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因此可知:在两部门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储蓄与投资,而国民收入达到均 衡的条件是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个蓄水池,那么储蓄作为一种漏出 ( Withdrawa1)对国民绎济有收缩的作用:投资作为一种注入( Injection)对国民经济有 扩张的作用。这样,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还可以写成 漏出(W)=注入(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将收缩;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将扩张; 当WJ时,AS=AD,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可以用两种图形分析方法对国民收入的决定加以说明。 图8-8是用消费加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8-8消费加投资法 在图8-8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消费与投资,即总需求:45°线表示总供给 等于总需求(AD=AS);C线是消费;I是计划投资,属常量;(C+I)线是总需求曲线。(C+I) 线与45°线相交于E,该点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为什么均衡的国民收入是Y而不 是别的?假如国民收入小于Y,即在E点以左,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厂商就会增加生产 和工人雇倗量,以增加产量,从而国民经济扩张,国民收入水半向右方移动,直到实现均衡 为止。反之,如果国民收入大于Y,即在E点以右,这时山于总需求不足,厂商便自然会消 减生产和工人雇佣量,以减少存货积压。随着产量的减少,国民绎济紧缩,国民收入水平向 左方移动,直到实现均衡为止。只有在国民收入水平为E点对应的Ye时,总需求等于总供 给,从而实现了均衡。 图8-9是用储蓄与投资法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图8-9投资与储蓄法 在图8-9中,横轴仍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储蓄和投资:Ⅰ线代表固定的计划投资, S线是储蓄。S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收入在Y时储蓄为零,收入再低于这个水平就会出现 负储蓄。S线与I线的交点E,表示此时储蓄等于投资。E点所决定的国民收入水平V就是 均衡的国民收入。在E点左边,S<I,国民收入水平小于均衡的国民收入Y,会引起国民收 入扩张;在E点右边,SI,国民收入水平大于均衡的国民收入Y,会引起国民收入收缩 图8-8和图8-9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国民收入的决定,这两种分析是完全一致的 2.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 (1)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