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1.2结构比较与博弈比较 组织研究的范式选择 很少有一个研究领域象组织领域一样吸引人们从那么多不同的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的研 究方法以及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研究。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有自己讨论组织的方 法;政治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之间也有一些他们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新兴学科的学者们则 希望超越这些硏究方法,比如决策学与信息传播学科的学者。此外,一些特殊的方法论问题 使得那些依然执著于描述性个案研究的学者与那些试图对组织样本进行比较测量的学者之 间趋于对立,同样在个案研究和调查测量的学者与那些从公理和规范的观点进行研究的学者 之间也是如此。 这种混乱的局面不应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一个学科与另外一个学科之间含混不清的 相似性以及冒险引用可能会导致学术创造的泡沫:一知半解则可能会推波助澜。因此,对这 人文学科的状况进行新的评估,或者更为明确地讲,对其学术研究的策略进行新的辨析看 来已经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亦即尽管这样一种正本清源不应在理论和方法上预设任何逻辑观点 上的优先次序,但是人们理应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使用的研究范式上,并从这个角度 提出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 研究的个案与样本的结构 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导致本领域两极分化的争论不胜枚举,比如那些使决策探讨与 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对立的争论,使原理的理性探讨与实证型的理论建构对立的争论,使行动 本位的、规范探讨向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的研究对立的争论,不过在这些争论之中,最为 致命的却是非常基本的方法论之争,亦即个案研究与样本技术之争。这一争执可以被简略地 概括如下:在五十年代盛行的那种方法论,亦即具有固定研究范式的个案研究分析,包含了 种研究范式,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的中后期,一种新的方法论逐渐流行起来,这种新的方法 论意味着研究范式上的根本改变,尽管这一改变并不是十分自觉的。 准确地说,个案研究方法有三个基本特征: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其中的主要论证 方式是描述和领会,而不是测量:这种研究从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借鉴了大量的方法和概念, 你很难把它与这些学科截然区分开来:这一方法对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经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 目标和结果的关注。这些特征是与其支配性的研究范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范式可以简 约地概括如下:正式的目标和规范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结果,因为组织是作为一个自主的社会 系统而存在的,其基本要素是社会的互相作用和领导的现象:而其诉求的核心问题则是领导 的过程 这种研究范式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缺陷:首先,它的基本问题并非围绕着作为单位的组 织,而是组织内部的过程:其次,它对假设的概括方法是从一个个案走向理论,而后再回到 另外一个个案,这意味着它很难运用科学的论据去验证任何的理论;其三,人们很容易把这 种范式与一种功能主义的哲学联系起来,这种哲学是建立在一致性与和谐性的基础之上的, 而这会使其逐渐表现出在判断力上的优柔寡断来 原文出自 Greet Hofstede and m. Sami Kassem编 European Contributions to Organization Theory (Assen/Amsterdam: Van Gorcum, 1976), pp 193-207. it H Charles C Lemert #l French Sociology(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pp 97-1101 41.2 结构比较与博弈比较* 组织研究的范式选择 很少有一个研究领域象组织领域一样吸引人们从那么多不同的学科角度,运用不同的研 究方法以及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进行研究。经济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有自己讨论组织的方 法;政治科学家和社会学家之间也有一些他们自己的研究方法,同时,新兴学科的学者们则 希望超越这些研究方法,比如决策学与信息传播学科的学者。此外,一些特殊的方法论问题 使得那些依然执著于描述性个案研究的学者与那些试图对组织样本进行比较测量的学者之 间趋于对立,同样在个案研究和调查测量的学者与那些从公理和规范的观点进行研究的学者 之间也是如此。 这种混乱的局面不应被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一个学科与另外一个学科之间含混不清的 相似性以及冒险引用可能会导致学术创造的泡沫;一知半解则可能会推波助澜。因此,对这 一人文学科的状况进行新的评估,或者更为明确地讲,对其学术研究的策略进行新的辨析看 来已经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有这样的感受,亦即尽管这样一种正本清源不应在理论和方法上预设任何逻辑观点 上的优先次序,但是人们理应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所使用的研究范式上,并从这个角度 提出理论和方法上的问题。 研究的个案与样本的结构 在过去二十年时间里,导致本领域两极分化的争论不胜枚举,比如那些使决策探讨与 人类学领域的研究对立的争论,使原理的理性探讨与实证型的理论建构对立的争论,使行动 本位的、规范探讨向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的研究对立的争论,不过在这些争论之中,最为 致命的却是非常基本的方法论之争,亦即个案研究与样本技术之争。这一争执可以被简略地 概括如下:在五十年代盛行的那种方法论,亦即具有固定研究范式的个案研究分析,包含了 一种研究范式,但是到了六十年代的中后期,一种新的方法论逐渐流行起来,这种新的方法 论意味着研究范式上的根本改变,尽管这一改变并不是十分自觉的。 准确地说,个案研究i方法有三个基本特征: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其中的主要论证 方式是描述和领会,而不是测量;这种研究从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借鉴了大量的方法和概念, 你很难把它与这些学科截然区分开来;这一方法对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经验的关注远远超过对 目标和结果的关注。这些特征是与其支配性的研究范式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范式可以简 约地概括如下:正式的目标和规范并不能带来预期的结果,因为组织是作为一个自主的社会 系统而存在的,其基本要素是社会的互相作用和领导的现象;而其诉求的核心问题则是领导 的过程。 这种研究范式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缺陷:首先,它的基本问题并非围绕着作为单位的组 织,而是组织内部的过程;其次,它对假设的概括方法是从一个个案走向理论,而后再回到 另外一个个案,这意味着它很难运用科学的论据去验证任何的理论;其三,人们很容易把这 种范式与一种功能主义的哲学联系起来,这种哲学是建立在一致性与和谐性的基础之上的, 而这会使其逐渐表现出在判断力上的优柔寡断来。 * 原文出自 Greet Hofstede and M. Sami Kassem 编 European Contributions to Organization Theory (Assen/Amsterdam: Van Gorcum, 1976), pp.193-207. 选自 Charles C. Lemert 编 French Sociology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1),pp.97-110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