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唯心主义 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做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 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 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6.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 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 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 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 活动一一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 程。所谓意识的“物化”,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 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 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 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 是不言而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 何物质的东西来。 7.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 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 的选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 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应当作出选择。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 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 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 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唯心主义 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做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 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 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6.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 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的认识指导下, 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 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 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 程。所谓意识的“物化”,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 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 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 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 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 是不言而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 何物质的东西来。 7.怎样理解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 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 的选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 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应当作出选择。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 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 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 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208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