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3表示模拟试验凝固过程中一定高度(80厘米)距冷却面10耄米处,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实线为过程的实测温度,虚线为按水冷模凝固温度分布公式计算的结果。水冷模凝 固时固相中的温度分布式: T-Ts=erfx Too-Ts T:温度 Ts:凝固金属的表面温度 To:假想的凝固金属温度 am:凝固金属的导温系数 x:凝固金属厚度 由图3看出,实测温度和计算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数值是接近的。 图4为距冷却面不同距离处,某个凝固时间的温度分布。A、B点表示当时的固相前沿 和两相区前沿的位置。 从图3和图4看出,在固相内有较陡的梯度,两相区温度梯度变小,趋向中心液相线温度 图5表示实测的凝固层厚度和计算的凝固层厚度与时间平方根关系。求得的凝固常数 K值极其相近,K实=0.0438、K计=0.052。 图6表示凝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凝固时间的延长,凝固厚度增加,凝固速度 减小,符合钢锭凝固速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3、4、5、6看出,模拟实验凝固过程的规律符合钢锭凝固过程的规律。因此,可 以用模拟试验凝固过程观测到的一些变化规律,去估计实际钢锭凝固过程的行为。 图7表示固相前沿,两相区前沿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同时标有当地测量温度。两相潮 状区宽度为8一15毫米。固相前沿温度接近共晶温度(-15.4°C),两相区前沿温度接近 当时的液相线温度,整个凝固过程是在保持两相区条件下进行的。 计算的当地凝固时间(t:)为700一900秒,两相区宽度为6一8.5毫米,同目测两相区 宽度相近。计算公式: 最 x=tR △T:液、固相线温度间距,°C G:温度梯度,°C/cm R:凝固速度,cm/s t:当地凝固时间,秒 x:两相区宽度,cm 式中R、G、△T值都可由实验数据中得到。 对模拟试验凝固前沿出现两相区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G_mCsx(1-K) R DK 景=1.1x104 -mCs(1-K)=3.4×105 DK :液相线斜率(4.84) 125图 表示模拟试验凝固过程 中一定高度 厘米 距冷却面 毫米处 , 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 , 实线为过程 的实测温度 , 虚线为按水冷模凝固温度分布公式计算的结果 。 水冷模凝 固时 固相 中的温度分布式 一 一 石下产一万 ‘ 温度 凝固金属的表面温度 假想的凝固金属温度 二 凝 固金属的导温系数 凝 固金属厚度 由图 看出 , 实测温度 和计算温度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 数值是接近的 。 图 为距冷却面不 同距离处 , 某个凝 固时 间的温度 分布 。 、 点表示 当时的固相前沿 和两相 区前沿的位置 。 从 图 和 图 看出 ,在固相内有较 陡的梯度 , 两相 区温度 梯度变小 ,趋 向中心 液相线温度 图 表示实测 的凝 固层厚度和计算的凝 固层厚度 与时 间平方根关系 。 求得的 凝固 常数 值极其相近 , 实 、 计 。 图 表示凝 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随凝固时间的延长 , 凝 固厚度增加 , 凝固速度 减小 , 符合钢锭凝 固速度的变化规律 。 从 图 、 、 、 看出 , 模拟实验凝 固过程的规律符合钢锭凝固过程 的规律 。 因此 , 可 以用模拟试验凝 固过程观测 到的一些变化规律 , 去估计实际钢锭凝 固过程的行为 。 图 表示 固相前沿 , 两 相 区前沿位置 随时 间的变化 。 同时标有当地测量温度 。 两 相 糊 状 区宽度为 一 毫米 。 固相前沿温度接近共晶温度 一 , 两相区 前沿 温度接近 当时的液相线温度 , 整个凝 固过程是在保持两相 区条件下进行的 。 计算的 当地凝 固时 间 为 一 秒 , 两相 区宽度为 一 毫米 , 同 目侧两相 区 宽度相近 。 计算公式 , , , 鱼里 △ 液 、 固相线温度 间距 , 。 温度 梯度 , 。 凝 固速度 , 当地凝固时 间 , 秒 两相 区宽度 , 式 中 、 、 △ 值都可 由实验数据中得到 。 对模拟试验凝固前沿 出现两相区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 了 夭 一 一 令 ‘ · “ ‘ 。 ‘ 一 一 。 义 ,,‘ 液相 线斜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