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系数 城市化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二、问答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2.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简述托达罗模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卫储名讯解释 克拉克 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 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 ,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得多。”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配第 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闸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 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诚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夫曼系数: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 一书 根据近2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 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 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 数为5±1, 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 5),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 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 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 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食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 瑞士、 、法国、德国、比利时、 处于第四 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 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 更确切地说是农业 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来计算。 循环积因果机制。1957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 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 一个相关的过程, 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 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科技数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墙,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讲该地区的讲一步 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 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 二、问答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 Pro”试用版本创建wnw,fineprint.cn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系数 城市化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二、问答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2.概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简述托达罗模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配第—克拉克定理:17 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指出:“制造 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益又比制造业多得多。”克拉克利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配第 这一思想做了进一步阐释,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 产业间的分布,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系数: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 1931 年出版了《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 2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费品工业净产值 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 是不断下降的。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 数为 5(±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 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 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 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平工 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 1 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 按霍夫曼的分类,在 20 世纪 20 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 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 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 城市化: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 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来计算。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1957 年,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机制理论。他认为, 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 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 多,消费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该地区的进一步 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 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 二、问答 1.什么是工业化?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有哪些特点?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