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侵入期:生活力良好的夏孢子随气 流传到感病植株的侵染部位后,遇适宜 的温度(7~10℃)和湿度(有水膜或100% 相对湿度),2~3h即可萌发长出芽管 芽管沿叶表生长,遇气孔后,形成顶端 略膨大的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入 丝,在气孔下腔内形成泡囊,再长出侵 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隙蔓延生长,以 球形、囊状或分支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图2-2小麦条锈菌的侵染结构(仿商鸿生) 内,夺取寄主的营养。电镜观察表明,.夏孢子2·芽管3。附着胞(其下方为侵染丝) 泡囊5。侵染菌丝6。吸器母细胞7。吸器 在侵染菌丝形成吸器的过程中,始终未 刺破寄主细胞质膜,仅使寄主细胞质膜在吸器侵入部位产生凹陷。田间影响侵入的决定性因 素是湿度和水膜,因锈病盛发季节温度常处于适温范围,降雨和夜露便成为制约锈菌侵入的 重要条件。侵入除受温、湿度影响外,小麦气孔数目和开闭习性,以及叶表的理化性质,也 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是品种间抗侵入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扩展期:锈菌侵入感病品种后,遇适宜条件,菌丝体经45d即可形成圆形或长圆形菌 落,菌落经叶片整体透明染色即可镜检到。之后便在寄主表皮下集结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 堆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夏孢子。条锈菌具有系统侵染特性,菌丝可在寄主组织内不断扩展蔓 延,当侵入点形成首批孢子堆后,可由外缘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孢子堆。在幼苗 叶上,孢子堆排列成轮状:在成株叶片中,由于受维管束限制,菌落只能沿叶脉之间上下蔓 延,这样孢子堆就呈虚线状排列,这是条锈病症状的主要特点。一个侵染点在寄主状况和环 境条件适宜时,其蔓延可上至叶尖,下到叶鞘 在扩展期间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适温下,潜育期最短;温度过高或过低,潜育 期均延长。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潜育期短、产孢量大:偏施氮肥可降低植株抗性,有利于 锈菌的发育,潜育期也会缩短:增施磷肥可増强植株抗性,延长了潜育期 在抗病品种组织内的扩展状况视品种抗病程度而定。在免疫或近免疫品种组织内,锈菌 受到强烈抑制,完全不能发育。在高抗品种组织内,锈菌发育严重受抑。在中抗品种组织内, 锈菌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病期:锈菌是严格寄生菌,致病特点是先不杀死寄主细胞,而是利用其代谢产物,最 终导致其死亡。因此在感病品种上,首先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到发病后期,病组织才由绿变 黄变枯;在免疫品种上,不出现任何肉眼可见症状;在近免疫品种上,仅形成微小枯斑:在 抗病品种上,产生小而少的孢子堆,有的孢子堆不破裂,同时迅速形成枯黄斑,限制其发展 在发病期的显著特征是病菌持续大量产生夏孢子。在感病品种正常生长条件下,条锈菌 每个孢子堆日产孢1800个左右,持续8~10d,每cm2叶面日产孢量可达25000个,这就是 小麦锈病爆发流行的内在原因。 影响锈菌孢子堆形成和产孢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在适温、 高湿、光照正常和偏施氮肥情况下有利于孢子产生,尤其以湿度最为重要,小麦条锈菌产孢 期所需相对湿度为50%以上。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孢数呈指数增长。温度、 光照和湿度也影响产孢速度和持续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各发病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侵入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湿度, 潜育阶段主要是温度,发病阶段产孢和孢子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湿度。了解各发病阶段的影响侵入期:生活力良好的夏孢子随气 流传到感病植株的侵染部位后,遇适宜 的温度(7~10℃)和湿度(有水膜或 100% 相对湿度),2~3h 即可萌发长出芽管。 芽管沿叶表生长,遇气孔后,形成顶端 略膨大的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入 丝,在气孔下腔内形成泡囊,再长出侵 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隙蔓延生长,以 球形、囊状或分支状吸器伸入寄主细胞 内,夺取寄主的营养。电镜观察表明, 在侵染菌丝形成吸器的过程中,始终未 刺破寄主细胞质膜,仅使寄主细胞质膜在吸器侵入部位产生凹陷。田间影响侵入的决定性因 素是湿度和水膜,因锈病盛发季节温度常处于适温范围,降雨和夜露便成为制约锈菌侵入的 重要条件。侵入除受温、湿度影响外,小麦气孔数目和开闭习性,以及叶表的理化性质,也 是重要的制约因素,这是品种间抗侵入特性不同的主要原因。 扩展期:锈菌侵入感病品种后,遇适宜条件,菌丝体经 4~5d 即可形成圆形或长圆形菌 落,菌落经叶片整体透明染色即可镜检到。之后便在寄主表皮下集结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 堆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夏孢子。条锈菌具有系统侵染特性,菌丝可在寄主组织内不断扩展蔓 延,当侵入点形成首批孢子堆后,可由外缘菌丝继续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孢子堆。在幼苗 叶上,孢子堆排列成轮状;在成株叶片中,由于受维管束限制,菌落只能沿叶脉之间上下蔓 延,这样孢子堆就呈虚线状排列,这是条锈病症状的主要特点。一个侵染点在寄主状况和环 境条件适宜时,其蔓延可上至叶尖,下到叶鞘。 在扩展期间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适温下,潜育期最短;温度过高或过低,潜育 期均延长。光照时间长、强度大,潜育期短、产孢量大;偏施氮肥可降低植株抗性,有利于 锈菌的发育,潜育期也会缩短;增施磷肥可增强植株抗性,延长了潜育期。 在抗病品种组织内的扩展状况视品种抗病程度而定。在免疫或近免疫品种组织内,锈菌 受到强烈抑制,完全不能发育。在高抗品种组织内,锈菌发育严重受抑。在中抗品种组织内, 锈菌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发病期:锈菌是严格寄生菌,致病特点是先不杀死寄主细胞,而是利用其代谢产物,最 终导致其死亡。因此在感病品种上,首先在病部产生孢子堆,到发病后期,病组织才由绿变 黄变枯;在免疫品种上,不出现任何肉眼可见症状;在近免疫品种上,仅形成微小枯斑;在 抗病品种上,产生小而少的孢子堆,有的孢子堆不破裂,同时迅速形成枯黄斑,限制其发展。 在发病期的显著特征是病菌持续大量产生夏孢子。在感病品种正常生长条件下,条锈菌 每个孢子堆日产孢 1800 个左右,持续 8~10d,每 cm2 叶面日产孢量可达 25000 个,这就是 小麦锈病爆发流行的内在原因。 影响锈菌孢子堆形成和产孢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光照和营养条件。在适温、 高湿、光照正常和偏施氮肥情况下有利于孢子产生,尤其以湿度最为重要,小麦条锈菌产孢 期所需相对湿度为 50%以上。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孢数呈指数增长。温度、 光照和湿度也影响产孢速度和持续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各发病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侵入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湿度, 潜育阶段主要是温度,发病阶段产孢和孢子形成的关键因素是湿度。了解各发病阶段的影响 图 2-2 小麦条锈菌的侵染结构(仿商鸿生) 1.夏孢子 2。芽管 3。附着胞(其下方为侵染丝) 4.泡囊 5。侵染菌丝 6。吸器母细胞 7。吸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