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象传》:“天行健,地势坤。”③“行”犹“道”也,参看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天行健”,与《说卦》 云“乾,健也”相一致。孔颖达《正义》:“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集解》 李鼎祚《案》说相近。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卷一:“卦名实借为健。”“健”,刚健也,正为命卦之意。《说 文·乙部》:“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軼声。乾,籀文乾。”王国维《史籀篇疏证》:“今案,朝、 飘皆从之异文。…飘又*之讹变,篆文之軼则拳之讹变也。……執,古字。许云:‘戟,日始出,光 也。从旦舦声。’盖不免从讹字立说矣。”徐中舒说“軾即乾之本字”,又说为“旗杆之杆”。④王、徐说均 误。其实,“朝”字从从从早,“飘”为“軾”之繁化,⑤“朝、飘”并非“从”字之异文。闻一多说:“卦 名之乾,本当为斡(并从執声)。斡者转之类名,故星中北斗亦可曰斡。……《说文》乾之籀文作乾,从昍, 盖与晶同,晶古星字。疑乾即北斗星名之专字。”此乃臆说,亦误。《说文》“乾”字段玉裁《注》:“此乾 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 为溼,故乾与溼相对。”“乾”之本義為“上出”,引申之,有“健”義,有“乾(与溼对)”义。总之, 卦名“乾”,其义当为“健”。 五豐、酆、豐 帛本卦名“豐(丰)”(见第41行),今本同,帛书《衷》作“酆”,汉石经作“豐”,《释文》:“芳 忠反,《字林》匹忠反,依字作豐,今并三直画,犹是变体。若曲下作豆,禮字耳,非也。世人乱之久矣 《彖》及《序卦》皆云:大也。案:豐是腆厚光大之义。郑云:豐之言供,充满意也。坎宫五世卦。” 案:《说文》分别“禮、豐”为二字。《示部》:“禮,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从示从豐,豐亦声。”《豐 部》:“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禮同。”王国维在《说禮》一文中指出:“此诸字皆象二玉在 器之形。古者行禮以玉,故《说文》曰:‘豐,行禮之器。’其说古矣。惟许君不知壵字即珏字,故但以‘从 豆象形’解之,实则豐从珏在凵中。从豆乃会意字,而非象形字也。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由若豐。”姚 囚禁等义:假借为建立、刚健、强健等义。……卦名以‘键’且居于群卦之首,斯盖文王被关押时益卦演德卦辞时渴望打开 铁锁冲破牢笼的心境的写照。”邓又云:“键,疑一本作‘攏’。‘攏’即‘建’字。……乾,可能是‘攏’字的省写。……乾 本义为草木初生时上出掀开泥土得见天光之状:…改‘键’为‘乾’,体现了改编者意欲冲破阻力、压力、封锁、迫害,渴 望生命,渴望生存,渴望成才,渴望向上的心境。”案:此乃臆说。今不辨。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修订本)》,长沙:湖 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页 《广雅》卷二上《释诂》:“乾,健也。”王念孙《疏证》:“乾健同声,坤顺同声。‘天行健,地势坤’,健,即乾也:坤,即 順也。互文见义耳。”此言天之道刚健因而名之曰乾,地之势柔顺因而谓之曰坤 引之《经义述闻》卷二“乾行也、天行也、天行健”条:“引之谨案:《尔雅》:‘行,道也。‘天行’谓‘天道’也。《 晋 语》‘岁在大梁,将集天行。’韦昭《注》曰:‘集,成也;行,道也。言公将成天道也。’是古人谓‘天道’为‘天行’也 ‘天行健,地势坤’,相对为文,言天之为道也健,地之为势也顺耳。……若解为运行之‘行’,则与地势之‘势’文不相当 矣。《蛊·彖传》:‘终则有始,天行也。’《剥·彖传》:‘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复·彖传》:‘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 行也。皆谓天道。《临·彖传》:‘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与此同义。《同人·彖传》:‘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亦谓乾道。《乾·彖传》‘乾道变化’,与此同义。《困·象传》:‘动悔有悔,吉行也。’《丰·象传》:‘遇其夷主,吉行也。’皆 谓吉道也。《同人·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文义正相佀也。王弼说‘乾行’曰‘乾之所行’,虞翻说《蛊》之‘天行 《丰》之‘吉行’曰‘震为行’,孔颖达说《剥》、《复》之‘天行’曰‘天之所行’,说《困》之‘吉行’曰‘知悔而征,行 必获吉’,胥失之矣。”今按,王引之说是也。上博楚简《恒先》篇上下文有“天道既载”、“明明天行”二句,可知“行”即 3王国维:《史籀篇疏证》(《王国维遗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影印),第36页 徐说,转见古文字诂林编辑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六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6页 参看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967-968页。 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闻一多学术文钞·周易与庄子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第48页。 本卦名,秦简、传本《归藏》均作“豐(丰)”。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91页4 《象传》:“天行健,地势坤。”①“行”犹“道”也,参看王引之《经义述闻》说。②“天行健”,与《说卦》 云“乾,健也”相一致。孔颖达《正义》:“天者,定体之名;乾者,体用之称。故《说卦》云‘乾,健也’, 言天之体以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集解》 李鼎祚《案》说相近。朱骏声《六十四卦经解》卷一:“卦名实借为健。”“健”,刚健也,正为命卦之意。《说 文·乙部》:“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达也,倝声。𠄊,籀文乾。”王国维《史籀篇疏证》:“今案,倝、 𠐱皆㫃之异文。„„𠐱又 之讹变,篆文之倝则 之讹变也。„„倝,古㫃字。许云:‘倝,日始出,光倝 也。从旦㫃声。’盖不免从讹字立说矣。” ③徐中舒说“倝即乾之本字”,又说为“旗杆之杆”。④王、徐说均 误。其实,“倝”字从㫃从早,“𠐱”为“倝”之繁化,⑤“倝、𠐱”并非“㫃”字之异文。闻一多说:“卦 名之乾,本当为斡(并从倝声)。斡者转之类名,故星中北斗亦可曰斡。„„《说文》乾之籀文作𠄊,从昍, 盖与晶同,晶古星字。疑乾即北斗星名之专字。”⑥此乃臆说,亦误。《说文》“乾”字段玉裁《注》:“此乾 字之本义也。自有文字以后,乃用为卦名,而孔子释之曰:‘健也。’健之义生于上出。上出为乾,下注则 为溼,故乾与溼相对。”“乾”之本義為“上出”,引申之,有“健”義,有“乾(与溼对)”义。总之, 卦名“乾”,其义当为“健”。 五 豐、酆、豊 帛本卦名“豐(丰)”(见第 41 行),今本同,帛书《衷》作“酆”,汉石经作“豊”,⑦《释文》:“芳 忠反,《字林》匹忠反,依字作豐,今并三直画,犹是变体。若曲下作豆,禮字耳,非也。世人乱之久矣。 《彖》及《序卦》皆云:大也。案:豐是腆厚光大之义。郑云:豐之言倎,充满意也。坎宫五世卦。” 案:《说文》分别“禮、豊”为二字。《示部》:“禮,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豊 部》:“豊,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读与禮同。”王国维在《说禮》一文中指出:“此诸字皆象二玉在 器之形。古者行禮以玉,故《说文》曰:‘𧯽,行禮之器。’其说古矣。惟许君不知 字即珏字,故但以‘从 豆象形’解之,实则𧯽从珏在凵中。从豆乃会意字,而非象形字也。盛玉以奉神人之器谓之 若𧯽。”⑧姚 囚禁等义;假借为建立、刚健、强健等义。„„卦名以‘键’且居于群卦之首,斯盖文王被关押时益卦演德卦辞时渴望打开 铁锁冲破牢笼的心境的写照。”邓又云:“键,疑一本作‘㨴’。‘㨴’即‘建’字。„„乾,可能是‘㨴’字的省写。„„乾, 本义为草木初生时上出掀开泥土得见天光之状;„„改‘键’为‘乾’,体现了改编者意欲冲破阻力、压力、封锁、迫害,渴 望生命,渴望生存,渴望成才,渴望向上的心境。”案:此乃臆说。今不辨。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修订本)》,长沙:湖 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 69 页。 ① 《广雅》卷二上《释诂》:“乾,健也。”王念孙《疏证》:“乾健同声,坤顺同声。‘天行健,地势坤’,健,即乾也;坤,即 順也。互文见义耳。”此言天之道刚健因而名之曰乾,地之势柔顺因而谓之曰坤。 ②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二“乾行也、天行也、天行健”条:“引之谨案:《尔雅》:‘行,道也。’‘天行’谓‘天道’也。《晋 语》‘岁在大梁,将集天行。’韦昭《注》曰:‘集,成也;行,道也。言公将成天道也。’是古人谓‘天道’为‘天行’也。 ‘天行健,地势坤’,相对为文,言天之为道也健,地之为势也顺耳。„„若解为运行之‘行’,则与地势之‘势’文不相当 矣。《蛊·彖传》:‘终则有始,天行也。’《剥·彖传》:‘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复·彖传》:‘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 行也。’皆谓天道。《临·彖传》:‘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与此同义。《同人·彖传》:‘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亦谓乾道。《乾·彖传》‘乾道变化’,与此同义。《困·象传》:‘动悔有悔,吉行也。’《丰·象传》:‘遇其夷主,吉行也。’皆 谓吉道也。《同人·象传》:‘同人于宗,吝道也。’文义正相佀也。王弼说‘乾行’曰‘乾之所行’,虞翻说《蛊》之‘天行’、 《丰》之‘吉行’曰‘震为行’,孔颖达说《剥》、《复》之‘天行’曰‘天之所行’,说《困》之‘吉行’曰‘知悔而征,行 必获吉’,胥失之矣。”今按,王引之说是也。上博楚简《恒先》篇上下文有“天道既载”、“明明天行”二句,可知“行”即 “道”也。 ③ 王国维:《史籀篇疏证》(《王国维遗书》,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年,据商务印书馆 1940 年版影印),第 36 页。 ④ 徐说,转见古文字诂林编辑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六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446 页。 ⑤ 参看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第 967-968 页。 ⑥ 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闻一多学术文钞·周易与庄子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3 年,第 48 页。 ⑦ 本卦名,秦简、传本《归藏》均作“豐(丰)”。 ⑧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 年,第 291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