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第六章全球时代的经济与政治 何谓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这个概念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风行世界。没有人能说清它的出 处,也没有人能够描述它流传的过程,大家所看到的是无论在政府还是民间、发达的北方 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南方国家、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讨论中,全球化都成了热点话题。而晚 至80年代末,这个术语还几乎不为人所知 全球化概念之所以能够戏剧性地流行,是因为它表达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身处时代的共 同感受。首先,人们相信自己正置身于深刻而迅速的变化过程当中。大家可能对变革的方向 程度、速度有不同的估价,对变革是否合理有截然不同的意见,但无人能够否认政治、经济 技术、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化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进程,不管喜欢不喜欢, 人们的生活将被重新塑造。即便是严厉抨击全球化趋势的人也会承认,变革的潮流来势汹汹、 无孔不入,是很难抵御的。其次,人们普遍认为此次变革的特点在于突破界限、扩展空间。 如罗西瑙所解释的,全球化在政治领域促使权威、政治和利益扩展到领土边界之外,在经济 领域促使生产、贸易和投资向原产地以外扩展,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则将观念、规范和习俗扩 大到它们的原生环境之外。如果说现代化的特点是时间性,全球化的特色则在于空间性。 不过全球化概念的优势也恰恰成了它的弱点。它能够代表广泛的共识,但作为分析性 的术语却失之于宽泛。对其确切定义各界人士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化有 定影响的定义己不下百种,可以大致分为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两类。主张狭义解释的学者 大多认为全球化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其他方面的变化可视为经济全球化的连带产物。比较 极端的看法甚至称只有经济全球化是切实的进程,其他名目的全球化无法测度,有人为夸大 之嫌。因此他们主张从经济角度简单而明确地定义全球化。比如克鲁格曼就提议根据世界贸 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全球化,如果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生产增长 速度,表明全球化进程存在并发展。相比之下,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使用的定义更全面一些, 即全球化意味着产业和服务业行为(如研究和开发投入、生产和分配资源的使用)及跨国界 的公司网络(如通过合资和共享资产)的地理扩散。3 主张广义解释的学者则坚持全球化是包罗万象的复杂进程。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其中最 引人注目、甚至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它绝不能代表变革整体。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的全球 化并不只是经济变革的后果,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政治或观念更新先于经济变革发生,是政策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全球的”( global)一词的是马歇尔·麦克卢汉。他在1962年出版的《格登伯格的 HEf)(Marshall Mcluhan, The Gutenberg Galaxy: 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2)一书中创造了全球村( global village,也翻译成地球村)的概念,描述通讯技 术的突破进展带来人们的共同时空观念。后来这个术语又被绿色和平主义者借用,以支持其终止核军备竞 赛、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主张。很明显,他们的侧重点与90年代的全球化概念是不同的。80年代前期, 开始有一些经济学者使用全球化一词。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奥多尔·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但没有公认 的创始者。参见梁展编,《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詹姆斯·罗西瑙,《全球化的复杂性和矛盾》,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年版,第212页。 3转引自(美)彼得·考克莱尼斯,《农业的全球化》,陈意新译,《新华文摘》,2001年第5期,第165-166第六章 全球时代的经济与政治 何谓全球化 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化这个概念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风行世界。没有人能说清它的出 处1 ,也没有人能够描述它流传的过程,大家所看到的是无论在政府还是民间、发达的北方 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南方国家、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讨论中,全球化都成了热点话题。而晚 至 80 年代末,这个术语还几乎不为人所知。 全球化概念之所以能够戏剧性地流行,是因为它表达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身处时代的共 同感受。首先,人们相信自己正置身于深刻而迅速的变化过程当中。大家可能对变革的方向、 程度、速度有不同的估价,对变革是否合理有截然不同的意见,但无人能够否认政治、经济、 技术、文化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迁。这些变化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进程,不管喜欢不喜欢, 人们的生活将被重新塑造。即便是严厉抨击全球化趋势的人也会承认,变革的潮流来势汹汹、 无孔不入,是很难抵御的。其次,人们普遍认为此次变革的特点在于突破界限、扩展空间。 如罗西瑙所解释的,全球化在政治领域促使权威、政治和利益扩展到领土边界之外,在经济 领域促使生产、贸易和投资向原产地以外扩展,在社会和文化领域则将观念、规范和习俗扩 大到它们的原生环境之外。2 如果说现代化的特点是时间性,全球化的特色则在于空间性。 不过全球化概念的优势也恰恰成了它的弱点。它能够代表广泛的共识,但作为分析性 的术语却失之于宽泛。对其确切定义各界人士议论纷纷,莫衷一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化有 一定影响的定义已不下百种,可以大致分为狭义解释和广义解释两类。主张狭义解释的学者 大多认为全球化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其他方面的变化可视为经济全球化的连带产物。比较 极端的看法甚至称只有经济全球化是切实的进程,其他名目的全球化无法测度,有人为夸大 之嫌。因此他们主张从经济角度简单而明确地定义全球化。比如克鲁格曼就提议根据世界贸 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来衡量全球化,如果贸易增长速度持续高于生产增长 速度,表明全球化进程存在并发展。相比之下,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使用的定义更全面一些, 即全球化意味着产业和服务业行为(如研究和开发投入、生产和分配资源的使用)及跨国界 的公司网络(如通过合资和共享资产)的地理扩散。3 主张广义解释的学者则坚持全球化是包罗万象的复杂进程。经济全球化可能是其中最 引人注目、甚至是最重要的方面,但它绝不能代表变革整体。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的全球 化并不只是经济变革的后果,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政治或观念更新先于经济变革发生,是政策 1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全球的”(global)一词的是马歇尔·麦克卢汉。他在 1962 年出版的《格登伯格的 群星们》(Marshall Mcluhan, The Gutenberg Galaxy: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2)一书中创造了全球村(global village,也翻译成地球村)的概念,描述通讯技 术的突破进展带来人们的共同时空观念。后来这个术语又被绿色和平主义者借用,以支持其终止核军备竞 赛、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的主张。很明显,他们的侧重点与 90 年代的全球化概念是不同的。80 年代前期, 开始有一些经济学者使用全球化一词。如美国经济学家泰奥多尔·莱维特(Theodore Levitt)。但没有公认 的创始者。参见梁展编,《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版。 2 詹姆斯·罗西瑙,《全球化的复杂性和矛盾》,王列、杨雪冬编译,《全球化与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12 页。 3 转引自(美)彼得·考克莱尼斯,《农业的全球化》,陈意新译,《新华文摘》,2001 年第 5 期,第 165-166 页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