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太仓两地。太仓原是娄东(昆山)的一个村落,自至元十九年 (1282)开辟南北海运,刘家河变成内外贸易港口之后,太仓才逐步 繁华起来。“不数年间,凑集成市,番汉间处,闽广混居”(《昆 山郡志·风俗》),聚集了国内外的商人,这里贸易兴隆,人口激 增,出现了“市民漕户云集雾滃,烟火数里”(《大仓州志·新建 苏州府太仓州治碑》)的景象。元朝政府把昆山由县升为州,并曾在 一段时期将州治设于太仓。繁富的太仓被号称为“天下第一码头”或 “六国码头”,成为重要的商埠。元末,张士诚起义不久即归降元 朝,割据平江(苏州)十数年,当时浙西诸郡皆为战场,苏、松一带 未遭受大的战乱破坏,反而成了士大夫、文人的避难之地,荟集之 所。及至明初,太仓虽曾一度衰退,但不久于永乐年间刘家河又成为 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口,又加漕运复苏,逐步恢复了旧日的繁荣景象。 因此,由元代到明初,昆山、太仓地区由于海运发达,贸易兴盛,而 带来了城市的繁荣。当地,以海运起家的豪室巨富、官僚地主之家, 奢侈享乐,自然会多蓄声伎,留心词曲,就是城乡的各阶层群众也对 文化娱乐有所需求。据《太仓州志·风俗志》记载,太仓自元延祐三 年(1315)建州以来,在州街前面和兵备道的西边,罗列着许多酒 店,州城的士民终日征歌选优,饮酒作乐。又记载着,州民每年四五 月间要在四通八达的街道上设立高台,集优人扮演台戏,狂欢终日。 至于官府、富民之家的饮宴集会,更离不开演戏和歌舞表演。城市的 繁荣带来了戏曲与伎艺的繁荣。在这里,给戏曲和伎艺的班社、艺人 提供了从事艺术活动、赖以谋生的社会条件,同时,也为戏曲、散曲 小唱、歌舞伎艺的汇集、交流和提高、发展造成了有利的条件。因 此,昆山、太仓地区商业经济发达和城市经济繁荣,是元末明初南曲 能在这里演变发展为昆山腔的主要社会原因。其次,有如海盐腔于元 未时曾受到杨梓、贯云石等文士的扶植,加以提倡一样,我们从顾坚 “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的事情上也不难想见昆山腔的出 现,也和顾阿瑛等文人、士大夫嗜尚词曲有密切的关系。昆山顾阿瑛 是当时江南有名的大地主,聚资累万,四十岁后特修建“玉山草 堂”,供自己晚年消遣之用。这里“园、池、亭、榭、饩馆、声妓之 盛,甲于天下”(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是顾阿瑛经常与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