性, 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所以,毛泽东说:“原则性 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毛泽 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98页) 八)毛泽东决策的指导方针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主旨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对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 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安排,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毛泽东强调:“这是 个战略方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40页) 在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在1957年 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上,对这一方针的科学含义和全部内容作了较为完整的表述: 1.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 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2.要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问题作出适当安排。 3.不是由政府包办一切,而应当指导社会团体和各地群众去做。据此可以 界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对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 顾,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安排,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核心,是从全国人口出发的统筹兼 顾,也就是说,我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从整个国家这个全局出发。这 种认识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是全局观念,即顾全大局,自觉地使局部利益服 从全局利益的思想意识。我国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城乡兼顾 到和平建设年代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兼顾,反映和体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意 识 切决策者,只有胸怀全局,才能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 没有全局观念,也就不可能有统筹兼顾,也不可能达到事业有成。 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客观依据、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根本方法 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构成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而贯串其间的是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辫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 观点;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为决策这门学科增添了炫目的光彩。 二、决策与领导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人类的决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就是人类决策的历史。而决策作为一门学科,则正式诞生于二十世纪四 十年代

8 型。另一方面,灵活性要有原则性作指导。灵活的策略和方法是实现战略原则的 手段,一定要体现原则的精神,有利于原则的实现。如果离开原则性讲灵活性, 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所以,毛泽东说:“原则性 和灵活性的统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这是一种对立面的统一。” (《毛泽 东选集》第五卷 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 第 498 页) (八)毛泽东决策的指导方针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主旨在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为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对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顾, 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安排,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毛泽东强调:“这是 一个战略方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人民出版社 1977 年版 第 340 页) 在 1957 年 1 月 27 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和在 1957 年 2 月 27 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上,对这一方针的科学含义和全部内容作了较为完整的表述: 1.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 事情、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2.要从实际出发对各方面的问题作出适当安排。 3.不是由政府包办一切,而应当指导社会团体和各地群众去做。据此可以 界说: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就是从全体人民出发,对各方面的利益问题统筹兼 顾,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作出适当安排,使所有的人各得其所。 毛泽东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方针的核心,是从全国人口出发的统筹兼 顾,也就是说,我们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都要从整个国家这个全局出发。这 种认识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就是全局观念,即顾全大局,自觉地使局部利益服 从全局利益的思想意识。我国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城乡兼顾 到和平建设年代的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兼顾,反映和体现的正是这种思想意 识。 一切决策者,只有胸怀全局,才能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各得其所。 没有全局观念,也就不可能有统筹兼顾,也不可能达到事业有成。 毛泽东决策的思想路线、客观依据、出发点、立足点、着眼点、根本方法、 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构成了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科学体系,而贯串其间的是一 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 观点;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 毛泽东的决策思想为决策这门学科增添了炫目的光彩。 二、决策与领导 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人类的决策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有文字记载 的历史,就是人类决策的历史。而决策作为一门学科,则正式诞生于二十世纪四 十年代

决策学,就是以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阐述决策的基本规律,为决策 活动提供理论、原则、方法和步骤的科学 (一)决策是一门科学 第一,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原则和方法所 作的决定,它具有智能性、目标性、预测性、选择性、时变性、社会性、实践性 等特点 (1)智能性:决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或叫用脑行为。决策的全过程 都要运用知识、信息和经验,思维活动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没 有科学的思维,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决策既是思维科学的研究对 象,又依赖于思维科学研究的成果 (2)目标性: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来考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 断地了解自然,又不断地了解人类自己,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社 会组织,并提高这种组织的效能,来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不断扩大向大自然索取的领域,以满足和提高人类总福利的历 史。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就是决策行为的基本目的。 (3)预测性:由于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目标、方向、原则、方法、途径所作出 的决定,所以决策就离不开对未来实践活动的环境、时间等信息 的收集,否则作出的决策就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而科 学的预见或预测,往往是获得有关未来的多种信息的重要手段 因此,科学的预测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4)选择性:决策就是抉择。只有一个方案就不存在决策,也不需要决策。有 了多个方案,就产生了选择的标准问题。达到“最优标准”至少 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决策目标可以量化;所有的可能方案(策略) 必须全部找齐;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必须是确定性的:有个绝对 的择优标准;时间不受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同时满足这五个条 件不容易,尤其是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更难做到,于是人们提出 以“满意标准”去替代“最优标准”。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权 衡利弊后,或者选取其一,或者综合成一,或者另行设计一个方 案。在专家和决策者反复对话后,由决策者作出选择。该方案是 在决策者的价值准则下最适当的方案,充分吸收了他人的智慧, 它难以“最优”,但可能“满意”。 (5)时变性:决策行为就主体存在而言是受环境制约,就主体的行为而言是受 条件制约,条件是联系环境与行为的中介,条件主要包括环境和 资源两个方面。然而,环境和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在不断地发展 与变化之中。此外,决策的效果往往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决 策有适时适地的要求,这些都是决策行为时变性的反映 (6)社会性:人类社会是个庞大复杂的巨系统,它由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各类组 织所构成,这些构成社会这个巨系统的大小组织便是它的分系统 或子系统。每个组织与其它组织和整个社会(环境)之间都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因此,每个组 织的决策行为,对其它组织和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有 强弱的不同)。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构成某一组织的环境,对 个组织的决策行为亦有影响。这就是决策行为的社会性。 (7)实践性:决策活动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之间的桥梁,人们所以要作决

9 决策学,就是以决策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和阐述决策的基本规律,为决策 活动提供理论、原则、方法和步骤的科学。 (一)决策是一门科学 第一,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原则和方法所 作的决定,它具有智能性、目标性、预测性、选择性、时变性、社会性、实践性 等特点。 (1)智能性: 决策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活动,或叫用脑行为。决策的全过程 都要运用知识、信息和经验,思维活动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没 有科学的思维,就没有科学的决策,决策既是思维科学的研究对 象,又依赖于思维科学研究的成果。 (2)目标性: 从人类、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来考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 断地了解自然,又不断地了解人类自己,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社 会组织,并提高这种组织的效能,来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不断扩大向大自然索取的领域,以满足和提高人类总福利的历 史。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这就是决策行为的基本目的。 (3)预测性: 由于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目标、方向、原则、方法、途径所作出 的决定,所以决策就离不开对未来实践活动的环境、时间等信息 的收集,否则作出的决策就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情况。而科 学的预见或预测,往往是获得有关未来的多种信息的重要手段。 因此,科学的预测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4)选择性: 决策就是抉择。只有一个方案就不存在决策,也不需要决策。有 了多个方案,就产生了选择的标准问题。达到“最优标准”至少 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决策目标可以量化;所有的可能方案(策略) 必须全部找齐;每个方案的执行结果必须是确定性的;有个绝对 的择优标准;时间不受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同时满足这五个条 件不容易,尤其是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更难做到,于是人们提出 以“满意标准”去替代“最优标准”。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权 衡利弊后,或者选取其一,或者综合成一,或者另行设计一个方 案。在专家和决策者反复对话后,由决策者作出选择。该方案是 在决策者的价值准则下最适当的方案,充分吸收了他人的智慧, 它难以“最优”,但可能“满意”。 (5)时变性: 决策行为就主体存在而言是受环境制约,就主体的行为而言是受 条件制约,条件是联系环境与行为的中介,条件主要包括环境和 资源两个方面。然而,环境和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在不断地发展 与变化之中。此外,决策的效果往往也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决 策有适时适地的要求,这些都是决策行为时变性的反映。 (6)社会性: 人类社会是个庞大复杂的巨系统,它由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各类组 织所构成,这些构成社会这个巨系统的大小组织便是它的分系统 或子系统。每个组织与其它组织和整个社会(环境)之间都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因此,每个组 织的决策行为,对其它组织和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有 强弱的不同)。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构成某一组织的环境,对一 个组织的决策行为亦有影响。这就是决策行为的社会性。 (7)实践性: 决策活动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之间的桥梁,人们所以要作决

策,那必然是现实和未来实践的需要。决策是对现实和未来实践 活动的一种设计、选择,是指导、控制现实和未来实践活动的准 绳。因此,决策时必须考虑决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实施环境可 能的变迁,系统组织内部的发展变化,以及决策实施管理者与执 行者的利益和积极性。完整的决策过程,必须包括决策的实施阶 段。 第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决策客体的调査硏究,把握其客观规律,根据 实际情况决定方针,排斥任何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决策作为整个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阶段,不仅为科学的管理活动提供 了明确的指向目标,而且也为控制管理活动提供了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 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决策贯穿于一切领导和管理活 动的始终,并直接影响组织和管理的绩效 第四,根据决策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划分决策类型。根据决策构成因素把握决 策要素,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第五,在决策过程中,遵循反映决策规律的各项决策原则,严格按科学的程 序决策,充分发挥决策系统的各个组织的作用,是决策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的制 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1)科学决策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外脑”原则、经济原则、差距原则、紧迫原则、“力及”原 则、瞄准原则、“两最”原则、预后原则、跟踪原则、反馈原则等 遵循这些原则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2)科学决策的程序 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的逻辑的步骤。健全的、科学的决 策程序大体上要经历六个阶段: ①选择目标阶段,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决策目标 ②搜集信息阶段,围绕决策目标,通过调査硏究,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统计数 据,调查研究报告,有关文献 ③设计阶段,根据决策目标和信息,拟定可行性方案; ④评估阶段,采用现代分析、评估和预测方法,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对比和综合 评估 ⑤抉择阶段,从各种可行性方案中,根据决策评估标准,选择令人满意的行动方 案 ⑥反馈阶段,把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或没有预见到的新问题等信息及 时地输送给决策系统,以便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 由这六个阶段所组成的活动流程系统,构成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行为规 范化、条理化,这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之 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决策信息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决策系统。其中决 策主体居主导地位,决策客体是决策主体施加影响的对象,决策信息是决策主体 与决策客体联系的纽带。狭义的决策系统是单指决策中枢系统。广义的决策系统 是由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决策监督系

10 策,那必然是现实和未来实践的需要。决策是对现实和未来实践 活动的一种设计、选择,是指导、控制现实和未来实践活动的准 绳。因此,决策时必须考虑决策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实施环境可 能的变迁,系统组织内部的发展变化,以及决策实施管理者与执 行者的利益和积极性。完整的决策过程,必须包括决策的实施阶 段。 第二,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决策客体的调查研究,把握其客观规律,根据 实际情况决定方针,排斥任何随意性和盲目性。 第三,决策作为整个组织管理活动的重要阶段,不仅为科学的管理活动提供 了明确的指向目标,而且也为控制管理活动提供了有效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 决策是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决策贯穿于一切领导和管理活 动的始终,并直接影响组织和管理的绩效。 第四,根据决策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划分决策类型。根据决策构成因素把握决 策要素,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内容。 第五,在决策过程中,遵循反映决策规律的各项决策原则,严格按科学的程 序决策,充分发挥决策系统的各个组织的作用,是决策行为科学化、规范化的制 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1)科学决策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外脑”原则、经济原则、差距原则、紧迫原则、“力及”原 则、瞄准原则、“两最”原则、预后原则、跟踪原则、反馈原则等 遵循这些原则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 (2)科学决策的程序 决策程序是指决策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的逻辑的步骤。健全的、科学的决 策程序大体上要经历六个阶段: ①选择目标阶段,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决策目标; ②搜集信息阶段,围绕决策目标,通过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的背景资料,统计数 据,调查研究报告,有关文献; ③设计阶段,根据决策目标和信息,拟定可行性方案; ④评估阶段,采用现代分析、评估和预测方法,对各种预选方案进行对比和综合 评估; ⑤抉择阶段,从各种可行性方案中,根据决策评估标准,选择令人满意的行动方 案; ⑥反馈阶段,把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或没有预见到的新问题等信息及 时地输送给决策系统,以便对原决策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 由这六个阶段所组成的活动流程系统,构成科学的决策程序,使决策行为规 范化、条理化,这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由决策主体、决策客体和决策信息组成的统一整体,就是决策系统。其中决 策主体居主导地位,决策客体是决策主体施加影响的对象,决策信息是决策主体 与决策客体联系的纽带。狭义的决策系统是单指决策中枢系统。广义的决策系统 是由决策中枢系统、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决策监督系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