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表4叶片化学相分析结果 Table.4 Result of chemical phase analysis from blades Content of elements wt Tcst time Phases () Ni Cr C Al Ti W Mo B Total· Y 29.80 f.20 4.00 3.20 1.94 2.68 1,27 0.11 44.20 M3B2 0.018 0.026 0.008 0.007 0.013 0.0082 0.082 450 MGC 0.05 0.07 0.04 0.03 0.18 0.22 0.59 MC 0.012 0.07 0.08 0.05 0.21 Mュ3C6 0.007 0.032 0.016 0.02 0.009 0.084 29.55 1.09 4.00 3.04 1.90 2,29 1.06 0.13 43.06 M3B2 0.013 0.018 0,006 0.005 0.009 0.0037 0.060 700 M6C 0.06 0.04 0.3 0.04 0,20 0.22 0.59 MC 0.006 0.06 0.08 0.028 0.17 M23C60.014 0.04 0.007 0.03 0.007 0.10 3分析与讨论 3,1外貌观察 1#叶片进气边靠叶尖2/5处,渗层有两处剝落,其余部分为正常氧化物。观察同样部 位的46#叶片,表面晶界明显,但渗层无剩落现象。这可能是因为真空渗铝比料浆渗铝层薄 且均匀,而料浆渗铝层厚,在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应力不均匀,再加上气体粒子的冲 刷,容易产生刻落。其余部位均为正常氧化物。 3.2晶粒度 700小时试车叶片晶粒度为三级,原始叶片晶粒度也为三级,两者无明显差别。说明长 期台架试车不导致晶粒长大。 3.3渗层 试车中渗层的衰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表面不断形成A12O:膜及其剩落;二是基体 中的Ni不断问外扩散导致渗层中A1含量的降低。渗层中A1向内扩散也起一定作用1,2, 4,)。下面将渗层分为三个区域进行讨论: I外表层:主要为A12Os,是叶片表面与环境作用下生成的氧化层。其反应式如下: 3NiA1+3/2O2=Ni:A1+A12O3 Ⅱ次外层(过渡层):灰色基体(B一NA1)上均匀分布着细小的白亮颗粒。估计为 120表 叶 片化学相分析结果 ‘ 分 析 与 讨 论 外貌观察 叶 片进 气 边靠叶 尖 处 , 渗 层有两 处剥落 , 其 余部分 为正 常氧 化物 。 观察 同 样部 位 的 叶 片 , 表面 晶界 明显 , 但渗层无 刹落现象 。 这可 能 是 因为真空渗 铝 比料浆渗铝 层 薄 且 均 匀 , 而料浆 渗 铝层厚 , 在 循 环 交 变应力 作 用 下 , 产生应 力 不 均 匀 , 再 加上气 体粒子 的冲 刷 , 容易产生 剥落 。 其 余部位均为正 常氧 化物 。 晶粒 度 。 小时试车叶 片 晶粒 度为三级 , 原始叶 片 晶粒 度也为三级 , 两 者无 明显差别 。 说 明长 期 台架试车不导致 晶粒长 大 。 渗层 试车 中渗 层 的衰退主要来 自两个方面 一是表 面 不断 形 成 。 膜 及其 剥落, 二是基体 中的 不断 问外扩散导 致渗 层 中 含 量 的降 低 。 渗 层中 向内扩散 也起一定 作 用〔, , “ , ‘ , 〕 。 下面将渗 层分 为三个区域进 行讨论 工 外表 层 主 要 为 , 是叶 片表面与环境作 用 下生 成 的氧 化层 。 其反应 式如下 “ 。 。 次外层 过渡层 灰色基体 日一 上 均匀分布着细小 的 白亮颗粒 。 估计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