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 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 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岀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 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 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 “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 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07年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 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 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本大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皇祐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写下这首诗。这 时的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写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肤透骨的感 觉。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 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 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漏”,古代计时的 仪器,漏未央即夜未尽,夜很深的意思。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 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岀旅舍中的清寂冷落。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 地渲染了环境气氛 “病身最觉风露早,”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 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髙水长。在这里,回 到家乡只是梦境。但是,梦境的恍恍惚惚,一下子在遥远的异乡,一下子又回到 家中,不但很合乎梦境的情况,而且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 果更好。同时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凄凉和不美好。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上句接“风 露早”,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 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诗中写的岁时己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 起作者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 写国事的艰难。 最后,又回过来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说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表现的是一种百感 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 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 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 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 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 “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 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 07 年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07)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 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 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 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本大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皇祐二年(1050)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写下这首诗。这 时的诗人正患着病,身体十分虚弱,写出了病中行役又值晚秋夜寒切肤透骨的感 觉。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 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 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漏”,古代计时的 仪器,漏未央即夜未尽,夜很深的意思。但无论是月色还是灯光,都不是皎洁明 亮,而是一片昏惨暗淡,表现出旅舍中的清寂冷落。这就为后面的抒情描写很好 地渲染了环境气氛。 “病身最觉风露早,”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 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在这里,回 到家乡只是梦境。但是,梦境的恍恍惚惚,一下子在遥远的异乡,一下子又回到 家中,不但很合乎梦境的情况,而且这样表现怀乡的感情,比实写收到的艺术效 果更好。同时用梦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凄凉和不美好。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是接前一联的意思来说的。上句接“风 露早”,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 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诗中写的岁时已晚,自然界是一片凄凉,引 起作者悲歌慷慨,可见诗中的真正的含义不仅仅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主要还是 写国事的艰难。 最后,又回过来写秋天大自然的声音,“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说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但是,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