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留美学者,能在美国见到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江主席的讲演十分精彩, 使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就在江泽民访问哈佛时,有小部分反华势力在示威游行。李卫东当时十分愤慨,他说这 些人中的许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而且他们这种方式本身就不是想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998年10月,博士后合作研究期限结束,李卫东站在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留在美 国,将会是高薪、洋房、汽车;回国也许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而且是回到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兰州大学。谈起这个义无返顾的选择,李卫东没有太多的 激场之辞,他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有什么理由不回国呢?国内待遇低.条件差是事实, 但国家正在重视这个问题并逐步改善。如果你只看到其中绝对的一方面不回来,没有人指责 你,但国家何时才能大踏步地发展?”至于自己回兰大,李卫东说:“我在兰州大学生活学习 了十几年,对这片土地已有深厚的感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展大西北的经济。”他还强 调了一批老科学家,尤其是他的导师李裕林教授对他的影响,他说:“如果都留恋沿海发达 地区,那么像大西北这样的地方将更难以发展。我的导师在兰州无怨无悔地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对我的身教言传一辈子受用无尽。”李卫东还告诫年轻人,要想做大学问,就首先要耐得 住寂寞和金钱的诱惑,首先要学会“做人” 3.“年薪十万”,我有压力,但能承受 31岁的李卫东享受着年薪十万和学校提供的正常工资、津贴和福利,他觉得有压力,但 能承受,他认为工作没有压力不行,压力是工作进步的催化剂。当记者请李卫东谈谈对“特 聘教授"的看法时,电话铃响了,是叫李卫东吃午饭的,此时已是下午1点半,李卫东向记 者摆摆手说习惯了。他告诉记者在北京开会时,在座的“特聘教授”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个 人认为“特聘教授”年薪十万对社会的冲击非常大,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引起了社会对人才价 值的广泛关注,也反映了国家在尊重知识、重视教育方面的落实。李卫东还说:“社会的发 展依靠整体的力量,单是少数知识分子的条件变好了还远远不够。” 采访结束后,李卫东送记者下楼,看着他的背影,我读懂了那首著名的短诗—“成功 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 摘自1999年《大学生》留美学者,能在美国见到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江主席的讲演十分精彩, 使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就在江泽民访问哈佛时,有小部分反华势力在示威游行。李卫东当时十分愤慨,他说这 些人中的许多人根本就不了解中国,而且他们这种方式本身就不是想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998 年 10 月,博士后合作研究期限结束,李卫东站在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留在美 国,将会是高薪、洋房、汽车;回国也许是“而今迈步从头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而且是回到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兰州大学。谈起这个义无返顾的选择,李卫东没有太多的 激场之辞,他说:“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有什么理由不回国呢?国内待遇低.条件差是事实, 但国家正在重视这个问题并逐步改善。如果你只看到其中绝对的一方面不回来,没有人指责 你,但国家何时才能大踏步地发展?”至于自己回兰大,李卫东说:“我在兰州大学生活学习 了十几年,对这片土地已有深厚的感情,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展大西北的经济。”他还强 调了一批老科学家,尤其是他的导师李裕林教授对他的影响,他说:“如果都留恋沿海发达 地区,那么像大西北这样的地方将更难以发展。我的导师在兰州无怨无悔地一干就是几十年, 他对我的身教言传一辈子受用无尽。”李卫东还告诫年轻人,要想做大学问,就首先要耐得 住寂寞和金钱的诱惑,首先要学会“做人”。 3.“年薪十万”,我有压力,但能承受 31 岁的李卫东享受着年薪十万和学校提供的正常工资、津贴和福利,他觉得有压力,但 能承受,他认为工作没有压力不行,压力是工作进步的催化剂。当记者请李卫东谈谈对“特 聘教授”的看法时,电话铃响了,是叫李卫东吃午饭的,此时已是下午 1 点半,李卫东向记 者摆摆手说习惯了。他告诉记者在北京开会时,在座的“特聘教授”也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个 人认为“特聘教授”年薪十万对社会的冲击非常大,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引起了社会对人才价 值的广泛关注,也反映了国家在尊重知识、重视教育方面的落实。李卫东还说:“社会的发 展依靠整体的力量,单是少数知识分子的条件变好了还远远不够。” 采访结束后,李卫东送记者下楼,看着他的背影,我读懂了那首著名的短诗——“成功 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 摘自 1999 年《大学生》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