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彭正生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 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 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让学生难于把握。下面,我向大家介绍 种简单有效的诗词赏析“三步法”。 第一步:写了什么? 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 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 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 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 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 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 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游子还是思妇?是征夫还是隐士?是自己还 是别人?要辨明人物身份的类型,才能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2002年高考题,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从“闻折柳”想 起“故园情”,可知这正是写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我们也可以从诗中看到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孤单寂 寞,思乡思亲的游子形象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这是一个渔翁形象,从山没有鸟飞,路没有人踪这样的环境中,渔翁还在 专心钓鱼,以及“孤”“独”两个字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孤傲清高、凛然不可侵 犯的渔翁。我们从柳宗元被贬柳州,以及他正直而脱俗的人生可知,渔翁这一形 象寄托了他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再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干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从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略事梳洗,即靠楼 盼人归,然而千帆过尽皆不是,失望之情跃然脸庞。悠悠的江水带走了余晖,使 她空自伥望,黯然神伤,柔肠寸断,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有些叙事的诗歌,常常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读者首先要弄清诗歌中 究竟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把人、事、景、物再现 出来,从而理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即事情的起止经过。再理解它对表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思想感情起到什么作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1 古典诗词赏析“三步法”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 彭正生 诗词赏析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很多学生花了不少时间, 费了不少精力,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现 在有不少参考书介绍的方法过于繁琐,让学生难于把握。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 种简单有效的诗词赏析“三步法”。 第一步:写了什么? 我们阅读古诗词,首先要看文本中写了什么。根据诗词的内容,这个“什么” 我们可以用“人”、“事”、“景”、“物”来代替,即第一步我们要看诗词中究竟写 了什么人,或写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很多题材的诗歌都要涉及到人,比 如游子思乡、边塞战争、闺妇怨夫、怀古咏史等,就是写景抒情、叙事言志的诗 歌,都要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我们就要通过诗句的内容及含义,分析诗 歌写了什么人,了解人物的大体情况,从而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即是说通过阅 读诗歌,知道它写的是哪一类人,是游子还是思妇?是征夫还是隐士?是自己还 是别人?要辨明人物身份的类型,才能对诗歌内容作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例如 2002 年高考题,赏析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从“闻折柳”想 起“故园情”,可知这正是写作者自己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 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我们也可以从诗中看到一个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孤单寂 寞,思乡思亲的游子形象。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这是一个渔翁形象,从山没有鸟飞,路没有人踪这样的环境中,渔翁还在 专心钓鱼,以及“孤”“独”两个字可以明确,这是一个孤傲清高、凛然不可侵 犯的渔翁。我们从柳宗元被贬柳州,以及他正直而脱俗的人生可知,渔翁这一形 象寄托了他要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再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 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从词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女主人公略事梳洗,即靠楼 盼人归,然而千帆过尽皆不是,失望之情跃然脸庞。悠悠的江水带走了余晖,使 她空自伥望,黯然神伤,柔肠寸断,这种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有些叙事的诗歌,常常把写景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读者首先要弄清诗歌中 究竟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通过合理的想像和联想,把人、事、景、物再现 出来,从而理清事情的基本内容,即事情的起止经过。再理解它对表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思想感情起到什么作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