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图可见,甲基钴胺的作用是促进叶酸的周转利用,以利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DNA的合成,如果缺乏维生素B12,则叶酸陷入N5· CH3~FH4这个“陷井”而难以被机体再利用,犹如缺乏叶酸一样,所以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贫血,同缺乏叶酸一样,也是巨幼细胞性大红 细胞贫血。 上述以CH3·B12作辅酶的甲基移换反应不仅促进FH4的再利用,而且还促进蛋氨酸的再利用(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参看氨基酸 的代谢)。蛋氨酸经活化后可作为甲基供体促进胆碱和磷脂的合成,有利于肝脏的代谢。所以临床上把叶酸和维生素B12作为治疗肝脏病的辅助 药物,除了考虑到它们的促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作用外,还考虑到它们有保护肝脏,防止发生脂肪肝的作用。 5'~脱氧腺苷钴胺(5”·dAB12)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丙酸的代谢。 体内某些氨基酸、奇数碳脂肪酸和胆固醇分解代谢中可产生丙酰C0A。正常情况下,丙酰COA经羧化生成甲基丙二酰C0A,后者再受甲基 丙二酰CoA变位酶和辅酶B12(即5'-dA·B12)的作用转变为琥珀酰CoA,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利用(参看糖代谢)。 CH CH, CH-CO~SCoA +C02 CH,-CO SCoA 丙酰CoA 玻化的 CH-CO~SCoA 3-A.B 变位酵 CH, COOH COOH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陈CoA 当维生素B12缺乏时,由于这些代谢途径受阻,将导致甲基丙二酰COA和丙酰COA的堆积,结果引起甲基丙二酰COA水解,产生甲基丙二 酸由尿排出。所以维生素B12缺乏病人尿中出现甲基丙二酸,这可作为一个很灵敏的诊断指标。据分析,患者脑脊液中甲基丙二酸的浓度大于 血浆中浓度,表明代谢障碍主要发生在神经组织。另外,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堆积的丙酰C0八掺入到病变的神经髓鞘,构成异常的奇数碳脂 防酸(15C和17C),这可能与神经髓鞘的退行性变有关。因为5'·dA·B12所参与的代谢途径与叶酸无关,所以维生素B12缺乏患者除了造血系 统的症状与叶酸缺乏相似外,尚有其独特的神经症状。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丙酸C0A代谢障碍可用下列图解表示。 氨基酸(异充氨酸、苏氮酸等)、 变位 起圆醇侧链 、搜化 丙酰C6A 甲基丙二戢C0A →就珀最CoA 奇数碳脂防酸 5-dA"B 缺乏 掺人健附,构成异常奇数甲基丙二酸 TCA循环 碳脂防酸 由尿排出 皱鞘病变 神经症状 图3-5维生素B12缺乏对丙酰CoA-代谢的影响 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少(每日仅需2?微克),而体内贮存量很充裕,所以因摄入不足而致维生素B12缺 乏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是维生素BI2的吸收与正常胃粘膜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密切相关,这种糖蛋白叫做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简写IF)。维 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后才能被小肠吸收。这一方面是由于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回肠下段,只有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成IF-B12 复合物才能被肠粘膜上的受体接纳;另一方面二者的结合有相互保护的作用;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不被肠道细菌所破坏;维生素B12保护内 因子不被消化液中的酶所水解。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全切除的病人或者先天缺乏内因子,均可因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而致维生素B12 的缺乏。对这类病人只有采取注射的方式给予维生素B12才有效。 二、维素素C和P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它是含有内脂结构的多元醇类,其特点是具有可解离出H+的烯醇式羟基,因而其水溶液有较强的 酸性,维生素C可脱氢而被氧化,有很强的还原性,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还可接受氢而被还原。 维生素C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有生理活性的是L·型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酸性水溶液(pH<4)中较为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有微量金属离子(如Cu++、Fε+++等)存在时,更易被氧化分 解;加热或受光照射也可使维生素C分解。此外,植物组织中尚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失去活性,所以蔬菜和水果 贮存过久,其中维生素C可遭到破坏而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O=C HO-C +2 HO HO-CH HO-CH CH,OH CH,OH 抗红血酸 脱氢抗坏血破 (维生案C) (氧化类维生素C) 大多数动物能够利用葡萄糖以合成维生素C,但是人类、灵长类动物和豚鼠由于体内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酶类,所以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 必须依赖食物供给。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后的维生素C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以肾上腺中含量最高。但是维生素C在由上图可见,甲基钴胺的作用是促进叶酸的周转利用,以利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DNA的合成,如果缺乏维生素B12,则叶酸陷入N5- CH3·FH4这个“陷井”而难以被机体再利用,犹如缺乏叶酸一样,所以维生素B?12缺乏所引起的贫血,同缺乏叶酸一样,也是巨幼细胞性大红 细胞贫血。 上述以CH3·B12作辅酶的甲基移换反应不仅促进FH4的再利用,而且还促进蛋氨酸的再利用(蛋氨酸→同型半胱氨酸→蛋氨酸,参看氨基酸 的代谢)。蛋氨酸经活化后可作为甲基供体促进胆碱和磷脂的合成,有利于肝脏的代谢。所以临床上把叶酸和维生素B12作为治疗肝脏病的辅助 药物,除了考虑到它们的促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作用外,还考虑到它们有保护肝脏,防止发生脂肪肝的作用。 5′-脱氧腺苷钴胺(5′-dA·B12)是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的辅酶,参与体内丙酸的代谢。 体内某些氨基酸、奇数碳脂肪酸和胆固醇分解代谢中可产生丙酰CoA。正常情况下,丙酰COA经羧化生成甲基丙二酰CoA,后者再受甲基 丙二酰CoA变位酶和辅酶B12(即5′-dA·B12)的作用转变为琥珀酰CoA,最后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利用(参看糖代谢)。 当维生素B12缺乏时,由于这些代谢途径受阻,将导致甲基丙二酰COA和丙酰COA的堆积,结果引起甲基丙二酰COA水解,产生甲基丙二 酸由尿排出。所以维生素B12缺乏病人尿中出现甲基丙二酸,这可作为一个很灵敏的诊断指标。据分析,患者脑脊液中甲基丙二酸的浓度大于 血浆中浓度,表明代谢障碍主要发生在神经组织。另外,同位素示踪实验发现,堆积的丙酰CoA掺入到病变的神经髓鞘,构成异常的奇数碳脂 肪酸(15C和17C),这可能与神经髓鞘的退行性变有关。因为5′-dA-B12所参与的代谢途径与叶酸无关,所以维生素B12缺乏患者除了造血系 统的症状与叶酸缺乏相似外,尚有其独特的神经症状。维生素B?12缺乏引起丙酸CoA代谢障碍可用下列图解表示。 图3-5 维生素B12缺乏对丙酰CoA-代谢的影响 维生素B12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人体对它的需要量甚少(每日仅需2?微克),而体内贮存量很充裕,所以因摄入不足而致维生素B12缺 乏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是维生素B12的吸收与正常胃粘膜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密切相关,这种糖蛋白叫做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简写IF)。维 生素B12必须与内因子结合后才能被小肠吸收。这一方面是由于维生素B?12的吸收部位在回肠下段,只有维生素B12与内因子结合成IF-B12 复合物才能被肠粘膜上的受体接纳;另一方面二者的结合有相互保护的作用;内因子保护维生素B12不被肠道细菌所破坏;维生素B12保护内 因子不被消化液中的酶所水解。某些疾病如萎缩性胃炎、胃全切除的病人或者先天缺乏内因子,均可因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而致维生素B12 的缺乏。对这类病人只有采取注射的方式给予维生素B12才有效。 二、维素素C和P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它是含有内脂结构的多元醇类,其特点是具有可解离出H+的烯醇式羟基,因而其水溶液有较强的 酸性。维生素C可脱氢而被氧化,有很强的还原性,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还可接受氢而被还原。 维生素C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异构体,自然界存在的、有生理活性的是L-型抗坏血酸。 维生素C在酸性水溶液(pH<4)中较为稳定,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易被破坏,有微量金属离子(如Cu++、Fe+++等)存在时,更易被氧化分 解;加热或受光照射也可使维生素C分解。此外,植物组织中尚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分解,失去活性,所以蔬菜和水果 贮存过久,其中维生素C可遭到破坏而使其营养价值降低。 大多数动物能够利用葡萄糖以合成维生素C,但是人类、灵长类动物和豚鼠由于体内缺少合成维生素C的酶类,所以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 必须依赖食物供给。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迅速自胃肠道吸收,吸收后的维生素C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以肾上腺中含量最高。但是维生素C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