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二节昆山腔的产生、兴起与发展 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它虽兴起于 明代嘉、隆年间,即十六世纪中叶,但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十四世 纪中叶,已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于昆山一带产生了。 据魏良辅《南词引正》记载: 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词,善作 古赋。扩康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苗、顾阿瑛、倪 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雅集》十卷、《风月 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 之称。 这段话说明,当南曲在昆山一带流传,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结合而 发生演变的过程中,元末的作家兼歌唱家顾坚对这一新的南曲流派的 形成做出过贡献。正因为如此,到明初时人们才开始把这一新的南曲 称之谓“昆山腔”。这一点,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个旁证,即在正德 《姑苏志》和明·周玄肺《泾林续记》都记载了明初朱元璋召见昆山 老人周寿谊一事,而在《泾林续记》中记述他们谈话内容时提到了昆 山腔。《泾林续记》说:“.太祖闻其高寿,特召至京。拜阶下, 状甚要铄。问今年若干,对云一百七岁。又问平日有何修养而能致 此,对曰清心寡欲。上善其对,笑日: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 日:不能,但善吴歌。命歌之。歌日:月子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 人愁,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飘散在他州。上抚掌日:是个村老儿。 命赏酒饭。”可见昆山腔在当时不仅存在着,而且还已有了一定影响 了,不然,朱元璋是不会知道和提及它的。 昆山腔的产生,虽说有其南曲的传统,以及顾坚的贡献,但它能 在昆山地区形成,是有其社会原因的。首先,在于昆山地区的经济繁 荣,为昆山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元代昆山所辖即今昆 399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