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于工业城市和京津唐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南京地理与湖泊硏究所主要进行城市群体,尤其是闽 角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还有其它大学或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各有特色 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些单位和同行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开放的气候,中国城市地理学才得以在短短 十多年里获得长足发展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城市化研究 80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国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80年代末期以来侧重于回顾与总结。 众所周知,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受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出现 波动,并表现出与西方国家显著不同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因此对城市化进程、特征和动力的研究 十分活跃,特别是有关动力机制的探讨,为深入探索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 而,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差异都很大,城市地理学者利用人口、土地 产值等指标,广泛开展了城市化地域差异的研究。 80年代初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农村出现 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颇受学术界关注。前期较集中研究转移途径和乡村城市化 类型,后期则转为对转移效果的分析、评述及新发展。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人口迁移和流动量增加,城市地理学界与人口地 理学界一起,广泛开展了人口迁移的研究,侧重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其变化的研究,包括迁 移量、迁移方向、迁移类型、迁移枃成、迁移原因等方面。鉴于城市中暂时性人口的迅速增加, 又对暂时性人口的现状、特征、结构、类型、成因、对策、发展趋势等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 查研究。 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1980年明确提出了“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成为 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受到了冲击,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针(也可以 说是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辩论在学术界开展起来。在讨论中,观点分歧较大,分别有小城市 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和中等城市重点论。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不应该是“规模政 策”。同时,还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镇的功能结构、战略地位、小城镇分类、乡镇企业 与小城镇发展与政策等。并对中国大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大城市发展规律、内 在机制进行探讨。还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规模的投资效益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城市合理规模的硏 究 3.城市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地理学界有关城市体系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①80年代末期以前,着 重传统的研究领域,包括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等;②80年代末以来, 则侧重城市体系更深一层的研究,即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分布特点 形式、动态过程和空间结构特征等。无论哪一阶段,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 研究都十分活跃11 于工业城市和京津唐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要进行城市群体,尤其是闽 三角区域城市系统的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城市化研究。还有其它大学或研究机构也进行了各有特色 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些单位和同行的不懈努力和改革开放的气候,中国城市地理学才得以在短短 十多年里获得长足发展。 二、主要研究领域 1.城市化研究 80 年代初期和中期是我国城市化研究的高潮期。而 80 年代末期以来侧重于回顾与总结。 众所周知,自 1949 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政策发生过多次变化,受其影响,城市化进程出现 波动,并表现出与西方国家显著不同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因此对城市化进程、特征和动力的研究 十分活跃,特别是有关动力机制的探讨,为深入探索我国城市化发展规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 而,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差异都很大,城市地理学者利用人口、土地、 产值等指标,广泛开展了城市化地域差异的研究。 80 年代初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农村出现 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转移颇受学术界关注。前期较集中研究转移途径和乡村城市化 类型,后期则转为对转移效果的分析、评述及新发展。 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户籍制度的放松,人口迁移和流动量增加,城市地理学界与人口地 理学界一起,广泛开展了人口迁移的研究,侧重于人口迁移特点、原因及其变化的研究,包括迁 移量、迁移方向、迁移类型、迁移构成、迁移原因等方面。鉴于城市中暂时性人口的迅速增加, 又对暂时性人口的现状、特征、结构、类型、成因、对策、发展趋势等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调 查研究。 2.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采取“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小城镇”的方针,1980 年明确提出了“控制大 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成为 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受到了冲击,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针(也可以 说是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的辩论在学术界开展起来。在讨论中,观点分歧较大,分别有小城市 重点论,大城市重点论和中等城市重点论。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不应该是“规模政 策”。同时,还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分析了小城镇的功能结构、战略地位、小城镇分类、乡镇企业 与小城镇发展与政策等。并对中国大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大城市发展规律、内 在机制进行探讨。还总结了建国以来城市规模的投资效益和经验教训,开展了城市合理规模的研 究。 3.城市体系研究 中国城市地理学界有关城市体系的研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①80 年代末期以前,着 重传统的研究领域,包括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等;②80 年代末以来, 则侧重城市体系更深一层的研究,即城市群体研究,包括城市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分布特点、 形式、动态过程和空间结构特征等。无论哪一阶段,理论研究,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的 研究都十分活跃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