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7期 李翠平等: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构模及三维可视化 ·745· 度、氧气及有害气体浓度、气悬颗粒浓度和突涌 围岩的物质组分及井下空间气象状态的分布特性、 水),多种量场并存,参量相互影响,属性的空间分 通风系统的空气动力学的矢量特性和典型灾害发生 布与变化规律和系统的运动状态复杂,人们难以对 过程的动态时序特性等进行统一的描述. 其进行系统的数学或物理解析.但是,信息及计算 科学计算可视化尤其是体绘制技术为构建地下 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构模 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创造了条件3-W.体绘制 奠定了基础,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地下矿复合场的动 技术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态仿真和属性关系的直观表达创造了条件. 在吸收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学 科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绘制技术.体 1地下矿复合场的场量表征 绘制技术以体素来描述研究对象,表达对象内外的 地下矿复合场场量主要包括:有关地表地形、地 全部信息. 矿体、地质构造、地质界面和井巷工程等的几何场 虽然地下矿复合场各空间场量涉及不同学科领 量;有关多介质地层体的属性场量,包括矿岩体的物 域,但在相应领域理论的支持下,这些场量均可在对 质组分、品位和力学性能等分布场量;有关井下气象 测定点数据预处理后,利用数据预处理、数值计算和 的参数场量,包括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及粉尘粒子 空间映射等技术,形成表征空间量场及内部特征的 浓度等参量及其分布等 三维空间离散点集,进而可以在此数据集合基础上 对于地下矿复合场的几何场量、属性场量和参 建立地下矿复合场的数字模型.在数据离散化和量 数场量,表现出以界线、界面和实体等空间形态信息 场数字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三维空间中的场量离散 为主的几何特性,以矿岩属性及三维空间分布信息 点与体视化技术中的体素得到统一,从而构成地下 为主的分布特性,以具有方向信息为主的矢量特性, 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模型及其三维可视化仿真技 以及随时间和空间而动态变化的时空顺序特征 术的共同基础 具有几何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区地理环境、 2.2一体化模型结构 地表地形、地质构造、地质界面、矿体形态、围岩形态 2.2.1模型要素 和井巷工程等,对于这些场量的几何特性需要进行 为表达地下矿复合场中的多种量场及其相互影 对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形态的描述 响,提出一体化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区域、场量和 具有分布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石质量(如品 时效三类的.区域是以具有属性的体素表达三维 位、煤质等空间分布)、地层与围岩性质和井下气象 空间;场量是对地下矿复合场中几何特性、分布特性 参量的空间分布量,对于这些场量的分布特性除了 和矢量特性进行表征,其结构是一个三元组,包括场 需要空间位置关系的描述,还需进行分布密度的表 元、场强和场向三部分:时效反映地下矿复合场中时 达,如空间某一位置某种矿石品位值的大小. 序特性的描述,表示持续的时间. 具有矢量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岩力学性质、 场量的三元组各部分涵义如下:(1)场元是地 井下气象参量的动态变化量等,对于这些场量的矢 下矿复合场中几何特性的载体,表现为占据一定三 量特征除了需要空间位置和分布密度的描述,还需 维空间的不可压缩、不可再分的立方体,即体素,是 进行矢量方向的描述,如巷道中气体、水体的流动方 区域的基本组成单位;(2)场强是对场量的数值表 向,围岩压力与围岩变形发展. 示,是与时效相对应的数值集合:(3)场向是对场量 伴随矿山开采的进行,井下地矿体的空间形态、 的方向表示,是与时效相对应的方向集合 地下开挖的空间位置及衔接关系、围岩力学性质、水 一体化模型通过定义区域要素使地下矿复合场 文状况和井下气候等场量随之变化,表现出相应场 的空间范围得以界定,通过定义场量要素包括场元、 量的时序性变化.地下矿复合场是一个以时间和空 场强和场向使复合场中的空间几何特性、分布密度 间为序的动态系统 特性和矢量特性得以描述,通过系统时钟定义时效 2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 要素使各场量随时间的变化得以限定.故此,基于 区域、场量(场元、场强、场向)和时效三类要素,一 2.1场量与体素的统一 体化模型可对地下矿复合场中各种量场进行建模及 地下矿复合场是一个动态、多维的复杂系统,故 仿真 需要建立动态的、发展的空间模型,能够同时对地矿 2.2.2模型场量化 体的空间形态、井巷的空间关系等几何特性、矿体与 模型场量化是指将地下矿复合场中的空间场量第 7 期 李翠平等: 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构模及三维可视化 度、氧气及有害气体浓度、气悬颗粒浓度和突涌 水) ,多种量场并存,参量相互影响,属性的空间分 布与变化规律和系统的运动状态复杂,人们难以对 其进行系统的数学或物理解析. 但是,信息及计算 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构模 奠定了基础,三维可视化技术为地下矿复合场的动 态仿真和属性关系的直观表达创造了条件. 1 地下矿复合场的场量表征 地下矿复合场场量主要包括: 有关地表地形、地 矿体、地质构造、地质界面和井巷工程等的几何场 量; 有关多介质地层体的属性场量,包括矿岩体的物 质组分、品位和力学性能等分布场量; 有关井下气象 的参数场量,包括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及粉尘粒子 浓度等参量及其分布等. 对于地下矿复合场的几何场量、属性场量和参 数场量,表现出以界线、界面和实体等空间形态信息 为主的几何特性,以矿岩属性及三维空间分布信息 为主的分布特性,以具有方向信息为主的矢量特性, 以及随时间和空间而动态变化的时空顺序特征. 具有几何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区地理环境、 地表地形、地质构造、地质界面、矿体形态、围岩形态 和井巷工程等,对于这些场量的几何特性需要进行 对象的三维空间位置、形态的描述. 具有分布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石质量( 如品 位、煤质等空间分布) 、地层与围岩性质和井下气象 参量的空间分布量,对于这些场量的分布特性除了 需要空间位置关系的描述,还需进行分布密度的表 达,如空间某一位置某种矿石品位值的大小. 具有矢量特性的空间场量包括矿岩力学性质、 井下气象参量的动态变化量等,对于这些场量的矢 量特征除了需要空间位置和分布密度的描述,还需 进行矢量方向的描述,如巷道中气体、水体的流动方 向,围岩压力与围岩变形发展. 伴随矿山开采的进行,井下地矿体的空间形态、 地下开挖的空间位置及衔接关系、围岩力学性质、水 文状况和井下气候等场量随之变化,表现出相应场 量的时序性变化. 地下矿复合场是一个以时间和空 间为序的动态系统. 2 地下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 2. 1 场量与体素的统一 地下矿复合场是一个动态、多维的复杂系统,故 需要建立动态的、发展的空间模型,能够同时对地矿 体的空间形态、井巷的空间关系等几何特性、矿体与 围岩的物质组分及井下空间气象状态的分布特性、 通风系统的空气动力学的矢量特性和典型灾害发生 过程的动态时序特性等进行统一的描述. 科学计算可视化尤其是体绘制技术为构建地下 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模型创造了条件[13--14]. 体绘制 技术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在吸收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等学 科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绘制技术. 体 绘制技术以体素来描述研究对象,表达对象内外的 全部信息. 虽然地下矿复合场各空间场量涉及不同学科领 域,但在相应领域理论的支持下,这些场量均可在对 测定点数据预处理后,利用数据预处理、数值计算和 空间映射等技术,形成表征空间量场及内部特征的 三维空间离散点集,进而可以在此数据集合基础上 建立地下矿复合场的数字模型. 在数据离散化和量 场数字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三维空间中的场量离散 点与体视化技术中的体素得到统一,从而构成地下 矿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模型及其三维可视化仿真技 术的共同基础. 2. 2 一体化模型结构 2. 2. 1 模型要素 为表达地下矿复合场中的多种量场及其相互影 响,提出一体化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区域、场量和 时效三类[15]. 区域是以具有属性的体素表达三维 空间; 场量是对地下矿复合场中几何特性、分布特性 和矢量特性进行表征,其结构是一个三元组,包括场 元、场强和场向三部分; 时效反映地下矿复合场中时 序特性的描述,表示持续的时间. 场量的三元组各部分涵义如下: ( 1) 场元是地 下矿复合场中几何特性的载体,表现为占据一定三 维空间的不可压缩、不可再分的立方体,即体素,是 区域的基本组成单位; ( 2) 场强是对场量的数值表 示,是与时效相对应的数值集合; ( 3) 场向是对场量 的方向表示,是与时效相对应的方向集合. 一体化模型通过定义区域要素使地下矿复合场 的空间范围得以界定,通过定义场量要素包括场元、 场强和场向使复合场中的空间几何特性、分布密度 特性和矢量特性得以描述,通过系统时钟定义时效 要素使各场量随时间的变化得以限定. 故此,基于 区域、场量( 场元、场强、场向) 和时效三类要素,一 体化模型可对地下矿复合场中各种量场进行建模及 仿真. 2. 2. 2 模型场量化 模型场量化是指将地下矿复合场中的空间场量 ·74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