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形容他是“中原一老农”,不过状其形貌而已。实际上他为人频为细腻,对学生 的关怀也非常真挚。他的厚望更坚定了我研习蒙元史的决心。 (二)留美深造 1963年9月,我到了哈佛,开始了十一年的留美生涯。 哈佛六载,完成了硕士与博士学位。在校期间,除了修习史学、语言及社会 科学等一般课程外,主要是师承柯立夫(Francis W.Cleaves,l911一1995)及杨 联陞等两位先生。联陞师以博习多闻知名于国际汉学界,其治学能大处着眼, 细处下手,即是以社会科学的观念设定题目与组织材料,却立足于严谨的训诂 与考证上。他的著作给予我治史必须宏观与微观兼顾的启示。 柯立夫师则是我在哈佛接触最多而对我影响最深的师长。他是一位传统 学者,也是一位传统的美国绅士。自学术言之,立夫师师承法国伯希和(Paul Pl1iot,1878一1945)。伯希和是20世纪前半西方最伟大的东方学家,也是举世 公认的语文(philology)学派的大师。立夫师精通汉、蒙、满、波斯及多种欧洲古 今语文,其著作以译述与考证见长。一生主要精力贯注于三项工作:(1)《蒙古 秘史》的重构与译注,(2)元代汉、蒙文合璧碑的译注,(3)《元史》的译注。其中 第三项于其生前未能完成,而第一二项则对蒙元史的探讨及早期蒙古语文之重 构作出重大贡献。学界公认他是美国蒙古学及蒙元史研究的奠基人。但是,二 次大战后,美国汉学及东方学学风丕变,社会科学派势力日升,立夫师却固守语 文考证之阵地,不免日益孤立,却是终身不梅。而在为人方面,立夫师亦可说是 战后美国社会中的“今之古人”。他终身未娶,始终独居,在生活上力求维持新 英格兰的传统方式。晚年独居于一个广达百余亩的农庄,不惜将退休金全数花 在照料几十头牛马上,农庄中不装电话,更无其它现代设备。待人接物,尤有古 风。他待学生如子弟,呵护无微不至。对师长之崇敬则终身不改。对伯希和与 田清波神甫(Rev.A.Mostaert,.l881一l971)固然如此,而其与我国留美前辈洪 业先生间的师友深情更是流传康桥已久的士林佳话。总之,他笃实的治学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