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肠埃希菌在伊红美蓝(EMB)平板的菌落大肠埃希菌在麦康凯(MAC)平板的菌落 2.抗原构造 (1)O抗原:分群。 (2)H抗原 (3)K抗原 大肠杆菌血清型表示为OK:H 致病因素 (1)定居因子(CF):又称粘附素,是特殊菌毛,包括CFAⅠ和CFAⅡl (2)肠毒素 ①不耐热肠毒素(LT):为蛋白质成分,加热65℃30min被破坏,致病机理与霍乱肠毒素相 似 ②耐热肠毒素(ST):对热稳定,l00℃20min不被破坏,致病机理激活肠道上皮细胞鸟苷酸 环化酶(cGMP),导致分泌亢进所致 4.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泌尿系最常见,老年人和婴幼儿可发生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 (2)肠道感染:急性腹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①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因素为CF,LT和ST导致婴幼儿、旅游者腹泻。 ②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③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引起类似菌痢的腹泻。 ④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类志贺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⑤肠凝聚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急慢性腹泻 5.作为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 第二节志贺氏菌属 无鞭毛,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 志贺菌属在麦康凯(MAC)平板上的菌落志贺菌属扫描电镜照片(放大10000倍) 2.抗原构造和分类:有O抗原和K抗原,依据O抗原和生化反应将该属分为4个群。 (1)A群:志贺痢疾杆菌 (2)B群:福氏痢疾杆菌,最多见(我国)。 (3)C群:鲍氏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在伊红美蓝(EMB)平板的菌落 大肠埃希菌在麦康凯(MAC)平板的菌落 2. 抗原构造 (1)O抗原:分群。 (2)H抗原。 (3)K抗原: 大肠杆菌血清型表示为O:K:H 3. 致病因素 (1)定居因子(CF):又称粘附素,是特殊菌毛,包括CFAⅠ和CFAⅡ。 (2)肠毒素: ①不耐热肠毒素(LT):为蛋白质成分,加热65℃30min被破坏,致病机理与霍乱肠毒素相 似。 ②耐热肠毒素(ST):对热稳定,100℃20min不被破坏,致病机理激活肠道上皮细胞鸟苷酸 环化酶(cGMP),导致分泌亢进所致。 4. 所致疾病 (1)肠外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泌尿系最常见,老年人和婴幼儿可发生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 炎。 (2)肠道感染:急性腹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 ①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致病因素为CF, LT和ST导致婴幼儿、旅游者腹泻。 ②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③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引起类似菌痢的腹泻。 ④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类志贺毒素,引起出血性结肠炎。 ⑤ 肠凝聚性大肠杆菌(EAEC):引起急慢性腹泻。 5.作为卫生、细菌学检查的指标。 第二节 志贺氏菌属 1. 无鞭毛,在肠道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 志贺菌属在麦康凯(MAC)平板上的菌落 志贺菌属扫描电镜照片(放大10 000倍) 2. 抗原构造和分类:有O抗原和K抗原,依据O抗原和生化反应将该属分为4个群。 (1) A群:志贺痢疾杆菌。 (2) B群:福氏痢疾杆菌,最多见(我国)。 (3) C群:鲍氏痢疾杆菌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