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研究成果和思路对汉语本体研究来说却不啻一参考文献: 个莫大的惊喜,它带来的是新的汉语研究思路,因1]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200(38) 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首先研究的是汉[21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J中国 语,从汉语的词汇、汉语的习惯,甚至每一天工作 语文,1954,(9) 和思考的都是如何正确地运用汉语的思维,传授[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32 汉语语言及言语的习惯因此这一群体有着得天[4]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独厚的思考及思考方式的优势。无论是对外汉语 2002:89, 教学的理论研究还是教学研究其过程和成果无[5]徐枢谭景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 疑是对没语本体研究的补充和启发。 标注的说明[J].中国语文,2006,(1) 表 代表人物 形容词分类说 主要观点 “词义和语法功能招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而词义和功能又互相联系、互相 黎锦熙 结合标准”说 制约。依据这种理念,黎先生在《新著国文语法》中将形容词分为性状形容 词、数量形容词、指示形容词和疑问形容词四小类。 吕叔湘 “结构和形态相结合结构关系鉴定字能否重叠及用什么方法重叠,这些都可以用来划分词 标准”说 类。结构关系能照顾的面最大,宜于做主要标准,据此将形容词划分为一 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词义、形态和句法狭义的形态加上广义的形态也就能解决汉语词类划分的一部分问题。另 相结合标准”说 一部分问题可以由词义和词跟词的配合上获得解决。 词汇和语法范畴相结合标准,是一个集国内外多年研究语法之大成的标 龙果夫 词汇和语法范畴相准,实际上是一个词义、功能形态相结合的标准。其出版的许多汉语语法 结合标准”说 专著和《暂拟汉语教学法系统简述》均持此说,据此将形容词分为绝对性质 形容词和相对性质形容词、 张静 “词义、功能、句法和 划分的标准应是各类词能够相互对立的语法特点。能够用来划分词类的 词法相结合标准”说标准主要有抽象意义、功能意义句法结合形式词法结合形式四种。此 后,张氏又将其表述为“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特点相结合的标准。 [责任編辑:修磊] 13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Databa其研究成果和思路对汉语本体研究来说却不啻一 个莫大的惊喜 ,它带来的是新的汉语研究思路 ,因 为从事对外汉语教 学的研究者首 先研究 的是汉 语 ,从汉语的词汇 、汉语 的习惯 ,甚至每一天工作 和思考的都是如何正确地运用汉语 的思维 ,传授 汉语语言及言语 的习惯 ,因此这一群体有着得天 独厚的思考及思考方式的优势 。无论是对外汉语 教学的理论研究 ,还是教学研究 ,其过程 和成果无 疑是对汉语本体研究 的补充和启发 。 襄 2 参 考文献 : [1] 沈家煊.我看汉语的词类[J].语言科学 ,2oo9,(38). [2] 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J].中国 语文 ,1954,(9). [3]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9:32. [4] 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89. [5] 徐枢 ,谭景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 5版)》词类 标注 的说 明[J].中国语文 ,2006,(1). 代 表人物 形容词分类说 主要观点 “词义和语法功能相 划分词类主要依据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而词义和功能又互相联系、互相 黎锦熙 结合标准”说 制约。依据这种理念 ,黎先生在《新著国文语法》中将形容词分为性状形容 词 、数 量形 容词 、指示形容词 和疑问形容 词四小类 。 “结构和形 态相 结合 结构关系 、鉴 定字 、能否 重叠 及用 什 么方 法重 叠 ,这 些都 可 以用来 划 分词 吕叔 湘 标准 ”说 类 。结构关系能照顾 的面最大 ,宜 于做 主要标 准 ,据此 将形 容词划 分为 一 般形容词和非谓形容词 王力 “词 义 、形 态 和 句 法 狭义的形态加上广义 的形态 ,也就能解决 汉语词类 划分 的一部 分问题 。另 相结合标准”说 一部分问题可以由词义和词跟词的配合上获得解决。 词汇和语法范畴相结合标准,是一个集 国内外多年研究语法之大成的标 龙果夫 “词汇和语法 范 畴相 准 ,实 际上是一个词 义 、功能 、形态相结合 的标 准。其 出版 的许多汉 语语法 结合标准”说 专著和《暂拟汉语教学法系统简述》均持此说,据此将形容词分为绝对性质 形 容词和相对性质形容词 、 “词义、功能 、句 法和 划 分的标准应是各类词 能够 相互对 立 的语 法特 点 。能够 用来 划分词 类 的 张静 词法相结合标准”说 标准主要有抽象意义、功能意义、句法结合形式、词法结合形式四种。此 后 ,张 氏又将其表述 为“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特点相结合 的标准 。 · 136 · [责任编 辑:修 磊 ]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