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性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 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又是承载着社会希望的特殊智识群体。在将心理状态分为 四个等级水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后,本文发现20% 以上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都处于不良状态。而导致心理困扰的诱因大致有适应性 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复旦大学现存 和待建立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措施,并于结论部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朋辈互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智识阶级和被寄予厚望的特殊群体,如今却频频陷入 心理障碍或是抑郁倾冋的迷障。尚洪娟的调査显示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有自卑 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只是个体的困扰,而更 倾向于体现社会中澘藏的各种顽疾,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网络化时代的弊端 以及贫困学生的自卑焦虑等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1998年对于健康的定义,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发现心理健康实则 为人类健康的核心,因为它不仅“与社会成熟互为因果”,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 将“道德健康”包含其中。而根据林崇德的社会和谐理论,个体内心自我和谐、 人际心理和谐、社会心理和谐这三个层面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一方 面的失衡,很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直视和重视。 笔者曾于大二第一学期陷入抑郁情绪之中,在经过自我心理建设的屡屡失败 后,最后在东方医院接受了心理科室的两次专业诊治。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服药和 量表测试后,最终幸运地克服了“适应障碍”和“抑郁倾向”,如今日常生活已 经从失眠、抑郁、焦虑的状态中渐渐回到了健康状态。笔者是幸运的,因为在与 身边不少有着相同困境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难于治愈, 甚至可能会伴随终生,但是很多人却畏于直视问题,抵触去医院或者心理咨询中 心寻求帮助。这段经历不仅让笔者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全不是纸上谈 兵,它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报以同等程度的重视; 尚洪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G]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第146页 范朝霞,毛婷婷.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林崇德.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G].西南大学学报20125),第6页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性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 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又是承载着社会希望的特殊智识群体。在将心理状态分为 四个等级水平: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后,本文发现 20% 以上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都处于不良状态。而导致心理困扰的诱因大致有适应性 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和就业问题。本文进一步梳理了复旦大学现存 和待建立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措施,并于结论部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朋辈互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智识阶级和被寄予厚望的特殊群体,如今却频频陷入 心理障碍或是抑郁倾向的迷障。尚洪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主要有自卑、 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只是个体的困扰,而更 倾向于体现社会中潜藏的各种顽疾,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网络化时代的弊端 以及贫困学生的自卑焦虑等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 1998 年对于健康的定义,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 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发现心理健康实则 为人类健康的核心,因为它不仅“与社会成熟互为因果2”,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 将“道德健康”包含其中。而根据林崇德的社会和谐理论,个体内心自我和谐、 人际心理和谐、社会心理和谐3这三个层面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一方 面的失衡,很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不和谐问题。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 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引起人们更多的直视和重视。 笔者曾于大二第一学期陷入抑郁情绪之中,在经过自我心理建设的屡屡失败 后,最后在东方医院接受了心理科室的两次专业诊治。在经过了两个月的服药和 量表测试后,最终幸运地克服了“适应障碍”和“抑郁倾向”,如今日常生活已 经从失眠、抑郁、焦虑的状态中渐渐回到了健康状态。笔者是幸运的,因为在与 身边不少有着相同困境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加难于治愈, 甚至可能会伴随终生,但是很多人却畏于直视问题,抵触去医院或者心理咨询中 心寻求帮助。这段经历不仅让笔者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全不是纸上谈 兵,它可能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报以同等程度的重视; 1 尚洪娟.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析[G].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3). 第 146 页. 2 范朝霞, 毛婷婷.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M].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7. 3 林崇德. 心理和谐: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G]. 西南大学学报. 2012(5), 第 6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