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在品德结构中,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是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 虽然是有阶段性的,但却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的,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伴随 着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一定的情境下,道德情感的激发又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提 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深化和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一股内部动力, 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它驱动了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是通过一系列具 体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 习惯是在道德知、情、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惯的途径中 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客观特征是其行为后果的直接现实性,因此,道德行为是品德 个循环中的终末环节,也是更高循环中的依据和基础。道德行为既可使道德知、情、意得 到检验,又可以加深和提髙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以上我们可以看到, 品德的四种基本成分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如果意志不坚定,道德信念就 会动摇,情感也不易控制:如果不重视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可能使学生言行脱节,产 生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因此,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在品 德的心理结构中,哪一种成分是核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取决于主体与情境、事件的难 易程度。品德的核心是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着的。品德的发生、发展不是服从于线性决定说, 而是服从于辩证决定论。同一种行为可能同多种道德认识与情感发生联系,道德认识与情感 同行为之间的联系也可能存在着种种冲突。总之,品德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它是主体与外 界环境双向互动、相互开放的运行关系。 2答案要点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 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 道德行为,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学生 道德信念的确立,不仅取决于道德认识的深度,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实践活动获 得行动的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单靠个人的经验,不足以形成坚 定的信念,只有当个人的经验被集体经验所证实时,才能使他坚信这种信念的正确性,继而 使这种信念得到巩固和加强。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吸取反面经验与 体验(即不按道德要求办事反而得到了赞赏,按要求办事反而受到了批评),因为这种情况能 削弱道德要求的说服力,从而阻碍有关知识向信念的转化。同道德信念相关联的是道德理想 它集中反映了人在社会中选定的如何做人的最高标准。道德理想来自于道德信念,而人们对 道德理的持续追求,又会使道德信念进一步发展、坚定。中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着具 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概括性理想等三种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是一项深入细致 的工作。对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指导阅读、组织参观访问、学习先进人物等活动,为 学生形成道德理想打妤基础。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指导他们总 结、分析优秀人物的个性与共性;用科学的世界观分析社会现象;用科学知识去丰富自己的 经验,把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当学生把道德原则与科学的世界观联系起来时,就可以 深刻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道德信念的强度与深度。此外,还要发 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通过道 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的行为,褒奖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 经验,加强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3.答案要点 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情境下自然而然出现的道德行为方式。“习惯成 自然”。它可以使人的道德行为容易实现,而当其道德行为受阻时,反而会引起消极的情绪 体验。所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加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概括性和稳定性,某些道 德行为方式经过练习得到巩固成为习惯之后,它在新的情境中也会发生迁移作用,能自动地 按照已经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行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品德达到高境界;而不良的道德行 为习惯,对不良的品行矫正带来一定的困难。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在品德结构中,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是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体中。它们的发展 虽然是有阶段性的,但却不能单独地割裂开来的,而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 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伴随 着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在一定的情境下,道德情感的激发又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提 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深化和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一股内部动力, 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它驱动了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是通过一系列具 体的行动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行为 习惯是在道德知、情、意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惯的途径中 形成起来的。道德行为的一个客观特征是其行为后果的直接现实性,因此,道德行为是品德 一个循环中的终末环节,也是更高循环中的依据和基础。道德行为既可使道德知、情、意得 到检验,又可以加深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以上我们可以看到, 品德的四种基本成分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密不可分的。如果意志不坚定,道德信念就 会动摇,情感也不易控制;如果不重视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可能使学生言行脱节,产 生只会说不会做的情况。因此,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在品 德的心理结构中,哪一种成分是核心,占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取决于主体与情境、事件的难 易程度。品德的核心是在一定范围内流动着的。品德的发生、发展不是服从于线性决定说, 而是服从于辩证决定论。同一种行为可能同多种道德认识与情感发生联系,道德认识与情感 同行为之间的联系也可能存在着种种冲突。总之,品德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它是主体与外 界环境双向互动、相互开放的运行关系。 2.答案要点: 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 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它可以引起,推动和维持人的 道德行为,使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它是道德品质形成中的关键因素。学生 道德信念的确立,不仅取决于道德认识的深度,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实践活动获 得行动的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单靠个人的经验,不足以形成坚 定的信念,只有当个人的经验被集体经验所证实时,才能使他坚信这种信念的正确性,继而 使这种信念得到巩固和加强。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促进学生将道德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吸取反面经验与 体验(即不按道德要求办事反而得到了赞赏,按要求办事反而受到了批评),因为这种情况能 削弱道德要求的说服力,从而阻碍有关知识向信念的转化。同道德信念相关联的是道德理想。 它集中反映了人在社会中选定的如何做人的最高标准。道德理想来自于道德信念,而人们对 道德理的持续追求,又会使道德信念进一步发展、坚定。中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着具 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概括性理想等三种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是一项深入细致 的工作。对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指导阅读、组织参观访问、学习先进人物等活动,为 学生形成道德理想打好基础。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指导他们总 结、分析优秀人物的个性与共性;用科学的世界观分析社会现象;用科学知识去丰富自己的 经验,把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当学生把道德原则与科学的世界观联系起来时,就可以 深刻地理解道德的本质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意义,增强道德信念的强度与深度。此外,还要发 展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道德评价起着道德裁判的作用,它有助于道德信念的形成,通过道 德评价谴责不道德的思想的行为,褒奖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大道德 经验,加强对道德概念及其意义的理解,使道德认识成为个人行动的自觉力量。 3.答案要点: 道德行为习惯是指稳定的经常的在一定情境下自然而然出现的道德行为方式。“习惯成 自然”。它可以使人的道德行为容易实现,而当其道德行为受阻时,反而会引起消极的情绪 体验。所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加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概括性和稳定性,某些道 德行为方式经过练习得到巩固成为习惯之后,它在新的情境中也会发生迁移作用,能自动地 按照已经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行动,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品德达到高境界;而不良的道德行 为习惯,对不良的品行矫正带来一定的困难。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