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托物寓意,把竹子喻为读书人,以养竹喻用贤者,但这种写 法与文人士大夫将竹子的自然性状和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的常用笔法并不 致 B.第一节开门见山,以“竹似贤”点明题旨,且统领全文,其后用排比 句阐明了观点的依据,自勉自律之志也随之而见 C.第二节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长安居住,发现了被人破坏的竹林,由于怜 惜而尽力疗治的过程;尾句“若有情于感遇也”似有所指 D.第三节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很希望贤人能有用贤者扶持,并想将这 篇文章留给后居者和用贤者,使他们读后有所感悟。 (二)完成4~7题。(共12分,每小题3分) 潘锦芳传 (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 为善。谦谨畏事,犯而不校。晚年酒益雠,家富,子孙内赀①为品官,翁称封君 ②,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与庸保③语,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缰 之低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事解不居其 名 咸丰庚中,粤贼攻湖州,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指翁告入曰:“此游侠之雄也, 惜乎老矣!”辛酉之,贼陷会城,围湖州益亟,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 书乞援。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 湖而西,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行有日矣,有尼之 者,中变,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 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生者数老夫之行,日瞽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 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 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 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 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宜附壬戌殉节诸君 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遂不得书。乌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注】①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②封君:子孙贵 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③庸保:雇工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托物寓意,把竹子喻为读书人,以养竹喻用贤者,但这种写 法与文人士大夫将竹子的自然性状和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的常用笔法并不一 致。 B.第一节开门见山,以“竹似贤”点明题旨,且统领全文,其后用排比 句阐明了观点的依据,自勉自律之志也随之而见。 C.第二节主要描写了作者在长安居住,发现了被人破坏的竹林,由于怜 惜而尽力疗治的过程;尾句“若有情于感遇也”似有所指。 D.第三节先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很希望贤人能有用贤者扶持,并想将这 篇文章留给后居者和用贤者,使他们读后有所感悟。 (二)完成 4~7 题。(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潘锦芳传 (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 为善。谦谨畏事,犯而不校。晚年酒益雠,家富,子孙内赀①为品官,翁称封君 ②,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与庸保③语,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缙 绅之佂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事解不居其 名。 咸丰庚中,粤贼攻湖州,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指翁告入曰:“此游侠之雄也, 惜乎老矣!”辛酉之,贼陷会城,围湖州益亟,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 书乞援。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 湖而西,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行有日矣,有尼之 者,中变,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 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 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 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 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 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宜附壬戌殉节诸君 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遂不得书。乌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注】①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②封君:子孙贵 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③庸保:雇工。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