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网络推手浮出水面,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其“真相大白”,这很大程度地损害了互联 网的公信力。调查显示:表示对于网络推手很信任的受访者为16.20%;表示有所信任的为 57.32%,其中,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有些事情自己能够判断出符合事实,才会信任;表示 不信任的为20.56%;表示很不信任的为254%:另有3.39%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 习惯于网络灌水的“水军”,对于自身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也有自己的感觉。调查显示: 有约23%的“水军”受访者认为,大约有10%及以下的网络热点有“水军”身影;有16%的“水 军”受访者认为,大约有30%到40%的网络热点有“水军”的参与;同样有16%左右的“水军 受访者认为,有50%的网络热点是“水军”的战果 人类社会讲道德灰色地带有底线 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进出没有门槛,被个人或企业视作一个推广自己的平台, 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人类社会还是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则和道德规范,即使没有门 槛的互联网也应该如此。面对号称网络推手、危机处理等旗号之下的攻讦他人抬高自己,爆 炒红人,采用虚假手段宣传自身等行为,受访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调查显示:有55999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愚弄大众;有4619%的受访者认为是违 背道德,应该谴责:还有43.53%的受访者认为是败坏网络环境,破坏网络舆论的公信力; 有3603%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非常低俗:而31.68%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为不仅败坏网络 环境,甚至直接败坏社会风气;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这些行为违法的受访者仅为1064%(见 下表)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对“水军”的调査中发现,在回答“你接受任务时有道德考虑吗”这个 选项时,表示有考虑的接近4成,表示没有考虑的大约3443%,表示无所谓的为2568% 显然,道德对于这支队伍的约束是极其有限的。 自律只是理想监督不能缺失 其实,在网络上进行企业或个人形象推广、品牌推广、商品营销等,是一个企业或个人 的权利。关键是合乎我们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调查中,有受访者推荐,近年来,一家企 业连续在网络上推出了“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号召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在职人士 到乡村支教,传授素质教育知识、交流人生经验、分享精神世界。既支持了中国西部乡村教 育,提升了乡村素质教育水平,也升华了参与者的人格精神。这个行动计划,在网上报名, 参与者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拍摄的照片也发布在网上。这样的网络推广得到大家的认可 网络推广,良莠不齐,那么,如何规范网络推广? 受访者认为,仅仅依靠网络公关公司的自律是不可靠的,仅仅靠网站的自律也是靠不 住的,必须以法律来规范这些企业的行为。调查中,有57.19%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有法律 规范:其次,有56.3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网民的监督:第三,有54.7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 相关行业的自律;然后才是行政监管和企业自律。 哪些是网络推手哪些是幕后打手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受访者能不能识别哪些是自然生成的跟帖回帖,哪些是由幕 后的推手或者打手组织发布的呢?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网络红人、娱乐事件的炒作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或者说,这 类推手的操作方式已经成为模式,具有可识别性。其中,言辞夸张被列为第一特征;故事荒网络推手浮出水面,让越来越多的民众了解其 “真相大白”,这很大程度地损害了互联 网的公信力。调查显示:表示对于网络推手很信任的受访者为 16.20%;表示有所信任的为 57.32%,其中,有部分受访者表示,有些事情自己能够判断出符合事实,才会信任;表示 不信任的为 20.56%;表示很不信任的为 2.54%;另有 3.39%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 习惯于网络灌水的“水军”,对于自身参与网络舆论的程度也有自己的感觉。调查显示: 有约 23%的“水军”受访者认为,大约有 10%及以下的网络热点有“水军”身影;有 16%的“水 军”受访者认为,大约有 30%到 40%的网络热点有“水军”的参与;同样有 16%左右的“水军” 受访者认为,有 50%的网络热点是“水军”的战果。 人类社会讲道德 灰色地带有底线 互联网作为一个巨大的空间,进出没有门槛,被个人或企业视作一个推广自己的平台, 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人类社会还是需要遵守一定的法则和道德规范,即使没有门 槛的互联网也应该如此。面对号称网络推手、危机处理等旗号之下的攻讦他人抬高自己,爆 炒红人,采用虚假手段宣传自身等行为,受访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调查显示:有 55.99%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是愚弄大众;有 46.19%的受访者认为是违 背道德,应该谴责;还有 43.53%的受访者认为是败坏网络环境,破坏网络舆论的公信力; 有 36.03%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非常低俗;而 31.68%的受访者认为这些行为不仅败坏网络 环境,甚至直接败坏社会风气;值得注意的是,认为这些行为违法的受访者仅为 10.64%。(见 下表)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对“水军”的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接受任务时有道德考虑吗”这个 选项时,表示有考虑的接近 4 成,表示没有考虑的大约 34.43%,表示无所谓的为 25.68%。 显然,道德对于这支队伍的约束是极其有限的。 自律只是理想 监督不能缺失 其实,在网络上进行企业或个人形象推广、品牌推广、商品营销等,是一个企业或个人 的权利。关键是合乎我们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调查中,有受访者推荐,近年来,一家企 业连续在网络上推出了 “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号召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在职人士, 到乡村支教,传授素质教育知识、交流人生经验、分享精神世界。既支持了中国西部乡村教 育,提升了乡村素质教育水平,也升华了参与者的人格精神。这个行动计划,在网上报名, 参与者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拍摄的照片也发布在网上。这样的网络推广得到大家的认可。 网络推广,良莠不齐,那么,如何规范网络推广? 受访者认为,仅仅依靠网络公关公司的自律是不可靠的,仅仅靠网站的自律也是靠不 住的,必须以法律来规范这些企业的行为。调查中,有 57.19%受访者认为,首先要有法律 规范;其次,有 56.35%的受访者认为需要网民的监督;第三,有 54.7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 相关行业的自律;然后才是行政监管和企业自律。 哪些是网络推手 哪些是幕后打手 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受访者能不能识别哪些是自然生成的跟帖回帖,哪些是由幕 后的推手或者打手组织发布的呢?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网络红人、娱乐事件的炒作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或者说,这 类推手的操作方式已经成为模式,具有可识别性。其中,言辞夸张被列为第一特征;故事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