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格局变化与战略调整 益格局如何在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基础上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 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两国的战略利益,及其与地区公共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 决定着东亚秩序的未来走势?中国在争取对自身和整个区域有利的地区秩序走势 过程中,需要对周边战略进行怎样的调整和策略应对 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格局变化:中美二元格局由兼容到相斥 国际格局( 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是指在一定的国际关系构成中,由主 权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制约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拥有两个维 度,一是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二是利益关系。我们从这两个维度出 发,可以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格局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东亚地区格局在 性质上的变化。目前中国周边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在南亚和中亚美 国势力影响较弱的地区,相关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反应较为温和,这些区域的利 益格局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因此这两节本文将主要讨论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的 东亚格局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我们围绕组成东亚格局的三条线索展开: 是中美两国和中国与美国及其同盟体系的实力对比变化,二是实力对比基础上 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互动,三是东亚地区的公共利益。 二战结束后,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以美国军事和市场力量为主导的格局。在这 地区格局下,东亚内部以日本为生产链条的“雁首”,日本作为美国的亚太盟 友,辅助美国满足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需求。21世纪以来,日本经 济持续衰落,与此同时中国实力迅速崛起,后者在东亚地区内部格局中,发展成 为中心力量。叫这一时期,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和主要利益诉求是创造良 好的周边环境,谋求自身经济发展。“911”事件之后,美国将战略重心置于全 门以下分析框架和研究详见高程:“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地区秩序及其变迁—一以东亚秩序的 演化路径为案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第4-30页。在该文中,作者把地区秩序区分为 “紧密合作秩序”、“松散合作秩序”、“无合作冲突”与“无合作秩序”四种类型。紧密合作秩序:区域 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高位平衡,高水平供给可满足强需求:松散合作秩序: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 于低位失衡,弱需求获得高水平供给:无合作冲突: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高位失衡,低水平供给 无法满足强需求:无合作秩序: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低位平衡,低水平供给满足弱需求。 [2] Ramkishen Rajan,"Emergence of China as an Economic Power: What Does It Imply for South-East Asia?",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38, No. 26, 2003, Pp. 2639-2643: Robert S. Ross,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and the Rise of China: Accommodation and Balancing in East Asia. in William w. Keller and Thomas G. Rawski(eds ) China's Rise and the Balance of Influence in Asia.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07 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2期33益格局如何在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基础上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 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两国的战略利益,及其与地区公共利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 决定着东亚秩序的未来走势?中国在争取对自身和整个区域有利的地区秩序走势 过程中,需要对周边战略进行怎样的调整和策略应对? 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格局变化:中美二元格局由兼容到相斥 国际格局(International configuration)是指在一定的国际关系构成中,由主 权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制约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拥有两个维 度,一是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二是利益关系。我们从这两个维度出 发,可以理解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格局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东亚地区格局在 性质上的变化。目前中国周边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在南亚和中亚美 国势力影响较弱的地区,相关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反应较为温和,这些区域的利 益格局并未发生本质改变,因此这两节本文将主要讨论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的 东亚格局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我们围绕组成东亚格局的三条线索展开: 一是中美两国和中国与美国及其同盟体系的实力对比变化,二是实力对比基础上 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互动,三是东亚地区的公共利益。[1] 二战结束后,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以美国军事和市场力量为主导的格局。在这 一地区格局下,东亚内部以日本为生产链条的“雁首”,日本作为美国的亚太盟 友,辅助美国满足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利益需求。21世纪以来,日本经 济持续衰落,与此同时中国实力迅速崛起,后者在东亚地区内部格局中,发展成 为中心力量。[2] 这一时期,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目标和主要利益诉求是创造良 好的周边环境,谋求自身经济发展。“9·11”事件之后,美国将战略重心置于全 [1] 以下分析框架和研究详见高程:“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与地区秩序及其变迁——以东亚秩序的 演化路径为案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1期,第4~30页。在该文中,作者把地区秩序区分为 “紧密合作秩序”、“松散合作秩序”、“无合作冲突”与“无合作秩序”四种类型。紧密合作秩序:区域 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高位平衡,高水平供给可满足强需求;松散合作秩序: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 于低位失衡,弱需求获得高水平供给;无合作冲突: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高位失衡,低水平供给 无法满足强需求;无合作秩序: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处于低位平衡,低水平供给满足弱需求。 [2] Ramkishen Rajan, “Emergence of China as an Economic Power: What Does It Imply for South-East Asia?”,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Vol. 38, No. 26, 2003, pp.2639-2643; Robert S. Ross,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and the Rise of China: Accommodation and Balancing in East Asia”, in William W. Keller and Thomas G. Rawski (eds.), China's Rise and the Balance of Influence in Asia,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2007. 国际经济评论/2014 年/第 2 期 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周边格局变化与战略调整 33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