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指导书·励磁调节器实验 23.2适应单元实验2 本项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正竞比电路和最大励磁电流限制电路的作用(升压限流作用) 在负载电路中串接直流电流表(先要考虑好应怎样接线)监视电流。调节电压给定电位器Rw5, 使可控硅输出电压UsCR约为OV。外接电阻器约为10Q/5A。用示波器监视SCR的输出电压。SCR的 电压波形应正常,否则要分析原因,排除放障。 实验中保持测量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不变,调节电压给定电位器Rw5,逐步增大SCR电压,使负载 电流逐渐增大,直到电流不随Rw5的调节而显著增大为止(限流作用使然)。 注意:负载电流任何时候不要超过44!否则会烧坏电路元件。 在调节输出电压的过程中,测取负载电流、正竞比电路的两个输入(即偏置电路U10输出U6o、 电流比较放大器U10输出U)和适应单元输出Uco的实验数据,据填写在表1-5中。 限流值由电位器RwI0整定。限流整定值是U正向临界饱和点所对应的负载电流值。 注:限流整定值出厂时已整定为3.54,实验中可以调小它,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3.5A。 测取数据时要先找到关健点U=0<UC”(想一想为什么?),然后在该点两侧附近再取几点即可。 表1-5适应单元实验数据(2) Rw10=限流定值1 Rw10=限流定值2 负载电流 (A) (V 根据表15的实验数据,将限流电路的两条特性曲线绘制在图17中,将适应单元的竞比特性曲线 绘制在图1-8中。将适应单元的两条竞比、限流特性曲线绘制在图19中。 ◆U(V) Ucox (V) UcoN (V) I (A) 35A 3.5A I (A) 图1-7限流电路静态特性曲线 图1-8正竞比特性曲线 图19适应单元竞比限流特性曲线 2.4移相触发单元与SCR主回路实验 移相触发单元的作用是把控制电压Uco转换为移相触发脉冲,其移相角a要与UcoN满足一定的 函数关系。本装置的移相触发电路采用集成移相触发电路芯片TC787。该芯片采用锯齿波移相原理,每 当芯片的同步信号过0时,就使锯齿波回0,在锯齿波与控制电压UcOx相交时产生触发脉冲。TC787 采用单一正电源供电,锯齿波是单极性的。因此要求控制电压UON也是单极性的,其动态变化范围应 在锯齿波的最大最小值之间。5.1.3中适应单元的偏置电路,就是为此而设置的。 在本装置面板图(与图1-2一致)上,TC787标有Ua、Ub、Uc的3个引脚为芯片的同步信号输 -5.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指导书·励磁调节器实验 - 5 - 2.3.2 适应单元实验 2 本项实验的目的是考察正竞比电路和最大励磁电流限制电路的作用(升压限流作用)。 在负载电路中串接直流电流表(先要考虑好应怎样接线)监视电流。调节电压给定电位器 Rw5, 使可控硅输出电压 USCR约为 0V。外接电阻器约为 10Ω/5A。用示波器监视 SCR 的输出电压。SCR 的 电压波形应正常,否则要分析原因,排除故障。 实验中保持测量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不变,调节电压给定电位器 Rw5,逐步增大 SCR 电压,使负载 电流逐渐增大,直到电流不随 Rw5 的调节而显著增大为止(限流作用使然)。 注意:负载电流任何时候不要超过 4A!否则会烧坏电路元件。 在调节输出电压的过程中,测取负载电流 IL、正竞比电路的两个输入(即偏置电路 U10 输出 UCON’’、 电流比较放大器 U10 输出 UI)和适应单元输出 UCON 的实验数据,据填写在表 1-5 中。 限流值由电位器 Rw10 整定。限流整定值是 UI正向临界饱和点所对应的负载电流值。 注:限流整定值出厂时已整定为 3.5A,实验中可以调小它,但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 3.5A。 测取数据时要先找到关键点 UI ≈0 <UCON’’(想一想为什么?),然后在该点两侧附近再取几点即可。 根据表 1-5 的实验数据,将限流电路的两条特性曲线绘制在图 1-7 中,将适应单元的竞比特性曲线 绘制在图 1-8 中。将适应单元的两条竞比、限流特性曲线绘制在图 1-9 中。 2.4 移相触发单元与 SCR 主回路实验 移相触发单元的作用是把控制电压 UCON 转换为移相触发脉冲,其移相角α要与 UCON 满足一定的 函数关系。本装置的移相触发电路采用集成移相触发电路芯片 TC787。该芯片采用锯齿波移相原理,每 当芯片的同步信号过 0 时,就使锯齿波回 0,在锯齿波与控制电压 UCON 相交时产生触发脉冲。TC787 采用单一正电源供电,锯齿波是单极性的。因此要求控制电压 UCON也是单极性的,其动态变化范围应 在锯齿波的最大最小值之间。5.1.3 中适应单元的偏置电路,就是为此而设置的。 在本装置面板图(与图 1-2 一致)上,TC787 标有 Ua、Ub、Uc 的 3 个引脚为芯片的同步信号输 Rw10=限流定值 1 Rw10=限流定值 2 负载电流IL (A) 输入 UI (V) 输出 UCON (V) 表 1-5 适应单元实验数据(2) U(I V) 0 图 1-8 正竞比特性曲线 UCON(V) IL(A) 0 图 1-7 限流电路静态特性曲线 UI(V) IL(A) 0 图 1-9 适应单元竞比限流特性曲线 UCON(V) 3.5A 3.5A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