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利用体感交互技术进行人机交互的一种交互方式。体感中的“感”即为 “感知”,是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机器利用特殊的传感器对人体行为 “获取、识别、处理、表达”这么一连串的机械过程。 体感交互是通过获取人体的动作行为信息来进行交互的,获取动作 行为信息的方式各有不同,有通过深度传感器获取三维空间的深度信 息,从深度中提取人体动作信息的方法,也有通过动态传感器配合红外 传感器的手柄设备不间断获取人体的动作行为,然后通过与相应的接收 设备进行通信达到交互的方法,其中前者是让用户完全摆脱设备限制的 交互方式,让用户可以更自由地完成各种交互动作。 网络交互 交互(Interaction)是发生在可以相互影响的两方或者更多方之间 的行为。互连互通性是与交互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同一系统内 的交互之间的交互,多个简单交互的联合可能构成惊人的复杂交互。虽 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交互具有不同的含义,但相同的是,系统内参与交 互的各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次交互都有一个因果关系。网 络交互则是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发生在两个实体或者更多个实体之间的 通信。网络交互克服了现实中交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并不需要参 与方面对面,而且参与方可能完全不认识,所以网络交互增加了交互的 风险。参与网络交互的实体可能是用户、程序、自治Aget等。网络交 互模式指网络实体之间约定的协作方式或方法。每种网络交互模式支持 种特定的实体之间协作的方式,每种网络交互模式都规定了在请求资 源或服务的过程中一个实体怎样和另外的实体互相合作。 从网络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随着网络和网络应用的发展,我们设 计交互模式的出发点和目的也在发展。在网络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的 重点是设计网络基础设施交互模式,即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数据收发 模式,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可达性,如分组交换技术、滑动窗口技术。贿 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及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我们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网 络应用交互模式,目的是确保安全访问,即资源或服务来自于期望的提 供方或到达被授权访问的接受方,并且传输途中不被截获、篡改和重放, 如虚拟专用网VNP技术。在一些新型网络中,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和路 由功能,而且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正在逐步融合。因此,我们设计交互 模式时需要同时关注网络基础设施交互模式和网络应用交互模式,解决 交互的移动性、隐私保护、可信性等问题。 10 10 利用体感交互技术进行人机交互的一种交互方式。体感中的“感”即为 “感知”,是用一种形象的说法表达机器利用特殊的传感器对人体行为 “获取、识别、处理、表达”这么一连串的机械过程。 体感交互是通过获取人体的动作行为信息来进行交互的,获取动作 行为信息的方式各有不同,有通过深度传感器获取三维空间的深度信 息,从深度中提取人体动作信息的方法,也有通过动态传感器配合红外 传感器的手柄设备不间断获取人体的动作行为,然后通过与相应的接收 设备进行通信达到交互的方法,其中前者是让用户完全摆脱设备限制的 交互方式,让用户可以更自由地完成各种交互动作。 网络交互 交互(Interaction)是发生在可以相互影响的两方或者更多方之间 的行为。互连互通性是与交互紧密相连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同一系统内 的交互之间的交互,多个简单交互的联合可能构成惊人的复杂交互。虽 然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交互具有不同的含义,但相同的是,系统内参与交 互的各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次交互都有一个因果关系。网 络交互则是以网络为传输媒介、发生在两个实体或者更多个实体之间的 通信。网络交互克服了现实中交互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并不需要参 与方面对面,而且参与方可能完全不认识,所以网络交互增加了交互的 风险。参与网络交互的实体可能是用户、程序、自治 Agent 等。网络交 互模式指网络实体之间约定的协作方式或方法。每种网络交互模式支持 一种特定的实体之间协作的方式,每种网络交互模式都规定了在请求资 源或服务的过程中一个实体怎样和另外的实体互相合作。 从网络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随着网络和网络应用的发展,我们设 计交互模式的出发点和目的也在发展。在网络发展的初始阶段,我们的 重点是设计网络基础设施交互模式,即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数据收发 模式,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可达性,如分组交换技术、滑动窗口技术。随 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及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我们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网 络应用交互模式,目的是确保安全访问,即资源或服务来自于期望的提 供方或到达被授权访问的接受方,并且传输途中不被截获、篡改和重放, 如虚拟专用网 VNP 技术。在一些新型网络中,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和路 由功能,而且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正在逐步融合。因此,我们设计交互 模式时需要同时关注网络基础设施交互模式和网络应用交互模式,解决 交互的移动性、隐私保护、可信性等问题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