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总之,我国戏曲艺术在这时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 高峰。 明末清初,昆山腔的流布范围儿乎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弋阳诸 腔在民间又有广泛的流传,远及我国东北辽阳一带。昆山腔在艺术上 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弋阳腔又在不断演变发展,形成新的地方声腔剧 种。弋阳腔在北京逐步地方化而发展成为京腔,曾在北京剧坛上盛极 一时 这时,随着明末农民革命以及市民运动的风暴,和明清两朝的交 替,在剧本创作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明未清初的不少作家和作品,从 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斗争中的问题,使戏曲舞台上增添了新的人 物和时代色彩。剧本的成就也推动着昆、弋诸腔戏的发展。 清代初叶,昆山腔与弋阳诸腔虽在艺术上都已有了较高的成就, 但也开始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就是,一方面被封建统治者、士大夫 与文人所欣赏的昆山腔与京腔,逐步地走向衰落;而另一方面,在民 间流传的昆山腔与弋阳诸腔,则随着戏曲发展的总趋势,更加向地方 化演变发展。康熙以来,昆山腔与京腔的发展日趋凝滞。虽然也有 些新的创作,但大都难以在舞台搬演,因而产生了严重的脱离现实的 倾向,在艺术形式上也很少超越前人的创造,难以适应广大群众对戏 曲艺术日益增长的欣赏要求。正是在这个时候,群众喜爱的地方戏, 即梆子乱弹诸腔,逐步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发展起来,至乾、嘉之际, 出现了遗地开花的局面。在这种总的戏曲发展的趋势下,民间的弋阳 诸腔,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们在各地形成为当地的高腔剧种,而 昆山腔则更明显地出现了衰落的现象,除苏杭一带与北京等各大城市 和少数贵族家中尚保存有若干昆曲班社外,在民间已很少有昆曲班社 的活动。许多昆曲戏,大都被各地的地方戏所吸收,变成了具有地方 色彩的昆曲剧目保留在舞台上演出,而这些昆曲戏,也大都是由艺人 根据群众的需要选择的,并且不断有所改动和丰富。这种地方化的演 变,使昆山腔与弋阳诸腔戏随着地方戏曲蓬勃发展的总趋势,而进入 了又一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所述,便是明初至清康熙末,戏曲发展的大致轮廓。 39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