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易学思维 杨天才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临安311300) 摘要〕宗派的文化根源归结于中华民族血亲相连的认同感,虽然“认同” 的感觉与“求同”的愿望是实现“和谐”与统一的思想基础,但是,如果“认同” 与“求同”成为一种舍弃思想信仰的“同人于宗”行为,就必然导致被《周易》视 之为“吝”的困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吝”的挫折,就是因为这个民 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同人于宗”习惯,以至于一个数量上庞大的民族因为一直处于 散漫的状态而屡遭外敌的侮辱。直到毛泽东通过“整风”根治了“同人于宗”的病 根后,中国人民才因为有了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反对宗派的党而显示出全民族的团 结和力量。 关键词)宗同人建党整风团结 就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而言,“武装斗争”和“统一战 线”都要依赖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意志,没有这样的意志,就没有强大的力量。我 们已经具有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志,就是因为我们不仅有一个反对宗派的党作 为整个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同时,我们的人民也因为有了这 样的领导核心而显示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因此 当毛泽东开始重视“宗派”倾向对中国国民的危害时,他也就找到了造成中国一盘 散沙、大国不强的思想根源和文化原因,同时,因为他抓住了“宗派”的“脉相” 也就使他找到了根治“危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祸根”。为此,他确立了一系列 防止和根除这些“宗派”的思想方法和正确方针。今天,如果我们还可以用统一 团结、强大的气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那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反对“同人于宗”的建党 思想中所包含的“免疫”“宗派”的文化基因。 宗派的思想根源 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或许有着时代的印记和现实的特征,但就 其思想根源而言,已经深深系连在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里。即使是今天,我们依然 可以看到宗法制的一些表现形式,并对这些存在漠然视之。但这些表现形式在中国 古代历史上造成的危害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造成的危机,却深刻在反思、反省的 历史沉痛之中。也许,习惯会使我们淡忘这些“深刻”的“沉痛”,也许,习惯也1 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易学思维 杨天才 (浙江农林大学,杭州 临安 311300) 〔摘 要〕宗派的文化根源归结于中华民族血亲相连的认同感,虽然“认同” 的感觉与“求同”的愿望是实现“和谐”与统一的思想基础,但是,如果“认同” 与“求同”成为一种舍弃思想信仰的“同人于宗”行为,就必然导致被《周易》视 之为“吝”的困境。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屡屡遭受“吝”的挫折,就是因为这个民 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同人于宗”习惯,以至于一个数量上庞大的民族因为一直处于 散漫的状态而屡遭外敌的侮辱。直到毛泽东通过“整风”根治了“同人于宗”的病 根后,中国人民才因为有了一个在思想、文化上反对宗派的党而显示出全民族的团 结和力量。 〔关键词〕宗 同人 建党 整风 团结 就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而言,“武装斗争”和“统一战 线”都要依赖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意志,没有这样的意志,就没有强大的力量。我 们已经具有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志,就是因为我们不仅有一个反对宗派的党作 为整个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同时,我们的人民也因为有了这 样的领导核心而显示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伟大精神和强大力量。因此, 当毛泽东开始重视“宗派”倾向对中国国民的危害时,他也就找到了造成中国一盘 散沙、大国不强的思想根源和文化原因,同时,因为他抓住了“宗派”的“脉相”, 也就使他找到了根治“危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祸根”。为此,他确立了一系列 防止和根除这些“宗派”的思想方法和正确方针。今天,如果我们还可以用统一、 团结、强大的气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那主要归功于毛泽东反对“同人于宗”的建党 思想中所包含的“免疫”“宗派”的文化基因。 宗派的思想根源 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或许有着时代的印记和现实的特征,但就 其思想根源而言,已经深深系连在几千年的封建宗法制里。即使是今天,我们依然 可以看到宗法制的一些表现形式,并对这些存在漠然视之。但这些表现形式在中国 古代历史上造成的危害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造成的危机,却深刻在反思、反省的 历史沉痛之中。也许,习惯会使我们淡忘这些“深刻”的“沉痛”,也许,习惯也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