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容 内 容 第3章轴心受力构件(4) 23,1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3..1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3.1,2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3.1.2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3.2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4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0) 241概述 42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42.1适筋梁的受弯性能 42.2正截面受弯的三种破坏形态 42.3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 43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4.3.1基本假定 432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4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与最小配筋率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4.1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64|2 442基本公式的应用 44.3计算系数及其应用 444截面尺寸及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5.1概述 4.52受压钢筋的应力 4.53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4 454双筋矩形截面的计算方法 46T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I形和箱形) 46.1T形截面梁的应用 462T形截面翼缘的计算宽度 观看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录像 463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464T形截面的计算方法 第5章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8) 5.1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51.1破坏形态 5.1.2两类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 52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521附加偏心距ea、初始偏心距e 522偏心受压长柱的二阶弯矩 52.3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二阶效应的考虑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 第2页第 2 页 周 次 周 学 时 讲 课 习题课、课堂讨论(或自学)、上机课 学 时 内 容 学 时 内 容 第 3 章 轴心受力构件(4) 2 3.1 轴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3.1.1 轴心受压普通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4 4 3.1.2 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2 3.1.2 轴心受压螺旋式箍筋柱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3.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0) 2 4.1 概述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4.2.1 适筋梁的受弯性能 5 4 4.2.2 正截面受弯的三种破坏形态 4.2.3 适筋梁的配筋率范围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2 4.3.1 基本假定 4.3.2 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4.3.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与最小配筋率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4.1 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 6 4 2 4.4.2 基本公式的应用 4.4.3 计算系数及其应用 4.4.4 截面尺寸及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 国 庆 节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5.1 概述 2 4.5.2 受压钢筋的应力 4.5.3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7 4 4.5.4 双筋矩形截面的计算方法 4.6 T 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 I 形和箱形) 4.6.1 T 形截面梁的应用 2 4.6.2 T 形截面翼缘的计算宽度 观看受弯构件正截面试验录像 4.6.3 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4.6.4 T 形截面的计算方法 第 5 章 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8) 5.1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态 5.1.1 破坏形态 2 5.1.2 两类偏心受压破坏的界限 5.2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8 4 5.2.1 附加偏心距 a e 、初始偏心距 i e 5.2.2 偏心受压长柱的二阶弯矩 5.2.3 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二阶效应的考虑 说明:(1)周学时包括本周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课内学时。(2)讲课、实验(或上机)、习题、课堂讨论、自学等, 均应填写每次课时的内容。(3)各周之间,划线隔开。(4)本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教研室、院(系、部)各一份(开学第一周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