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其中: 曲线拐点处的宽度W,=20 峰半高处的宽度Wh=2o(2ln2)=2.354o (4.1) 拐点的切线与基线交点之间的峰宽W=4σ (4.2 因而w=2W,=1.699W12 (4.3) 最早提出峰形变宽的理论是Martin等人提出的塔板理论。 作为该理论的结论,理论塔板数n用下式表示: a=6月 (4.4) 式中,R是保留时间,W是与保留时间使用同一单位测得的峰底宽度。在谱图上二者都可 以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现在在图4一4中利用甲苯色谱峰试计算一下理论板塔数 空气峰 时@(min 困4一4理论蛛板数的求法 先测量出由进样点到峰顶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保留时间),以mm为单位(记录纸速10mm min,tR=68mm,峰底宽度W=8mm,因此: n-168)月 8=1156 然后,将式4.2)代入式(4.4)中,得: (4.5) 由此可知,理论塔板数与方差G2呈反比关系。设空气的保留时间为,从空气蜂作起 点所测得的保留时间为t tR=t十tR[本式以保留时间表示 (4.6) 由于载气(流动相)中的组分是随着载气在柱内移动,所以全部组分在气相中的时间不论 其保留时间大小,均为t,保留时间银中剩余部分'R可认为是组分在液相中停留时间。我 们取组分在两相中的时间比定为组分的分配比k: k=I (4.7) 另外,仿照式(4.4)有效塔板N可按下式定义:其中: 曲线拐点处的宽度 Wi=2σ 峰半高处的宽度 ( ) 1 2 W 2 2ln 2 2.354 1 2 =   = (4.1) 拐点的切线与基线交点之间的峰宽 W=4σ (4.2) 因而 W=2Wi=1.699W1/2 (4.3) 最早提出峰形变宽的理论是 Martin 等人提出的塔板理论。 作为该理论的结论,理论塔板数 n 用下式表示: 2 R t n w       =16 (4.4) 式中,tR 是保留时间,W 是与保留时间使用同一单位测得的峰底宽度。在谱图上二者都可 以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现在在图 4—4 中利用甲苯色谱峰试计算一下理论板塔数。 先测量出由进样点到峰顶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保留时间),以 mm 为单位(记录纸速 10mm/ min),tR=68mm,峰底宽度 W=8mm,因此: 2 68 n 16 1156 8       = = 然后,将式(4.2)代入式(4.4)中,得: 2 R 2 t n  = (4.5) 由此可知,理论塔板数与方差 σ 2 呈反比关系。设空气的保留时间为 tM,从空气峰作起 点所测得的保留时间为 t’R。 tR=tM+t’R[本式以保留时间表示] (4.6) 由于载气(流动相)中的组分是随着载气在柱内移动,所以全部组分在气相中的时间不论 其保留时间大小,均为 tM,保留时间 tR中剩余部分 t’R可认为是组分在液相中停留时间。我 们取组分在两相中的时间比定为组分的分配比 k: R M t k t ’ = (4.7) 另外,仿照式(4.4)有效塔板 N 可按下式定义: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