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国6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 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日期:2010-01-27 区域经济发展战路是指对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 作的筹划和决策,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60年来,党 和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构想。当前 结这些关于区域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迈进的时候,回顾和总 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统筹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期到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 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制定了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即把生产力落后的内地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通过生产力的均衡布 局,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追求地区的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 核心内容是“均衡布局、共同富裕”。 以毛洋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 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 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 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 导思想。从客观的角度看,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 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应付战争的威胁,毛泽东强 调要把建设重点放在战略后方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因此,我国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国 安全的考虑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在较长时明内强调内地“三线”建设,希望能够缩小东部 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使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实施经济平衡发展战路的基本内容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路金大量投入内地。在“ 五”时期,主要是围绕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和694个投资限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 项目进行。前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项目中,4/5在西部,694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 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68%。 二是强调建立区域独立的工业体系。1958年6月,中 共中央发出加强协作区工作的文件,决定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 南和西北7个经济协作区,并要求各协作区根据工业和资源等条件,尽快建立大型工业骨干 和经济中心,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经济区域。 三是转向以备战为中心、以 线建设为重点的轨道。196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加速全国和各省市战略后方建设的决策 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为三线地区,工业建设要大分散、小 集中,工厂布点要“靠山、分散隐蔽”(安士伟,2004). 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工业布局快速地向西推进,对中西部地区 工业化过程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区域工业总产值、 固定资产 职工人数占全国的份额都有月 上升,地区的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在内地建立起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 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平衡,客观上也加快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步 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袁继富,1998):一是这种发展战略没有 建国 60 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及基本经验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 日期: 2010-01-2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 作的筹划和决策,它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 60 年来,党 和国家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提出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构想。当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迈进的时候,回顾和总 结这些关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对于统筹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 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近 30 年时间里,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国际形势,制定了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即把生产力落后的内地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通过生产力的均衡布 局,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差距,追求地区的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毛泽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 核心内容是“均衡布局、共同富裕”。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 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 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 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 导思想。从客观的角度看,建国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 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应付战争的威胁,毛泽东强 调要把建设重点放在战略后方的大西南、大西北地区。因此,我国从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国防 安全的考虑出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强调内地“三线”建设,希望能够缩小东部 与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差距,使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相对平衡。 实施经济平衡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大量投入内地。在“一 五”时期,主要是围绕前苏联援建的 156 项重点工程和 694 个投资限额在 1000 万元以上的 项目进行。前苏联援助的 156 项重点项目中,4/5 在西部,694 个限额以上的工业建设单位 中,有 472 个分布在内地,占 68%。二是强调建立区域独立的工业体系。1958 年 6 月,中 共中央发出加强协作区工作的文件,决定把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 南和西北 7 个经济协作区,并要求各协作区根据工业和资源等条件,尽快建立大型工业骨干 和经济中心,形成若干个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经济区域。三是转向以备战为中心、以 三线建设为重点的轨道。1965 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加速全国和各省市战略后方建设的决策, 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经济建设的投资重点为三线地区,工业建设要大分散、小 集中,工厂布点要“靠山、分散隐蔽”(安士伟,2004)。 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使我国的工业布局快速地向西推进,对中西部地区 工业化过程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区域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职工人数占全国的份额都有所 上升,地区的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在内地建立起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门类较为齐全的 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国工业布局的整体平衡,客观上也加快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步 伐。但是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存在着根本上的缺陷(袁继富,1998):一是这种发展战略没有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