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8.(2分)文章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9.(2分)研读下面的段落,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一段父子间的对话描写 掌灯时分,妻子醒了,他高兴不迭,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拿起手机拨电话,他走到门口 听筒大声说着,没事了,你妈醒了,对,气色不错,不用来了,好了会出院的。 10.(2分)写出使故事发生突转,并将小说推向高潮的一个情节 11.(2分)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 )③便要还家( )⑥皆叹惋( 1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 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1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 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分)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8.(2 分)文章开头两段似乎与“谎言”无关,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9.(2 分)研读下面的段落,将画线的部分改成一段父子间的对话描写。 掌灯时分,妻子醒了,他高兴不迭,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拿起手机拨电话,他走到门口, 对着听筒大声说着,没事了,你妈醒了,对,气色不错,不用来了,好了会出院的。 10.(2 分)写出使故事发生突转,并将小说推向高潮的一个情节。 11.(2 分)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二)、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2 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 ○5 便要.还家( ) ○6 皆叹惋. ( ) 1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 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1 分)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 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 分)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 分) 1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2 分) 答: 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 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 分) 答: (三)8 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 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