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正是爱国精神的建立,才给予了中华人民浴血奋战的勇气,支撑起整个民族挺过这 艰难的半个世纪 3.2民族精神建立的过程 3.2.1公车上书一起步 甲午战争的战败造成的也并不全是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便是引发了公车上书事 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 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 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 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奏。(7) 甲午的战败就像一颗炸弹扔进了麻木的人群中,虽然其影响力并不彻底,但也 激发了部分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尽管公车上书和之后的戊戌变法最终都以失败告 终,但是这毕竟是从无到有。从这一刻中华民族开始踏上探索救囯之法的道路,在 战火中走向重生,民族思想逐渐解放,民族精神也在这其中渐渐形成。 3.2.2辛亥革命一改变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事件的失败让已经觉醒的民众们明白不能再依靠清政 府,民主思想开始建立。于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爆发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民主革命,它 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 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华民族的思想开始解放,不再局限于保朝廷,在重重危机 中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民主思想仍旧只局限在 上层的社会人员中,底层的大多数人民仍旧无法参与其中,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 辛亥革命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 3.2.3五四运动一爆发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抗日战争之所以能获胜,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浴火重 生,靠的是全民族的统一奋战。而在五四运动之前,这样的事是绝不可能的,因为 这之前,最底层的工农阶级人民还没有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或者说还没有参与这 其中的意识。 有了新文化运动等奠定的基础,1919年5月4日,爱国的热情终于在全社会人民 中爆发,并且急速蔓延开来。从五四运动开始,劳动人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也应该 是国家的主人,爱国、奋斗、自强的民族精神真正普及到了全国人民。有了这样的 思想基础,以及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民族才终于在浴血奋战中看到了民族 重生的希望。 结论:甲午战争拜在一个“私”字,政府官员为私而战甚至不战;抗日战争胜在 个“公”字,全囯人民为公而战,为国而战。这相差半个世纪的两场战争,反映的 却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全过程。民族精神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全民,人人心中都 装着国家,都在为了国家而奋斗,中华民族从而得以浴火重生。近代中国以四万万 同胞之力重生,而如今我们已有十四亿同胞,更应时刻保持爱国之情、奋斗之心; 而政府官员也更应借鉴过去,以“公”为大,切不可有私心 参考文献:正是爱国精神的建立,才给予了中华人民浴血奋战的勇气,支撑起整个民族挺过这 艰难的半个世纪。 3.2 民族精神建立的过程 3.2.1 公车上书 — 起步 甲午战争的战败造成的也并不全是负面影响,最直接的便是引发了公车上书事 件,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 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 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 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奏。⑺ 甲午的战败就像一颗炸弹扔进了麻木的人群中,虽然其影响力并不彻底,但也 激发了部分知识青年的爱国热情。尽管公车上书和之后的戊戌变法最终都以失败告 终,但是这毕竟是从无到有。从这一刻中华民族开始踏上探索救国之法的道路,在 战火中走向重生,民族思想逐渐解放,民族精神也在这其中渐渐形成。 3.2.2 辛亥革命 — 改变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事件的失败让已经觉醒的民众们明白不能再依靠清政 府,民主思想开始建立。于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爆发。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为民主革命,它 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 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华民族的思想开始解放,不再局限于保朝廷,在重重危机 中开辟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尽管如此,辛亥革命的民主思想仍旧只局限在 上层的社会人员中,底层的大多数人民仍旧无法参与其中,没有全国人民的支持, 辛亥革命最终难免失败的命运。 3.2.3 五四运动 — 爆发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抗日战争之所以能获胜,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浴火重 生,靠的是全民族的统一奋战。而在五四运动之前,这样的事是绝不可能的,因为 这之前,最底层的工农阶级人民还没有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或者说还没有参与这 其中的意识。 有了新文化运动等奠定的基础,1919年5月4日,爱国的热情终于在全社会人民 中爆发,并且急速蔓延开来。从五四运动开始,劳动人民也开始认识到自己也应该 是国家的主人,爱国、奋斗、自强的民族精神真正普及到了全国人民。有了这样的 思想基础,以及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民族才终于在浴血奋战中看到了民族 重生的希望。 结论:甲午战争拜在一个“私”字,政府官员为私而战甚至不战;抗日战争胜在一 个“公”字,全国人民为公而战,为国而战。这相差半个世纪的两场战争,反映的 却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全过程。民族精神从无到有,从个人到全民,人人心中都 装着国家,都在为了国家而奋斗,中华民族从而得以浴火重生。近代中国以四万万 同胞之力重生,而如今我们已有十四亿同胞,更应时刻保持爱国之情、奋斗之心; 而政府官员也更应借鉴过去,以“公”为大,切不可有私心。 参考文献: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