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虛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 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 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 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 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 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 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 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 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 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 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 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①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选自2014年4月19日《文汇报》,有删改) 4.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2分) 15.文章第⑧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3分) 6.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红豆树下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 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 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 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 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 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 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 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 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 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 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 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 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⑦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 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 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⑧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 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 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⑨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 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 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 回归最终的安静。 ⑩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 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 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11 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选自 2014 年 4 月 19 日《文汇报》,有删改) 14.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2 分) 15.文章第⑧段中为什么要引用莎士比亚的话?(3 分) 16.作者在第⑩段中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 分)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7~21 题。 红豆树下 陈歆耕 ①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 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 绵情史的红豆树。 ②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 ③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 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 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 ④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 80 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 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 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 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 20 年,用文言文写就、80 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 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 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