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制作人:赵茜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制 作 人:赵 茜 之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专题的内客包惹8 法与法治的概念分析 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 中国社会的德治传统 以德治国的理论渊流 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德治实施中的障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本专题的内容包括: •法与法治的概念分析 •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 •中国社会的德治传统 •以德治国的理论渊流 •需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德治实施中的障碍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法与法治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的产物。 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成文法典有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朝 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 表法》等。 界著名注典译从 上铜表法 萨利克法典 摩奴法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一、法与法治 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的产物。 历史上较早出现的成文法典有公元前18世纪巴比伦王朝 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 表法》等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在我国,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 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 悝编纂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 李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在我国,魏国在战国初年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 445年~前396年),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 悝编纂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法典——《法经》。 李悝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法治”通常是“依法治国”的简称,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或 治国方略,无论中外,自古即有之。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并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到了近代,西方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为基础,与其自由、平等 民主、宪政等观念相适应,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法治理念。 资产 法律至上原则 阶级 法汘 人权和自由原则 的三 原则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法治”通常是“依法治国”的简称,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或 治国方略,无论中外,自古即有之。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 并提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 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 到了近代,西方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思想为基础,与其自由、平等、 民主、宪政等观念相适应,论证了资产阶级的法治理念。 资产 阶级 法治 的三 原则 法律至上原则 人权和自由原则 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法家明确提出了“以法 治国”的口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 家,如魏源,洪仁玕,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 沈家本,孙中山等,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为改革 变法奔走呼号,提倡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君主专制 走向君宪共和,由司法行政不分走向司法独立,成 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先驱。 但是,近代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法治国的 各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法家明确提出了“以法 治国”的口号。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 家,如魏源,洪仁玕,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 沈家本,孙中山等,站在历史潮流的前面,为改革 变法奔走呼号,提倡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君主专制 走向君宪共和,由司法行政不分走向司法独立,成 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先驱。 但是,近代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法治国的 各种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历史的 思想的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国家生活中缺乏依法办事的 观念,正常的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十年动乱 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 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 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要"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提出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 进程的序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历史的, 思想的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原因,国家生活中缺乏依法办事的 观念,正常的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受到冲击。尤其是十年动乱 对民主和法制的践踏与摧残,使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 行为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 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强调要"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并提出了"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揭开了我国法治化 进程的序幕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 的法律地位。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了出来,实现了我 国法治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原则 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 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 远景目标纲要》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作为战略目标加以规定,第一次正式明确了“依法治国” 的法律地位。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高瞻远瞩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提了出来,实现了我 国法治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写入宪法。至此,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原则 予以肯定,使这一治国方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 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 十五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 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 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十五大报告
专题课件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二、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 (一)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 2、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3、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 存在遗漏。 4、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 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 险 6、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 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 题 7、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 或人为因素的制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专 题 课 件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的 文 化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专 题 课 件 依 法 治 国 与 以 德 治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二、法的局限与法治的代价 (一)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法律具有保守的倾向。 2、法律具有不能适时应变的弊端。 3、法律无法穷尽一切可能发生或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会 存在遗漏。 4、法律语言有其拙劣性,它留有许多自由裁量的余地,给 适用带来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 5、法律存在着从管理走向强制,从控制走向压制的潜在危 险。 6、法律是通过法定程序经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执行的, 这就会引起法律执行的成本问题,即司法与行政资源的投入问 题。 7、法总是十分依赖其外部条件,其作用总是容易受社会 或人为因素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