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98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30卷 e2×1000N1 径,图中的R1~R.n为图4中第二种导电途径,即 6π1 (8) 通过固/液界面交换性离子导电中各个通路上的液 从式(8)可以看出:电解液电阻率随溶液黏度? 相电阻,R1~Rm为第二种导电途径中各个通路上 和导电离子半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离子浓度c:和 的固相电阻,C1一Cm为第二种导电途径中各个通 离子电荷数z:的增加而减少,而与在实际测量中 路上的固/液界面电容,Rw为第一种导电途径即孔 的电位梯度无关.对照图2可以发现,在高含水量 隙水液相导电电阻,Rs为第三种导电途径即表面直 大港土中,其电阻率随电位梯度的变化较小,特别是 接接触固相导电电阻 在达到水饱和时,其电阻率在测量范围内基本不随 当A、B间电压很低时,其不足以击穿C1~Cm, 电位梯度变化,与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情况基本一样, 其电阻R主要为Rw和Rs并联的结果,A、B间的 即在高含水量条件下,土壤导电主要是通过土壤中 电导可表示为: 的液相来实现的 Y=Yw+Ys (9) 3.3土壤导电模型 其中,Y为A、B间的电导,Yw为液相导电电导,Ys 实际土壤导电涉及三个不同途径:通过孔隙水 为固相导电电导, 液相导电(途径1):通过固/液界面交换性离子导电 随着A、B间的电位逐渐升高,固/液界面即第 (途径2):通过表面直接接触的固相导电(途径3), 二种导电途径中的电容不断被击穿,也就是说不断 见图4☑).两类主要参数控制了土壤导电性的大 有第二种导电途径被打通,此时A、B间的电导可以 小:(1)孔隙水含量与饱和度;(2)土壤的比表面积与 表示为: 粘土矿物含量, Y=Yw十Ys+ (10) 其中,k为被打通的第二种导电途径数,k<n,Y: 为其电导,其数值为: Yi= Rwi十Ra RwiRsi (11) 此时A、B两点间的电阻为: 圈固相 液相 气相 (12) 随A、B间电位的升高,k逐渐增大,当A、B间 图4土壤的三种不同导电路径 的电位足够高时,其数值超过了所有C1~Cm的击 Fig-4 Three conductance pathways of soil 穿电压,此时k=n,即所有的n条第二种导电路径 在含水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其主要是通过途径1 被打通,则A、B间的电导可以表示为: 导电,其余两途径的导电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含水量 y++空 (13) 较低的土壤中则应主要考虑途径2和途径3的导电 其电阻为: 因而其导电过程可以用图5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表示, =++空y (14) R R c, R Re AC. 此时A、B间的电阻达到最小值,其数值不再随 C, 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减小.由此可见,A、B间的电阻 R R Ac. R在外加电压较小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电压升 高而逐渐趋于一个稳定的最小值, C 对于含水量较低的土壤,由于其孔隙水较少,形 Rw 成的孔隙水液相导电通道比较少,有时甚至不能形 R、 成连续的孔隙水通道,因而此时第二种和第三种导 电途径的作用不能忽略,其电阻随外加电位梯度的 图5土壤导电示意图 Fig-5 Sketch map of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升高而减小,对于高含水量土壤,其内部形成了大 量的液相导电通道,由于孔隙水导电能力远大于土 图中假设在土壤导电中有条第二种导电途 壤固相的导电能力,离子主要通过液相流动,其中第∑ ci|z i|2 1 ri e 2×1000NA 6πη -1 (8) 从式(8)可以看出:电解液电阻率随溶液黏度 η 和导电离子半径 ri 的增加而增加‚随离子浓度 ci 和 离子电荷数|z i|的增加而减少‚而与在实际测量中 的电位梯度无关.对照图2可以发现‚在高含水量 大港土中‚其电阻率随电位梯度的变化较小‚特别是 在达到水饱和时‚其电阻率在测量范围内基本不随 电位梯度变化‚与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情况基本一样‚ 即在高含水量条件下‚土壤导电主要是通过土壤中 的液相来实现的. 3∙3 土壤导电模型 实际土壤导电涉及三个不同途径:通过孔隙水 液相导电(途径1);通过固/液界面交换性离子导电 (途径2);通过表面直接接触的固相导电(途径3)‚ 见图4[12].两类主要参数控制了土壤导电性的大 小:(1)孔隙水含量与饱和度;(2)土壤的比表面积与 粘土矿物含量. 图4 土壤的三种不同导电路径 Fig.4 Three conductance pathways of soil 在含水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其主要是通过途径1 导电‚其余两途径的导电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含水量 较低的土壤中则应主要考虑途径2和途径3的导电. 因而其导电过程可以用图5所示的等效电路来表示. 图5 土壤导电示意图 Fig.5 Sketch map of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图中假设在土壤导电中有 n 条第二种导电途 径‚图中的 Rw1~ Rw n为图4中第二种导电途径‚即 通过固/液界面交换性离子导电中各个通路上的液 相电阻‚Rs1~ Rs n为第二种导电途径中各个通路上 的固相电阻‚C1~ Cn 为第二种导电途径中各个通 路上的固/液界面电容‚RW 为第一种导电途径即孔 隙水液相导电电阻‚RS 为第三种导电途径即表面直 接接触固相导电电阻. 当 A、B 间电压很低时‚其不足以击穿 C1~Cn‚ 其电阻 R 主要为 RW 和 RS 并联的结果‚A、B 间的 电导可表示为: Y = Y W+ Y S (9) 其中‚Y 为 A、B 间的电导‚Y W 为液相导电电导‚Y S 为固相导电电导. 随着 A、B 间的电位逐渐升高‚固/液界面即第 二种导电途径中的电容不断被击穿‚也就是说不断 有第二种导电途径被打通‚此时 A、B 间的电导可以 表示为: Y = Y W+ Y S+ ∑ k i=1 Y i (10) 其中‚k 为被打通的第二种导电途径数‚k< n‚Y i 为其电导‚其数值为: Y i= Rw i+ Rsi Rw iRsi (11) 此时 A、B 两点间的电阻为: R= 1 Y = Y W+ Y S+ ∑ k i=1 Y i -1 (12) 随 A、B 间电位的升高‚k 逐渐增大‚当 A、B 间 的电位足够高时‚其数值超过了所有 C1~ Cn 的击 穿电压‚此时 k= n‚即所有的 n 条第二种导电路径 被打通‚则 A、B 间的电导可以表示为: Y = Y W+ Y S+ ∑ n i=1 Y i (13) 其电阻为: R= 1 Y = Y W+ Y S+ ∑ n i=1 Y i -1 (14) 此时 A、B 间的电阻达到最小值‚其数值不再随 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减小.由此可见‚A、B 间的电阻 R 在外加电压较小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电压升 高而逐渐趋于一个稳定的最小值. 对于含水量较低的土壤‚由于其孔隙水较少‚形 成的孔隙水液相导电通道比较少‚有时甚至不能形 成连续的孔隙水通道‚因而此时第二种和第三种导 电途径的作用不能忽略‚其电阻随外加电位梯度的 升高而减小.对于高含水量土壤‚其内部形成了大 量的液相导电通道‚由于孔隙水导电能力远大于土 壤固相的导电能力‚离子主要通过液相流动‚其中第 ·984·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0卷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