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指导书·励磁调节器实验 入端:标有Ca、Cb、Cc的3个引脚为芯片产生的锯齿波:标有+A、一C、+B、一A、+C、一B的6 个引脚为芯片输出的6相移相触发脉冲:标有Uk的引脚为控制电压输入端。 2.4.1移相电路实验 第一步,用双综示波器,一路监视同步信号Ua1(或Uh1、UC1), (a) 另一路监视锯齿波。两个被测信号应为同一相。将观测到的结果记录在 ot 图1-10(a、(b)中. 锯齿波的最低点对应若自然换相点。想一想为什么?(提示:励 (b) 磁变压器和同步变压器均为△Y1接线,同步变压器的输出到TC787的 同步信号引脚间有一个相位移为30°的低通滤波器。) 第二步,双综示波器的一路监视锯齿波,另一路监视相移相脉冲输 U-A (c) 出。取两个不同的控制电压值UcoN11、Uco2(例如1V、2V),用万用 表测量并标记在图1-0(b)中。将对应的两组不同移相角的移相脉冲 (d) Ua分别记录在图1-10(c、(d)中。 为观察清楚起见,可以把脉冲选择开关K1暂时放置在“单脉冲” 0 位置,本项实验后再恢复到双脉冲位置(想一想为什么?)。由于没有 图1-10移相电路实验波形 专用测量相位移的仪表和多踪示波器,图1-10中波形的相位关系定性 绘出即可。 请思考:三相锯齿波的相位、幅值如果不对称,原因可能在哪儿?应如何处理? 2.4.2移相触发与可控整流电路联合实验 用示波器监视SCR三相全控桥的输出电压UsCR波形,改变UcON1的大小,测量输入输出实验数据, 记录在表1-6中。数据中应当包括SCR的输出电压UsCR从最大到到最小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尤其是 对应于a为0°、30°、60°等关键数据。 请注意:由于SCR的负载阻抗为电阻,所以当a>90时,不能 (V) 符合UscR为=1.35UL·cosa。想一想为什么? 表16移相触发与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数据 输入Ueow(V) (V) 输出UscR(V) 图I-UsR-Uco特性曲线 2.5整组装置静态工作点测试与调整实验 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为了使各单元电路在指定的范围内工作,并使各单元之间能够很好的协调 配和。AVR-2出厂时设置的静态工作点及其调整方法如表1-7所示,各个切换开关的功能及其出厂设置 如表1-8所示。这些静态工作点和工作状态不是唯一的,实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不超出允许值的合理范 围内调整。 -6-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指导书·励磁调节器实验 - 6 - 入端;标有 Ca、Cb、Cc 的 3 个引脚为芯片产生的锯齿波;标有+A、-C、+B、-A、+C、-B 的 6 个引脚为芯片输出的 6 相移相触发脉冲;标有 Uk 的引脚为控制电压输入端。 2.4.1 移相电路实验 第一步,用双综示波器,一路监视同步信号 Ua1(或 Ub1、Uc1), 另一路监视锯齿波。两个被测信号应为同一相。将观测到的结果记录在 图 1-10(a)、(b)中。 锯齿波的最低点对应着自然换相点。想一想为什么?( 提示:励 磁变压器和同步变压器均为 Δ/Y-1 接线,同步变压器的输出到 TC787 的 同步信号引脚间有一个相位移为 30º的低通滤波器。) 第二步,双综示波器的一路监视锯齿波,另一路监视相移相脉冲输 出。取两个不同的控制电压值 UCON1、UCON2(例如 1V、2V),用万用 表测量并标记在图 1-10(b)中。将对应的两组不同移相角的移相脉冲 U+A分别记录在图 1-10(c)、(d)中。 为观察清楚起见,可以把脉冲选择开关 K1 暂时放置在“单脉冲” 位置,本项实验后再恢复到双脉冲位置(想一想为什么?)。由于没有 专用测量相位移的仪表和多踪示波器,图 1-10 中波形的相位关系定性 绘出即可。 请思考:三相锯齿波的相位、幅值如果不对称,原因可能在哪儿?应如何处理? 2.4.2 移相触发与可控整流电路联合实验 用示波器监视 SCR 三相全控桥的输出电压 USCR波形,改变 UCON1 的大小,测量输入输出实验数据, 记录在表 1-6 中。数据中应当包括 SCR 的输出电压 USCR从最大到到最小之间的输入输出数据,尤其是 对应于α为 0°、30°、60°等关键数据。 请注意:由于 SCR 的负载阻抗为电阻,所以当α>90°时,不能 符合 USCR为=1.35UL·cosα。想一想为什么? 2.5 整组装置静态工作点测试与调整实验 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为了使各单元电路在指定的范围内工作,并使各单元之间能够很好的协调 配和。AVR-2 出厂时设置的静态工作点及其调整方法如表 1-7 所示,各个切换开关的功能及其出厂设置 如表 1-8 所示。这些静态工作点和工作状态不是唯一的,实验时可以根据需要在不超出允许值的合理范 围内调整。 0 π 0 图 1-10 移相电路实验波形 Ua1 ωt UCa 0 U+A ωt 0 U+A ωt (a) (d) (c) (b) 0 ωt 输入 UCON (V) 输出 USCR (V) 表 1-6 移相触发与可控整流电路实验数据 UCON(V) 0 图 1-11 USCR - UCON 特性曲线 USCR(V)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