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m。其结构单体与革兰氏阳性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①肽尾的第3个氨 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 的联系仅由甲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一丙氨酸的骏基与乙肽尾第3氨基酸 meso-DAP)的氨基直接连接而成。 革兰氏阳性细菌所特有的磷壁-一酸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 的成分。它有两种类型,其一为壁磷壁酸,它与肽聚糖分子间发生共价结合,可 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提取,其含量有时可达壁重的50%(或细胞干重的10%),含 量多少与培养基成分密切相关:其二为膜磷壁酸(即脂磷壁酸),由甘油磷酸链 分子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进行共价结合形成。 革兰氏阴性细菌特有的脂多糖(LPS)-一脂多糖是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 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它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0 一特异侧链3部分所组成。其主要功能有: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致病性内毒素的 物质基础:②与磷壁酸相似,也有吸附Mg2+、C2+等阳离子以提高这些离子在 细胞表血浓度的作用:③由于PS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 抗原决定箴的多样性。④是许多嵫南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 革兰氏染色法-是由丹麦医生C.Gam于1884年创立。其简单操作分初染、 煤染、脱色和复染4步。两种细南经结晶紫溶液初染后,分别染上了紫色,经碘 液媒染,结晶紫与碘分子形成一个分子量较大的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接着用 95%乙醇脱色。这时凡已染上的紫色易被乙醇洗脱者,则又成为无色的菌体(), 反之,则仍为紫色(⑧)。最后,再用红色染料一番红复染。结果B菌仍保持最初 染上的紫色,而A菌则被复染而显红色,B菌称革兰氏阳性菌,简称G十菌,A 菌则称为革兰氏阴性菌,简称G一菌。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 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 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 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 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缺壁细菌: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缺壁突变—山型细菌 人工去壁:基本去尽一原生质体(G+)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