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调整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所以他们主张定义必须具有包容性,而且不能局限于描述表 面现象。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定义因符合这一思路而被广为接受,“可以把全球 化定义为种种全球性社会关系的增强,它使各种本来天各一方的地方性联结在一起,以至此 地发生的事情要受到遥远的地方的事情的制约,反之亦然。”这个解释比较灵活,可以涵盖 诸多领域,同时又强调了全球化的特色,即其空间性,可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全面和平衡的定 全球化的动力 除了“什么是全球化”之外,人们问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是怎么发生的?”也 就是说,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全球时代的到来。 如同全球化进程自身,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也是复杂、多侧面的。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世 界市场固有的扩张性。如导言中已经分析的,扩张和整合是世界市场的本性。它追求的目标 始终是超越各种形式的边界,摆脱各种约東,按照经济理性配置资源。150年前发表的《共 产党宣言》中已经有这样的描述,“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 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 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 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 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 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 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60年前的《大转折》中又 有如下说法:所谓转折是从国际经济向真正的全球市场经济的转变;前者被认为是运转方式 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和地方经济的总和,后者则是由统一的规则体系所控制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或是卡尔·波拉尼都不是在预言今日的全球化进程。但由于他们准 确地剖析了世界市场的特性,于是也就抓住了全球化的实质精神。世界市场向全球扩张的趋 势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不过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在其萌芽和发展初期, 真正的全球市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目标。只是到了20世纪末,在通过普遍和持续的增 长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资源和经验之后,世界市场的扩张要求才得以充分实现。 推动全球化的第二个的因素是技术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功。技术手段的突破 性发展对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影响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交通和通讯领域的变革为经济全球化 插上了双翼。而且如吉登斯指出的,技术革新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经济活动,它同时也改变了 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促使全球观念在普通民众中间迅速普及 当19世纪末,茨威格等欧洲自由派知识分子宣称自己是无国界的世界公民的时候,他 如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沙奈即称“如果没有1979-1981年由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开始实施的自由化、 放宽金融管制和私有化经济政策,‘资本全球化’也是不可能的。”(法)弗朗索瓦·沙奈等著,齐建华、胡 振良译,《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序言第5页 °转引自(英)马丁·阿尔布劳著,高湘译,《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商务印书馆, 2001年版,第154页 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 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255页。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Boston Beacon Press, 1957调整启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4 所以他们主张定义必须具有包容性,而且不能局限于描述表 面现象。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的定义因符合这一思路而被广为接受,“可以把全球 化定义为种种全球性社会关系的增强,它使各种本来天各一方的地方性联结在一起,以至此 地发生的事情要受到遥远的地方的事情的制约,反之亦然。”5 这个解释比较灵活,可以涵盖 诸多领域,同时又强调了全球化的特色,即其空间性,可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全面和平衡的定 义。 全球化的动力 除了“什么是全球化”之外,人们问得最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是怎么发生的?”也 就是说,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全球时代的到来。 如同全球化进程自身,推动其发展的因素也是复杂、多侧面的。其中居于首位的是世 界市场固有的扩张性。如导言中已经分析的,扩张和整合是世界市场的本性。它追求的目标 始终是超越各种形式的边界,摆脱各种约束,按照经济理性配置资源。150 年前发表的《共 产党宣言》中已经有这样的描述,“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 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 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 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 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 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 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6 60 年前的《大转折》中又 有如下说法:所谓转折是从国际经济向真正的全球市场经济的转变;前者被认为是运转方式 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的民族和地方经济的总和,后者则是由统一的规则体系所控制的7 。 马克思和恩格斯,或是卡尔·波拉尼都不是在预言今日的全球化进程。但由于他们准 确地剖析了世界市场的特性,于是也就抓住了全球化的实质精神。世界市场向全球扩张的趋 势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不过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和外部环境的限制,在其萌芽和发展初期, 真正的全球市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目标。只是到了 20 世纪末,在通过普遍和持续的增 长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资源和经验之后,世界市场的扩张要求才得以充分实现。 推动全球化的第二个的因素是技术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功。技术手段的突破 性发展对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影响有目共睹,可以说是交通和通讯领域的变革为经济全球化 插上了双翼。而且如吉登斯指出的,技术革新的影响绝不局限于经济活动,它同时也改变了 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促使全球观念在普通民众中间迅速普及。 当 19 世纪末,茨威格等欧洲自由派知识分子宣称自己是无国界的世界公民的时候,他 4 如法国学者弗朗索瓦·沙奈即称“如果没有 1979-1981 年由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开始实施的自由化、 放宽金融管制和私有化经济政策,‘资本全球化’也是不可能的。”(法)弗朗索瓦·沙奈等著,齐建华、胡 振良译,《金融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年,中文版序言第 5 页。 5 转引自(英)马丁·阿尔布劳著,高湘译,《全球时代:超越现代性之外的国家和社会》,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154 页。 6 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 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 254—255 页。 7 Karl Polanyi,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 Boston: Beacon Press, 195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