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们其实只能代表极少数能够负担四处游学费用的富家子弟。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主义 呼吁采取集体行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其民间的支持者也是集中在西方国家。而 目前信息技术创造的共同空间才是真正覆盖全球,并且突破了社会阶层界限。如波莉·汤因 比形象地描述的,这种全球文化“充斥着‘E’的数字”,使得“从萨摩亚群岛到西伯利亚再 到索马里都是同一种味道”。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一位旅行者穿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廷 克图,他遇见的第一个当地居民竟头戴德士古( Texaco)棒球帽。 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冷战的终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政局的变化不仅意 味着东西方军事对峙的结束,这个国际政治领域的巨变也使国家计划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天平 决定性地向后者倾斜。如前所述,斯大林确立的计划体制对内保证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掌握和 控制,对外则持自给自足的姿态,以建立大而全的独立国民经济体系为理想目标。由于它提 供了抵制世界市场的完整方案,而且在前3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对发展中 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在二战后的新独立国家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模拟版本。甚至西方 国家也在苏联的制度竞争压力下,或多或少加强了国家对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苏联瓦解使 这种全面计划思想信誉扫地,国家干预市场的效率受到严厉批评,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更被 普遍认为是致命的选择。如果说是技术革命帮助经济活动跨越地理界限的话,那么国际关系 中的变革则破除了政治樊篱,使各国奉行的规则和制度迅速地趋向一致,趋向有利于世界市 场的模式 这些因素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帮助它获得了惊人的进展。全球化浪潮不 仅改变了生产、贸易、资本流动等等国际经济活动,而且影响到文化领域,并造成了种种全 球性问题。 相互依存体系的前景 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带入了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中。全球时代的相互依存体系 可以被看做第二次相互依存体系的延续,也可以象乐观人士所主张的,被当作全新的第三次 相互依存体系来对待。 后冷战时期的种种变化使目前的相互依存体系占据了相当高的起点。从广度上看,它 令前两个体系黯然失色,因为它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空中发展的。各国各地区都自愿加 入,希望从经济往来中获益和确立政治合法性。个别向隅的国家则是被迫居于边缘地位,也 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从深度上看,它具有空前雄厚的经济基础,无论是国际贸易、跨 国生产还是国际金融活动都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和水平。它的思想基础也是稳固的,虽然存在 置疑和批评的声音,但至今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替代方案。它的政治基础略显薄弱,但仍然 是前两个体系无法比拟的。冷战后出现的新兴国家大部分被迅速吸收到体系当中,居核心地 位的大国之间虽然不时出现摩擦,在面临关键决定的时候却仍然能够保持一致。 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开端并不能保证体系的成功。即便在物质财富迅速 积累、文化交流成果丰硕的情况下,全球化进程依然有停滞和逆转的可能,建筑其上的相互 依存体系也会随之瓦解和崩溃。目前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尤 其是在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发达国家,这种思潮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它虽然在 理论上缺乏支持,但可以借保护劳工利益、维护福利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等口号堂而皇之 °波莉·汤因比,《谁害怕全球文化?》,威尔·赫顿与安东尼·吉登斯主编,达巍、潘剑等译,《在边缘 全球资本主义生活》,三联书店,203年版,第261-262页。们其实只能代表极少数能够负担四处游学费用的富家子弟。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全球主义 呼吁采取集体行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过其民间的支持者也是集中在西方国家。而 目前信息技术创造的共同空间才是真正覆盖全球,并且突破了社会阶层界限。如波莉·汤因 比形象地描述的,这种全球文化“充斥着‘E’的数字”,使得“从萨摩亚群岛到西伯利亚再 到索马里都是同一种味道”。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一位旅行者穿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廷巴 克图,他遇见的第一个当地居民竟头戴德士古(Texaco)棒球帽。8 推动全球化发展的第三个因素是冷战的终结。苏联解体和东欧国家政局的变化不仅意 味着东西方军事对峙的结束,这个国际政治领域的巨变也使国家计划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天平 决定性地向后者倾斜。如前所述,斯大林确立的计划体制对内保证国家对市场的全面掌握和 控制,对外则持自给自足的姿态,以建立大而全的独立国民经济体系为理想目标。由于它提 供了抵制世界市场的完整方案,而且在前 30 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所以对发展中 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在二战后的新独立国家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模拟版本。甚至西方 国家也在苏联的制度竞争压力下,或多或少加强了国家对市场活动的监督管理。苏联瓦解使 这种全面计划思想信誉扫地,国家干预市场的效率受到严厉批评,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更被 普遍认为是致命的选择。如果说是技术革命帮助经济活动跨越地理界限的话,那么国际关系 中的变革则破除了政治樊篱,使各国奉行的规则和制度迅速地趋向一致,趋向有利于世界市 场的模式。 这些因素为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帮助它获得了惊人的进展。全球化浪潮不 仅改变了生产、贸易、资本流动等等国际经济活动,而且影响到文化领域,并造成了种种全 球性问题。 相互依存体系的前景 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带入了更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中。全球时代的相互依存体系 可以被看做第二次相互依存体系的延续,也可以象乐观人士所主张的,被当作全新的第三次 相互依存体系来对待。 后冷战时期的种种变化使目前的相互依存体系占据了相当高的起点。从广度上看,它 令前两个体系黯然失色,因为它是在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时空中发展的。各国各地区都自愿加 入,希望从经济往来中获益和确立政治合法性。个别向隅的国家则是被迫居于边缘地位,也 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从深度上看,它具有空前雄厚的经济基础,无论是国际贸易、跨 国生产还是国际金融活动都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和水平。它的思想基础也是稳固的,虽然存在 置疑和批评的声音,但至今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替代方案。它的政治基础略显薄弱,但仍然 是前两个体系无法比拟的。冷战后出现的新兴国家大部分被迅速吸收到体系当中,居核心地 位的大国之间虽然不时出现摩擦,在面临关键决定的时候却仍然能够保持一致。 不过,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好的开端并不能保证体系的成功。即便在物质财富迅速 积累、文化交流成果丰硕的情况下,全球化进程依然有停滞和逆转的可能,建筑其上的相互 依存体系也会随之瓦解和崩溃。目前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经济民族主义思潮。尤 其是在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发达国家,这种思潮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它虽然在 理论上缺乏支持,但可以借保护劳工利益、维护福利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等等口号堂而皇之 8 波莉·汤因比,《谁害怕全球文化?》,威尔·赫顿与安东尼·吉登斯主编,达巍、潘剑等译,《在边缘: 全球资本主义生活》,三联书店,2003 年版,第 261-262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