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三角洲的成功示范,己经激发了落后的环渤海等跨省际区域携手共创辉煌明天的 热情,特别是己经通过国家建设部鉴定的“大北京”规划的浮出水面,首次以冲 击性的概念提出了跨省际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反观我省数年来在谋划跨省际 区域经济(京津冀)一体化上的努力尚未切实体现到生产力布局之中,也正说明 了现行生产力布局这一明显的不适应。 3.不适应建设沿海带动型经济强省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讲,21世纪可以说是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世纪。开发 沿海是扩大开放、改变经济循环状态以及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的主 要途径之一。我省现有经济中心城市均在内地,且与港口缺乏便捷的通道,而资 源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又使其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对外流通职能的发挥受到局 限,说明中心城市的布局体系显然己不适应河北作为沿海省份的建设需要。尽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注重了实现两环开放带动战略,重视了沿海城市、港口以及临 港产业的发展,但经济重心向沿海推移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发挥不 出河北省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功能。 二、环境变化与河北省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 1.国际环境 从国际经济发展看,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经济与一体化国际经济正式 全面接轨。标志与开端当是中国加入WTO。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入WTO就意 味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国际化和开放化,就预示着经济产业领域与市场界限即将获 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特别是产业进出壁垒必将逐步消除。因此,我省区域优势产 业的发展定位必须首先纳入到这种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 本质看,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己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和常规人力资 源的富集程度,逐步向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方面转移。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相 对不很发达的省份来说,这既是一次超前赶上的机遇,也是一次充满巨大竞争的 严峻考验。 2.国内环境 首先是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一方面有利于在跨地区资源配置 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则对观念落 后、机制转换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 更大的竞争压力。其次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使得中央和地方的财权 和事权划分更为明确和规范,东中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将因此而产生巨大差 异,东部的自主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中西部的发展则要走一条以优势资源争取合 作、以广阔市场吸引投资的经济振兴道路。再次是对外开放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将 三角洲的成功示范,已经激发了落后的环渤海等跨省际区域携手共创辉煌明天的 热情,特别是已经通过国家建设部鉴定的“大北京”规划的浮出水面,首次以冲 击性的概念提出了跨省际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反观我省数年来在谋划跨省际 区域经济(京津冀)一体化上的努力尚未切实体现到生产力布局之中,也正说明 了现行生产力布局这一明显的不适应。 3.不适应建设沿海带动型经济强省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讲,21 世纪可以说是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世纪。开发 沿海是扩大开放、改变经济循环状态以及解决人口 、资源和环境三大难题的主 要途径之一。我省现有经济中心城市均在内地,且与港口缺乏便捷的通道,而资 源和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又使其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对外流通职能的发挥受到局 限,说明中心城市的布局体系显然已不适应河北作为沿海省份的建设需要。尽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注重了实现两环开放带动战略,重视了沿海城市、港口以及临 港产业的发展,但经济重心向沿海推移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发挥不 出河北省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经济功能。 二、环境变化与河北省区域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 1. 国际环境 从国际经济发展看,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经济与一体化国际经济正式 全面接轨。标志与开端当是中国加入 WTO。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入 WTO 就意 味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国际化和开放化,就预示着经济产业领域与市场界限即将获 得前所未有的突破,特别是产业进出壁垒必将逐步消除。因此,我省区域优势产 业的发展定位必须首先纳入到这种宏观背景下加以考察。从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 本质看,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已经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本和常规人力资 源的富集程度,逐步向知识、技术等非物质要素方面转移。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相 对不很发达的省份来说,这既是一次超前赶上的机遇,也是一次充满巨大竞争的 严峻考验。 2. 国内环境 首先是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一方面有利于在跨地区资源配置 中通过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另一方面则对观念落 后、机制转换滞后、生产力水平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 更大的竞争压力。其次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将使得中央和地方的财权 和事权划分更为明确和规范,东中西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将因此而产生巨大差 异,东部的自主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中西部的发展则要走一条以优势资源争取合 作、以广阔市场吸引投资的经济振兴道路。再次是对外开放逐步实行国民待遇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