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NH4Cl-H2O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787.83KB,团购合买
以氯化氨水溶液的凝固模拟了钢锭的凝固过程。
通过NH4Cl-H2O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了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分布和凝固规律,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用着色方法直接观测了模拟模内液流运动型式和宏观偏析沟槽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出采用模内吹氩气措施可以影响两相区的结构和偏析沟槽的形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83.04.013 北京纲铁学院学院 1983年第4期 NH,C1-HO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 电冶教研室许诚信关航龙陶述霞 摘 要 以氯化氨水溶液的凝固模拟了钢锭的凝固过程。 通过NH,C1-H2O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了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分布和凝图规 律,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用着色方法直接观测了模拟樸内 液流运动型式和宏观偏析沟槽的形成过程,同时指出采用模内吹氨气措施可以影 响两相区的结构和偏析沟槽的形成, 前 言 较大的镇静钢锭里常见“A”型和“V”型宏观偏析,关于这种偏析的形成机理,已发表 过一些文章。Flemings提出了关于形成宏观偏析沟槽的机理1)。Hunt,Shigeo,szekely 等先后进行了氯化氨一水系模拟试验。Hulfgren等利用油脂做过模拟试验,并发展了数学模 型。Koreaui(2)等进行了3.5吨的翻倒试验及模拟“A”型偏析的水平定向凝固试验。 这种偏析沟槽的形成,是与两相区内的温 801 度分布,浓度分布、液流行为,固相份率等主 70叶 要因素有关。 60 50 本试验是通过模拟方法测定温度分布,直 接观察液流行为测量流速,从而了解宏观偏析 (2) 30 沟槽的形成过程。 20 则 10 采用氯化氨一水系模拟试验,因为这种溶 e NH,CI+液 液的透明性和氯化氨树枝晶体的半透明性、有 -0冰±液 19.7% -20 15.4℃ 利于观案凝固过程。再者氯化氨溶液溶化焓 -30 低,与金属合金相近。氯化氨视为溶剂,水视 0 10203040 NH CI(%(WE)) 为溶质。图1是NH4C1-H2O系二元相图。 图1NHC1-H,O系图 一、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图2,试验模为长方型有机玻璃制成,其尺寸有两种,12×80×170,12× 100×170(长度单位为毫米),前者侧面无测孔,主要用于观察凝固过程。 图2模型一侧上有测温和注入着色液的小孔,模的另一侧上刻有方格便于观测。模子 123

北 京 栩 铁 学 院 学 院 年策 翻 一 系模拟凝固试验研究 电冶教研 室 许诚信 关毓龙 峋述 霞 摘 要 以 氛化 氛水溶 液 的凝 固模拟 了钢 枕 的凝 固过程 通过 ‘ 一 系模 拟凝 固试验 , 研 究 凝 固过程 中温度 的分布 和凝 固规 律 , 实刚 结 果 与理 论 计算结果 基本上 是一致的 用 着色方 法 直接观浏 了模拟 模 内 液 流运 动 型 式和 宏观 偏析沟精 的形成过程 , 同时指 出采 用 模 内吹 氮 气措施可 以 影 响 两相 区 的结 构和 偏析 沟柑 的形 成 前 言 较大的镇静钢锭里常见 “ ” 型 和 “ ” 型宏观偏析 , 关于这种偏析的形 成 机理 , 已发表 过一些文 章 。 提 出了关 于形成宏观偏析沟槽的机理 。 , , 了 等先后进 行 了氯化氨一水系模拟试 验 。 等利用油脂做过模拟试验 ,并发展 了数学模 型 。 “ “ 等进 行 了 吨的翻倒试 验及模拟 “ ” 型偏析的水 平 定向凝固试验 。 这种偏析沟槽的形成 , 是与两相 区内的温 度分布 , 浓度 分布 、 液流 行为 , 固相份率等主 要 因素有关 。 本试 验是通 过模拟方法测定温度分布 , 直 接观察液流行为测量流速 , 从而 了解宏观偏析 沟槽的形成过程 。 采用抓化氛一水系模拟试 验 , 因为这种溶 液的透 明性和氛化氨树枝晶体的半透 明性 、 有 利 于观察凝固过程 。 再者氯化氨溶 液 溶 化 焙 低 , 与金属合金相近 。 氯化氨视 为溶剂 , 水视 为溶质 。 图 是 ‘ 一 系 二元 相 图 。 “ 。厂一一 。 匕 …“ 液 着溉 发卜厂 液 生旅 、 肠 一 ℃ 一 〔 , 刀 扮卜 ﹄ ︸,“八甘 二 一 图 一 系图 一 、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见 图 模子 , 试 验模为长方型有机玻璃制成 , 其尺 寸有两种 又 , 长度单位为毫米 , 前者侧面无测孔 , 主要用于 观察凝 固过程 。 图 模型 一侧上有测温 和注入着色液 的小孔 , 模的另一侧上刻有方格便于观测 。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83.04.013

左右两边接冷却筒,其接触面处为厚度1毫米的铝片。测温使用康铜一铜热偶,热偶预先 以水平方向插入孔内。测量仪表使用LE,函数记录仪,数字电压表。 A,容积主体 B。冷却筒(有机玻璃做成) 60 100 60- C。注射孔 A D。热电偶对孔 e0000300 3 厨 B E。冷却铝板 C 000p098rf F。被凝的刻化氨溶液 000009009 C 图2试验设备草图(长度单位为毫米) 冷却剂使用干冰+酒精,试验可以是左右两边同时冷却,也可一边冷却,另一边保持 恒温,用循环恒温水保持。冷却装置的绝缘用泡沫塑料。 着色液使用饱和的高锰酸钾溶液,该液体的比重经测量,与氯化氨水溶液的比重极相 近。借用医用注射器由侧面小孔注入。为了模拟模内的外力搅动,采用吹入氩气的办法, 使用细管由模型上口的中心位置插入,吹入氩气量由流量计控制。 二、试验的程序 进行测温试验时使用图2模型,把热偶联接装好插入测温孔。首先将适当温度的水注 入模内予热,预热后倒出(如果一边冷却,另一边注入恒温循环水),再将加热溶化的 NH4C1-H2O溶液(含氯化氨30%到40%)倒入模中,与此同时往冷却筒里加入冷却剂, 维持一定温度。观测内容: i。温度电势连续记录。 。测量固相、两相区前沿推移的速度,观测偏析沟槽的出现形成的过程。 ⅱ.凝固过程中在固相前沿、两相区前沿、模心区上下不同部位注射着色液,目测各 部位的液流速度及方向。 V,凝固完毕,把冷却剂从冷却筒中取出,然后用光源均匀地加热凝固模型,重现凝 固过程的沟槽。 V。观测搅拌作用对凝固前沿形态的影响时,便用不装热偶的模型,等出现明显固相 层和两相区后吹入氩气搅拌模内液体,观测其模内凝固状况的变化。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 1。温度分布和凝固规律: 124

左右两边接冷却筒 , 其接触面处为厚度 圣毫来的铝片 。 测温使用康铜一铜热偶 , 热偶预先 以水平方 向擂入孔 内 。 测量仪表使用 函数记录仪 , 数字 电压 表 。 卜 、 、 。 容积主体 冷却筒 有机玻璃做成 。 注射孔 。 热电偶对孔 】 , 一一 一 卿 , 七 口刁 二 百 三 。 户 哭竺 带 ’ 。 冷却铝板 。 被凝 的氯化氨溶液 图 置犷 试脸设口备草图 长度单位为毫米 冷却剂使用干冰 酒精 , 试 验可 以是左右两边 同时冷却 , 也可 一边冷却 , 另一边保持 恒温 , 用循环恒温水保持 。 冷却装置的绝缘用 泡沫塑 料 。 着色液使用饱和的 高锰 酸钾溶液 , 该液体的比重经测量 , 与氯化氨水溶液的 比重极相 近 。 借用 医用注射器 由侧面小孔注入 。 为 了模拟模内的外力搅动 , 采用吹入氢气的办法 , 使用细管由模型上 口 的中心位置插入 , 吹入氢气量 ’ 由流量计控制 。 二 、 试验的程序 进 行测温试验时使用 图 模型 , 把热偶联接装好插入测温孔 。 首先将适 当温度的水注 入模 内予热 , 预热后 倒 出 如果一 边冷却 , 另一边注入恒温循环水 , 再 将 加 热 溶化的 ‘ 一 溶液 含氯化氨 到 倒入模 中 , 与此 同时往冷却筒里加入冷却剂 , 维持一 定温度 。 观测内容 温度 电势连 续记录 。 测量 固相 、 两相 区前沿推移的速度 , 观测偏析沟槽的 出现形成 的过 程 。 凝 固过程 中在固相前沿 、 两相 区前沿 、 模心 区上下不 同部位注射着色液 , 目测各 部位的液流速度 及方 向 。 凝 固完毕 , 把冷却剂从 冷却筒 中取 出 , 然后用光 源均匀地加热 凝 固模型 , 重现凝 固过程 的沟槽 。 观测搅拌作用对凝 固前沿形态的影 响时 , 便用 不装热偶的模型 , 等出现 明 显 固相 层 和两相区后 吹入氢气搅拌模内液体 , 观测其模内凝 固状况 的变化 。 三 、 试验结果及分析 温度 分布 和凝 固规律

图3表示模拟试验凝固过程中一定高度(80厘米)距冷却面10耄米处,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实线为过程的实测温度,虚线为按水冷模凝固温度分布公式计算的结果。水冷模凝 固时固相中的温度分布式: T-Ts=erfx Too-Ts T:温度 Ts:凝固金属的表面温度 To:假想的凝固金属温度 am:凝固金属的导温系数 x:凝固金属厚度 由图3看出,实测温度和计算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数值是接近的。 图4为距冷却面不同距离处,某个凝固时间的温度分布。A、B点表示当时的固相前沿 和两相区前沿的位置。 从图3和图4看出,在固相内有较陡的梯度,两相区温度梯度变小,趋向中心液相线温度 图5表示实测的凝固层厚度和计算的凝固层厚度与时间平方根关系。求得的凝固常数 K值极其相近,K实=0.0438、K计=0.052。 图6表示凝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凝固时间的延长,凝固厚度增加,凝固速度 减小,符合钢锭凝固速度的变化规律。 从图3、4、5、6看出,模拟实验凝固过程的规律符合钢锭凝固过程的规律。因此,可 以用模拟试验凝固过程观测到的一些变化规律,去估计实际钢锭凝固过程的行为。 图7表示固相前沿,两相区前沿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同时标有当地测量温度。两相潮 状区宽度为8一15毫米。固相前沿温度接近共晶温度(-15.4°C),两相区前沿温度接近 当时的液相线温度,整个凝固过程是在保持两相区条件下进行的。 计算的当地凝固时间(t:)为700一900秒,两相区宽度为6一8.5毫米,同目测两相区 宽度相近。计算公式: 最 x=tR △T:液、固相线温度间距,°C G:温度梯度,°C/cm R:凝固速度,cm/s t:当地凝固时间,秒 x:两相区宽度,cm 式中R、G、△T值都可由实验数据中得到。 对模拟试验凝固前沿出现两相区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G_mCsx(1-K) R DK 景=1.1x104 -mCs(1-K)=3.4×105 DK :液相线斜率(4.84) 125

图 表示模拟试验凝固过程 中一定高度 厘米 距冷却面 毫米处 , 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 , 实线为过程 的实测温度 , 虚线为按水冷模凝固温度分布公式计算的结果 。 水冷模凝 固时 固相 中的温度分布式 一 一 石下产一万 ‘ 温度 凝固金属的表面温度 假想的凝固金属温度 二 凝 固金属的导温系数 凝 固金属厚度 由图 看出 , 实测温度 和计算温度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 数值是接近的 。 图 为距冷却面不 同距离处 , 某个凝 固时 间的温度 分布 。 、 点表示 当时的固相前沿 和两相 区前沿的位置 。 从 图 和 图 看出 ,在固相内有较 陡的梯度 , 两相 区温度 梯度变小 ,趋 向中心 液相线温度 图 表示实测 的凝 固层厚度和计算的凝 固层厚度 与时 间平方根关系 。 求得的 凝固 常数 值极其相近 , 实 、 计 。 图 表示凝 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随凝固时间的延长 , 凝 固厚度增加 , 凝固速度 减小 , 符合钢锭凝 固速度的变化规律 。 从 图 、 、 、 看出 , 模拟实验凝 固过程的规律符合钢锭凝固过程 的规律 。 因此 , 可 以用模拟试验凝 固过程观测 到的一些变化规律 , 去估计实际钢锭凝 固过程的行为 。 图 表示 固相前沿 , 两 相 区前沿位置 随时 间的变化 。 同时标有当地测量温度 。 两 相 糊 状 区宽度为 一 毫米 。 固相前沿温度接近共晶温度 一 , 两相区 前沿 温度接近 当时的液相线温度 , 整个凝 固过程是在保持两相 区条件下进行的 。 计算的 当地凝 固时 间 为 一 秒 , 两相 区宽度为 一 毫米 , 同 目侧两相 区 宽度相近 。 计算公式 , , , 鱼里 △ 液 、 固相线温度 间距 , 。 温度 梯度 , 。 凝 固速度 , 当地凝固时 间 , 秒 两相 区宽度 , 式 中 、 、 △ 值都可 由实验数据中得到 。 对模拟试验凝固前沿 出现两相区的条件计算结果表明 , 了 夭 一 一 令 ‘ · “ ‘ 。 ‘ 一 一 。 义 ,,‘ 液相 线斜率

凝因10▣m处温度分布 ·实测温度分布 G :计算温度分布 固液 -10 B -10 A -20 -20 ()题 -30 -30 當 -40 -40 -50 -50 0 1020304950 20 406080100120140160180 距冷面距离 前印 时问(分) 图3温度分布 图4距冷面不同距离温度分布(h=cost) 0.7 0.6 0.5 60 S=0.0438V√下实验 日日 0.4 4叶 S年0.02√下i计算 0.3 0.2 20 0.1 0 20 40 60 80100120140160i70 2356789101立12131415 时回(分) 图5凝固厚度与时间关系 图6凝固时间与凝固速度的关系 120 4-5t A- 3℃ 100 21 x固相前沿 两相区 80 ·两相区前沿 ·温度℃ 固相 是 60 -16℃ 40 -24℃ 2 20 0 20 30 40 mm 距冷面距离 图?团相前沿,两相区前沿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8着色显示液流型式示意图 126

一 一 - 一州 凝固 卫。 口功 处温度 分 布 。 实测温度分 布 计算退度分布 固 淮 一 一 一 健,月八“ 创叫 一 一 一 侧叨甘 一 幼 距冷面 距 离 的 叹 时问 分 图 温 度 分 瓜 图 距冷面不同距离温度分布 布 吸曰自,几 … 八︺ 八往妞巨橄日‘ 前一 ‘ 亩 猫了一花万一了拓节科 寸 ,刁 分 图 凝固厚度与时间关系 图 凝固时间与凝固速度的关系 女 妙睿寰蓟臀 、碳 、口, 七 ℃ 尸 ‘ 咔卜 固相前沿 两相区前液 两相区 , 固 相 ︸ 二‘二 ,︺ 尔︵︶留区 口匕﹃ 八” 嗜 一 ‘ 禽纤 距 冷 面 距 离 图 固相前沿 , 两相区前沿及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图 着色显示液流型式示意图

Ar CsX,固相成分 K:扩散系数(NH,C1-H,O系中的液相 扩散系数未查到,取近似值 D=1×105cm2/s) 由计算结果也说明模拟条件下的凝固前沿必然出现两 相区。 采用吹氩搅动,吹管插入模中心距棋底10毫米 处,吹氩气量为1毫升/分,模内液体搅动强烈,其 搅动的液流运动行为如图9表示,在已出现的固相层 和两相区的模内,吹入氩气几分钟后,两相区完全消 失,中心区出现液一固晶体的混合体,固相前沿变得 图9氩气搅拌示意图 光滑,若借助低倍放大镜观察,固相前沿有少数短的 晶刺。当停止吹氩气,液体流动逐渐减弱,悬浮晶体下沉,上部出现清液。 2。凝固过程的液流运动和沟槽偏析 (1)试验结果,氯化氨水溶液倒入模中,当具有一定的固相层厚度和两相区宽度后, 可以观察到纵向出现更透明些的细线条,开始形成的条数较多,随凝固时间的延长,则条 数减少变粗(见照片1),宽度1一3毫米,长度约在13一25毫米,向中心倾斜,量其角约 为50一70°C,凝固结束用灯光缓慢照射加热,可重见原来条纹。其所以出现条纹处先熔 化的现象,是由于该处的NH4C1浓度低。文献[3]中曾报导了这种偏析沟槽。 当在固相前沿、两相区、模中心的横向和纵向的不同部位注入着色液,可以显示液流 的方向,同时可以测量流动速度,多次观察其液流形式,在固相前沿附近液流向上流动 (见照片1一8),两相区前沿往下流,中心向上流,当流到上部时则转向水平方向流动, 3 6 照片1-8两相区注射着色液显示的液流 127

产 固相成分 扩散系数 一 系 中的液 相 扩散系数未查到 , 取近似值 “ 由计算结果也说 明模拟条件下的凝 固前沿必然 出现两 相 区 。 采用吹氨搅动 , 吹 管插入 模 中心 距模底 毫米 处 , 吹氢气量 为 毫升 分 , 模内液体搅动强 烈 , 其 搅动的液流运动行为如图 表示 , 在 已出现的困相层 和两相 区的模内 , 吹入氢气几分钟后 , 两相区完全消 失 , 中心 区 出现液一 固晶体的混合体 , 固相前沿变得 光滑 , 若借助低倍放大镜观察 , 固相前沿有少数姐的 叉 洲司。 · 丫入 、 州︸川 · 图 氢气搅拌示意图 晶刺 。 当停止 吹氢气 , 液体流动逐渐减弱 , 悬浮晶体下 沉 , 上部出现清液 。 凝固过程 的液流运动和沟槽偏析 试 验结果 氯化氨水溶液倒入模 中 , 当具有一定的 固相层厚度和两相区宽度后 , 可 以观察到纵 向出现更透 明些的细线条 , 开始形成 的条数较多 , 随凝 固时 间的延长 , 则条 数减少变粗 见照 片 , 宽度 一 毫米 , 长度约在 一 毫米 , 向中心 倾斜 , 盆 其 角约 为 一 , 凝 固结束用灯光缓慢照 射加热 , 可 重见 原来条纹 。 其所 以 出现 条 纹 处先熔 化的现 象 , 是 由于该处的 ‘ 浓度低 。 文献〔 〕中曾报导 了这种偏 析沟槽 。 当在固相前沿 、 两相 区 、 模 中心 的横向和纵 向的不 同部位注入着色液 , 可 以显 示液流 的方 向 , 同时可 以 测量流 动速度 , 多次观察其液流形式, 在固相前沿 附近液 流 向 上 流动 见照 片 一 , 两相 区前沿往下流 , 中心 向上流 , 当流 到上部时则转向水平方 向流动 , 热撰撇粼嫌︸ 照片 一 两相区注射着色液显示的液流

遇到两相区前沿又转向下流,总的液流行为如图8所示。测得的两湘区流速在:0.05~0,09 cm/s范围,模中心液流速度较快。文献[4]报导的液流速度为0.03一0.08cm/s。 注射的着色液极易流入偏析沟槽,尤其较粗的沟槽,其液流速度也较快(照片1一8)。 (2)偏析沟槽的形成原因 由凝固过程中温度的测量得知,在固相前沿和两相区里存在着浓度梯度,液相里亦有 温度梯度,氯化氨水溶液随温度的降低而密度减小[3]。因而在两相区的低温区液体比重 小于整个液体比重,由比重差将产生浮力,再者凝固过程中由于NH:C1从溶液中连续的 选分结晶出来,必然导致液相中溶质(H,O)的富集偏析。因而富集溶质的低温液体由 于比重轻在浮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沿固相前沿附近的向上流动,穿过树枝品,形成小的液流 通道。液流的方向将受到凝固前沿推移的影响,使液流的矢量方向是沿着固相前沿附近向 上、向中心区流动,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由于液流是从局部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适应 高温区的成分、温度的条件,造成液流通道壁的再熔化,流道进一步变粗、被相份数增 加,流动阻力减小,流速增加。由于这种不稳定流动,形成富集溶质(H,O)的偏析沟 槽,一旦凝固则形成宏观偏析区。由于这里含溶质(H2O)多,熔点低,因而对其凝固 后再加熟熔化时,由于此偏析区熔化的早,必然可重现偏析沟槽。 从模拟实验中偏析沟槽的形成过程,与钢锭中“A”型偏析的推论[1]是一致的。 (3)阻止偏析沟槽的形成消除“A”型偏析 凝固过程中向模内吹氩搅拌溶液,有可能消除两相区,并使液相中温度均匀,浓度均 匀,从而消除了偏析沟槽、当然也就消除了“A”型宏观偏析。 吹氩搅拌模内液体,这种气泡促使液体运动,正好和前述液体比重等作用形成的液流 方向相反(见图9表示)。而吹氩造成液流速度远远大于前述的液流速度。 从吹氩气搅动试验预示,如能采取措施使液体和不稳定流的方向相反的运动,则可消 除“A”偏析,文献[5]曾提出让锭模旋转产生离心力,破坏形成“A”型偏析的流动。 四、结 论 1、氯化氨水溶液模拟试验,测得的模内温度,凝固层厚度等变化规律和相应的理论 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由于热学性质的相似性,所以可以认为由实验观察的凝固过程 的现象表征是可用来预示钢锭的凝固过程。 2、NH,C-H2O系凝固过程始终存在两相区,在两相区观察到偏析沟槽,它是由于 两相区内局部地区液体比重轻于整体液体的比重,从而造成的不稳定态流动造成的。沟槽 充满着富集溶质的液体,凝固在这里形成“A”型宏观偏析。 3、模内吹氩达到一定强度可消除两相区和偏析沟槽,提示了消除“A”偏析的可能性。 文献索引 [1]Flemings,M.C.:"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Part,7.Fluid Flow. [2]Koreaki,S.efal "Trans,ISIJ"D.18.1978.N2. [3]Shigeo,A.etal."Trans,ISIJ D.18.1978.P.90-98, [4]J.Szekely,efal.:"Metallurgical Trans B" V,9B.Sept1978,P,92-98 128

遇到两相 区前沿又 转 向下 流 , 总的液流行为如图 所示 。 测 得的 两 相 区 流速 在 。 。 今 范围 , 模 中心液流速度较快 。 文献〔 〕报 导的液流速 度为。 一 。 注射的着色液极易流入偏析沟槽 , 尤其较粗的沟槽 , 其液流速度也较快 照 片 一 。 偏析沟槽的形成 原 因 由凝 固过程 中温度的测量 得知 , 在固相前沿 和两 相 区里存在着浓度梯度 , 液相里亦 有 温 度梯度 , 氯化氨水溶液随温度的降低而密度减小 〕 。 因而在两相 区 的低温 区液体 比 重 小 于整个 液体 比重 , 由比重差 将产生浮力 , 再者凝固过程中由于 从溶液 中 连 续 的 选分结晶出来 , 必然导致液 相 中溶质 的富集偏析 。 因而 富集溶 质的 低 温 液 体 由 于 比重轻在浮力的作用下将产生沿固相前沿 附近 的 向上流动 , 穿过树枝 晶 , 形 成 小 的液 流 通道 。 液流的方 向将受到凝固前沿推移的影 响 , 使液流的矢量方 向是沿着 固相前沿 附近 向 上 、 向中心 区流动 , 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 。 由于液流是从局 部低温 区流 向高温 区 , 为适应 高温 区的成分 、 温度的条件 , 造成液流通道壁 的再熔 化 , 流 道进 一 步变粗 、 液 相 份 数 增 加 , 流动阻力减小 , 流速 增加 。 由于这种不稳定流动 , 形 成 富集溶 质 的 偏 析 沟 槽 , 一旦凝固则形成宏观偏析区 。 由于这里含溶质 多 , 熔点低 , 因而 对 其 凝 固 后 再加热熔化时 , 由于此 偏析 区熔化的早 , 必然可 重 现 偏析沟槽 。 从模拟实验 中偏析沟槽的 形成过程 , 与钢锭 中 “ ” 型偏析的推论〔 〕是 一致 的 。 阻止偏析沟槽的形成消除 “ 人” 型偏析 凝 固过程 中向模内吹氢搅拌溶液 , 有可能消除两相 区 , 并使液相 中温度 均匀 , 浓度均 匀 , 从而 消除 了偏析沟槽 、 当然 也就消除了 “ 人” 型 宏观偏析 。 吹氖搅拌模内液体 , 这种气泡促使液体运动 , 正好和前述 液体 比熏等作用 形成的液流 方 向相反 见 图 表示 。 而 吹氢造成液流速度远远大于前述 的液流速 度 。 从吹氢气搅动试验预 示 , 如能采取措施使液体和不 稳定流的方 向相反的运动 , 则 可 消 除 “ ” 偏析 , 文献〔 〕曾提出让锭模旋转产生离心 力 , 破坏形成 “ ” 型偏析的流动 。 四 、 结 论 、 氯化氮水溶液模拟试 验 , 测得的模 内温度 , 凝 固层 厚度 等变化规律和相应 的 理论 计算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 由于热学性 质的相似性 , 所 以可 以认为 由实验观察的凝 固过程 的现象表征是可用 来预 示钢锭的凝 固过程 。 、 卜 系 凝 固过程始终存在两相 区 , 在两相 区观察到偏析 沟槽 , 它 是 由于 两相区内局 部地 区液体比重轻于整体液体的比 重 , 从而造成 的不 稳定态 流动造成的 。 沟槽 充满着富集溶质的液体 , 凝 固在这里形成 “ ” 型 宏观偏析 。 、 模内吹氛达到一 定强度 可 消除两相 区和偏析沟槽 , 提示 了消除 “ ” 偏析的可能性 。 文 献 索 引 〕 , 。 “ ” , 幻 , 。 。 “ , ” 。 了 〕 五 一 , , 。 牙 。 , 一, 。 一〕 , ” 。 。 , 。 一 尽

[5]Flemings,M.C."Scandinavia Journal of Metallurgy"2 (1973),P,217-227 A Model Study of Solidification With NH4 C1-H2O system Xu Cheng-xin Guan Yu-long Tao Shu-xia Abstracts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steel ingots is simulated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of NHCl-H2O system.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ingots during solidification and the laws governing solidification process is stuclied with the solidification experiment of NH,Cl-H2O system.The resulfs of the experiment generally conforns to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Both the fluid flow pattern in the simularing mould and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channels of macro-segregation are observed adopting colouring method.Meanwhile,the conclusion is reach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Argon- blowing into the mould may affects the structure of the 2-phare zone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Segregation channels. 129

, 丫 ” , 一 记 一 妹 一 一 ‘ 一 。 一 。 。 一 。 , 一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